试析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儒道哲学智慧

2017-02-08 09:33胡雁楠
文学教育 2017年34期
关键词:儒道道家儒家

胡雁楠

试析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儒道哲学智慧

胡雁楠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当下转变发展模式重要的研究内容,儒道哲学思想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以人类文明发展之初的角来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虽囿于历史条件的的约束,但其思想具有的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万物平等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在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同时也使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具有历史内涵气息。本文以传统的儒道哲学智慧为研究对象,试分析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儒家 道家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就是指所有生物在整个环境之间的生存的状态,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紧密的、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世间万物的联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世界万物以自己本来的面目生活着,没有特殊规则约束,最大的约束就是“本能”与“自然”的约束。而随着“文明”出现与发展,生态中的万物不再显得那么“自然”,文明是由人创造而来,对自然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因此生态文明即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古代先哲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儒道思想在人与自然关系中都主张“天人合一”思想,即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这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中仍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儒道思想与生态文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但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使那些建立在高耗能、高投入、高污染的企业弊端渐渐显露出来,在这些企业发展经济的背后下,往往伴随着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等现象发生,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日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站在历史角度分析,人类社会文明经历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三大阶段,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灵智初化,人随着本能在自然界中生活,与自然矛盾冲突并不明显,到了农业社会,人类渐渐过上了刀耕火种的生活,人类开始渐渐以自己的行为方式去改造自然,为自己营造一个更良好的生存环境,但对自然仍有一定的畏惧心理;但到了工业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产创造能力更强,改造自然的能力已达到了目前人类历史的最高峰,对自然不再感到畏惧,使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断地破坏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例如全球变暖、水土流失严重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环境。

儒道哲学思想早在农业社会就已产生,那时候的古代先哲们就已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以自己的理解与发现开始对自然生态与人的关系进行系统式的解读,并尝试观察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为自己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例如人们根据二十四节气变化用于指导自己的农事耕种,二十四节气起源于物候历,根据自然现象与季节变化来确定农时,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名称大都来源于物候历,《诗经.七月》、《夏小正》、《月令》都有对物候与农时最原始的记载,到了汉代,才渐渐演变成统一太阳历。节气制度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渐渐变得完善、实用,也被赋予了丰富的历史内涵,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的古老智慧,这或许不再适应当今形式下的时代需要,但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其思想必然有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例如其中的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儒道思想之中包含的生态思想,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仍有很高的哲学价值与指导意义。

二.儒家生态思想分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作为我国的传统思想,对当今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仍具有很大影响,然而两家思想并不冲突,甚至在某些方面思想都是相通的,例如在生态思想方面,儒家主张|“天人合一”,肯定天地万物的存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天地万物,做到由己及人、及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与人文思想。道家也主张天人一体,甚至道家比儒家更加顺应天道,更注重对自然生态的保持,儒家以社会生产角度出发,看待人与自然关系,而道家更超然,从人的本源出发,看待人与自然关系,但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主张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1.儒家“不平等”仁爱思想

儒家哲学是从社会生产与生活角度出发,因此其思想与道家《齐物论》主张的“人无贵贱”理论不同,儒家是站在“人”的角度来体现仁爱思想,必有现实的一面,以《论语.乡党》为例,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就明显体现了“人比马贵”这一思想,无论马作为个体生命还是个人财产来讲,其价值都不能与人相提并论的。儒家因此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人才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所在,《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中也强调“人生天地间,禀阴阳之和,抱五行之秀,其为贵孰得而加焉”,都在强调人的主导地位,但儒家的这种以人为中心的仁爱思想并不是只关注人,对其他事物加以排斥,事实上,儒家也推崇“泛爱众生”思想,他们也反对人的自私自利,只是这种“泛爱众生”思想不是墨家的“兼爱众生”,墨家主张“人人平等”,太过理想化,儒家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下》说到:“杨朱利己,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由此看出,儒家是多反对墨家的“兼爱众生”了,儒家的仁爱思想虽没有墨家思想那么有感召力,但儒家思想更加贴近于现实,而不像墨家思想太过理想化,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把每一个人都当做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儒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有“差别”的,那么对其他事物就更有“差别”了,但这种差别对待并不是毫无节制的,孟子曾提出“君子远庖厨”,有的人认为这很虚伪,既然你“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那为什么还要吃它呢,以现在的观念来说,确实有点“虚伪”,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恰恰是体现儒家的一种对除了人以外的其他事物的“仁”,一般来说人类食肉性是不可改变的,但对君子来说,吃肉是真的,为那些被杀的动物悲伤也是真的,二者并不相悖,体现了君子的克制性。在当今时代,人类因为自己的私欲毫无克制的去猎杀各种动物,导致地球上物种越来越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儒家的这种“仁”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2.儒家“可持续发展”思想

儒家除了注重自身修养品行外,还要求“由己及人及物”,在以自身为基础扩展到了他人、社会生产活动、以及热与自然的关系上,受当时历史条件与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其社会生产活动主要是指农业生产活动,孟子在《梁惠王·上》谈到:“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种“不赶尽杀绝”、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今天仍是建设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指导思想,儒家的这一思想就是要求人们制定合理的政策来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这样对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才会使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当今时代,中国指定的“禁渔期”政策就很好体现了这一思想的精髓。

三.道家生态思想分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与儒家思想从社会生产角度去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道家思想更加抽象,是从人类本源角度出发,其出发点与儒家“以人为贵”的角度不同,道家认为人与世间万物没有什么不同,从“自然”与“道”的角度去探究人类社会,因此这注定会有一些观点与现实与实际情况不符,有些甚至是带有消极意识避世的思想,但总的来说,道家与儒家其根本上的思想是一致的,只是道家思想更加超然、纯粹,在摒弃了“人”的本我意识的影响,再去看世间万物时,就更容易探究整个宇宙的本质,这也是哲学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就展现了人与自然更纯粹的和谐相处之道,暗合了人类文明之初原始社会人与自然相处模式,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境界。

1.道生万物道法自然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道的运作使物质从“无”到“有”,慢慢的演变成整个宇宙,道是整个宇宙的根本,人类作为宇宙的一部分,也要遵循道的规则,其规则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治”,即顺其自然,欣然接受自然的变化规律,无论好的坏的,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正是因为人的无穷欲望才导致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人的欲望却仍没被填满。显然,这种思想以现在的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对自然盲从性,但道家思想的本质是万物平等的,即人的价值与万物一样,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从这个角度来看,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也就有了它的合理性,并且人类最开始也是以这种视角看待世界,唯有站在这种视角之上,才能够对人与自然的相处关系看得更加透彻。

2.物无贵贱各有所宜

《庄子·秋水》中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老子的《道德经》也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说天地是按照道的运行规则运转的,与人的仁义无关,所有的这一切都只不过是道的运转规律罢了,都是道的安排,在道与天地面前,万物平等,这与儒家的“人贵论”有很大的不同,人在道家眼里不算什么,只不过是万物的一部分罢了,这就是道家的“物无贵贱各有所宜”。因此在当今时代,人类也不要为目前自己所对自然的改变而沾沾自喜,放眼整个宇宙,人的改变太微不足道了。

综上所述,儒家道家的生态思想,放在当今时代仍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仍起着不小的指导思想以及重要意义,只有明确了人类在自然界中所处的位置与意义,才能够更好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1]徐小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儒道哲学智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3):66-68.

[2]夏由清.论先秦儒道哲学的环境保护观[J].考试周刊,2009(8):59-60.

[3]李锦威.先秦儒道哲学对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参花,2017(10). 35-40.

(作者介绍:胡雁楠,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方向:科技创新与科技政策)

猜你喜欢
儒道道家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中国乐派形成的思想传统中儒道释的特殊阐发与贡献
圣王与革命——由“汤武革命”看宋儒道统论中的“排荀”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漫画道家思想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老孔同源”与儒道互通——宋翔凤解《老子》思想的文化审视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