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莲 张庆生
互联网时代初中语文写作课堂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林碧莲 张庆生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写作教学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条件来提高效率呢?在连续两年的初三毕业班作文训练中,我进行了探究与尝试。以2006版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中“布局和谋篇”为例。
到了初三,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布局和谋篇的能力:事件的叙述能讲清起因、经过、结果;作文也懂得分成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但缺乏用谋篇布局的方法来突出文章中心的能力。为此,根据学情设计了《谋篇布局,突出中心》的写作训练课,并开了两节公开课,探索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条件下初中语文写作课堂的模式。
这是一个专题训练,自然不能够靠一节课来完成,整个训练过程大概由这几个环节构成:全篇作文(学生,课堂)——找出问题、筛选样卷(教师,课外)——归纳方法,修改片段(学生,课堂)——交流分享、巩固方法(学生,课堂或课外)。就某一个作文题目,这个过程中的后面三个环节是可以反复进行的。公开课集中在“归纳方法,修改片段(学生,课堂)——交流分享、巩固方法(学生,课堂或课外)”这两个环节。
计算机教室的公开课:
谋篇布局,突出中心
——记叙文修改训练
教学目标:1.理解谋篇布局与突出文章中心的关系。2.掌握基本的谋篇布局技巧,提升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选择使用“矛盾冲突法”“正反对比法”“镜头组合法”“互相映称法”等谋篇布局的方法修改习作,巩固所学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谋篇布局的方法对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所学四种谋篇布局的方法“矛盾冲突法”“正反对比法”“镜头组合法”“互相映称法”及其要点。
“矛盾冲突法”:设置两难的心理情境,在矛盾冲突与选择中,突出中心。
“正反对比法”:围绕中心设置两个人物的不同状态和品质,在对比中有所领悟,突出中心。
“镜头组合法”:按一定的逻辑组合镜头,突出中心,如“同甘共苦”表现“真挚的友情”带来的快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表现“快乐源于真心的付出”。
“互相映称法:围绕中心设置一主一次相同或相似的两个人物或事件,互相映衬,突出中心。
二.修改习作
1.用所学的谋篇布局方法在电脑上对习作3《快乐源于真挚的友情》或习作4《快乐源于真心的付出》进行片段修改,突出中心,师巡视。
2.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部分学生的作业,该学生介绍自己的修改思路和意图,师生共同点评。
3.师总结谋篇布局中要注意的问题:
A.矛盾冲突法是否围绕中心布局,能否突出中心。
B.对比法与映衬法主次是否颠倒,应以表现中心的为主。
C.镜头组合有无一定的逻辑。
D.细节描写是否充分,会不会太生硬。
三.布置作业
把修改的习作全篇抄到作文本上,注意细节的呼应,语言的顺畅。
这节课的主要流程是:利用计算机的中控系统发送范文及病卷到学生的电脑桌面;学生对比范文及病卷,分析归纳谋篇布局的方法;用所学方法现场进行病文的片段修改;利用中控系统展示参加交流的修改片段。
优点:所有的文档均是电子版,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电脑桌面,有利于生本交流;教师利用中控系统可以远程监控学生的作业情况;面对电脑写作,给予学生相对独立的空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电子版的作业便于交流和修改。
缺点:面对面的师生和生生交流,变成了在线交流,课堂的鲜活氛围受到限制;学生们躲在电脑后,教师难以通过表情观察来关注学生,调整课堂,对于学习积极性不够的同学不利;课的容量太大,交流环节不够充分,学生对方法的体会不够。
白板教室的公开课:
谋篇布局,突出中心
——记叙文修改训练
教学目标:1.掌握“正反对比法”“主次映称法”两种谋篇布局的方法。2.针对符合题意、“中心较明确”的作文,进行修改训练,使得中心鲜明突出。3.了解谋篇布局与突出中心的关系,掌握基本的谋篇布局技巧。
教学重点:修改习作《微笑其实很简单》,掌握“正反对比,突出中心”和“主次映衬,突出中心”的方法。
学情培养:已经过“审题立意,符合题意”和“开头结尾,确定中心”两个专题训练,使得大部分作文能够到达三类卷“中心较明确”水准,“谋篇布局,突出中心”的目标是把三类卷作文提升到二类卷“中心明确”甚至一类卷“中心突出”的水平。
课前准备:指导“正反对比法”“主次映称法”“镜头组合法”“矛盾冲突法”等四种“谋篇布局,突出中心”的方法;讲评作文《微笑其实很简单》的审题立意要点;选择学生作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心较明确的习作,要求学生用“正反对比法”“主次映称法”的方法,补充一个片段,使得文章中心明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总结前一阶段“审题立意,符合题意”和“开头结尾,确定中心”两个专题训练的效果,陈述“谋篇布局,突出中心”的训练目标。
二.诊断习作
展示习作《微笑其实很简单》,引导学生诊断:1.中心是什么?2.事件能不能表现中心?
学生分析习作,诊断习作:1.有议论语句,中心确定。2.事件不能表现中心。3.中心较明确。
三.归纳方法
1.教师展示作业中的不同类型的情况,引导学生分析修改效果:能否使文章“中心明确”或“中心突出”。
2.学生点评交流并归纳“正反对比,突出中心”“主次映衬,突出中心”方法要点:
在主体事件中插入一个小故事,从相同的角度表现中心,与主体事件形成主次映衬的效果来突出中心 ——主次映称法。
在主体事件中插入一个小故事,从相反的角度表现中心,与主体事件形成正反对比的效果来突出中心 ——正反对比法。
四.迁移巩固
展示另一篇同类型的习作,要求学生现场进行构思修改。
五.交流分享
教师巡视,抽取部分作业拍照上传到白板上。
学生交流讨论,评价作业。
六.布置作业
要求书面完成上面的构思,发到班级群。
学生上传作业,小组推荐优作,发布于班级微信公众号。
接受前一节课的教训,细化了环节,增加了课时,“归纳方法,修改习作”一课时,“交流分享、巩固方法”一课时,公开课设计在“交流分享、巩固方法”部分。同时,增加了课外交流的环节。
课的主要流程:利用班级QQ群交流片段修改作业,小组推荐优秀作业;课堂交流修改思路及效果;现场修改训练,现场随机抽取部分作业,拍照上传到白板交流讨论;课后上传全部作业,小组推荐优作发布于班级微信公众号。
优点:利用QQ群交流作业,小组推荐优作,节省了课堂时间;学生推荐作业可直接传到白板系统,节约了教师备课时间;课堂面对面交流,拍照上传作业,现场感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发布于班级微信公众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作品发表的成就感,也激发了家长的关注热情。
缺点:QQ群交流需要依次打开电子稿,不够直观,现场感不够,影响学生的交流热情。
反思:
一.联通与分享
两节公开课间隔一年,是学校信息技术条件更新换代的重要一年,也是“互联网时代初中课堂模式探究”课题研究深入展开的阶段。通过这两节课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硬件的提升,以及互联网环境对对课堂的影响是巨大的,二者的结合让我们意识到:“联通”与“分享”是互联网时代的课堂中不可或缺的理念。
联通,是互联网的特色,联通缩短了空间的距离。学习的本质是交流,是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交流。在线交流具有广泛性,因为时间上的充裕,使得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书面的表达方式也给人更多的思考时间,有利于交流的深入。可以说在线交流是非常有效的交流方式,成为了课堂的有效补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分享,分享意味着平等与开放,互联网上大家都是网民,学生推荐优作,每个学生都有选择的自由,每个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有自由才会有参与热情,这里生生、师生是平等的;所有的作业向所有的学生开放,优作甚至向家长开放,学生在展示的同时就有了约束,被评价的同时拥有评价别人的机会,知识在这个评价与被评价的过程中流动、变化、更新,个人的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分享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
二.现场与在线
在很多人认为互联网必将导致学校的消亡的同时,也有很多有识之士重新审视网络教学、慕课等新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缺陷。首先,人们意识到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非单纯地传授知识;人与人之间因共同生活与学习而产生的心灵影响是个体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从育人的意义上来说,现场的同呼吸共欢笑的课堂是教育中不能缺少的,应占主要地位的,对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其次,课堂教学的互动是面对面的、实时的和同步的互动,课堂互动要比网络互动更便捷、更丰富、更高效,也更富于情感色彩,因此在线交流只能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
三.独立表达与社会化知识
写作是一件私密的事,哪怕它最终公开,哪怕它只是一次考场作文,都连接着作者内心的情感体验。因此,写作,是一种个体化的行为。而写作技巧,却是人人都可掌握的社会化知识,是在交流中不断得到变化更新的知识。在线交流中,应注意引导,在交流技巧的基础上保护表达的独立性,避免表达的同化,千文一面,失去个性。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初中语文写作课堂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有利条件,
实现课堂的开放性与延伸性,在联通与分享中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应以课堂教学为主,重要的训练和重难点交流突破一定要放在课堂,相关练习和反馈评价尽量在线完成,形成课堂——网络——课堂——网络的良性循环系统。
[1]汤敏.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
[2]王竹立.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3
[3]杨晓哲.五维突破——互联网+教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2016.3
[4]上海教育博览会组委会,互联网+教育——2016年上海教育博览会高峰论坛实录.[C]上海:华东师大出版,2017.4
[5]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6
(作者单位:福建福州第四中学桔园洲中学)
备注:课题“互联网时代初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编号FZ2016ZX024)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