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黎静
2002桃花坞首届研修班师生合影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江南地区的一所高职艺术设计院校,历来重视非遗(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将传承与创新内容纳入到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中,借高职艺术教育的“资源优势”抢救“古老工艺”,培养新一代具有文化素养、高技能传统手工技艺和高水平艺术设计能力的非遗传承人,是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有近400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人们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发生变化,桃花坞木刻年画社面临技艺失传和后继无人的困境。2001年,学院将濒临倒闭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引企入校,移植内置,这在全国艺术设计院校中尚属首创。引企入校后的15年来,学院积极与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着力发展校企产学研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在人才培养机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性改革,使年画社既成为学校的一个教学职能部门,又是一个将教学成果直接转化为商品投放市场的企业。同时,培养出一批新型的、具备文化艺术素养、能够设计研发并掌握桃花坞木版年画全套手工艺技能的非遗传承人,其教学科研成果也多次获政府奖励。这种融保护非遗、培养传人、设计研发、市场经营为一体、带有创新性的多维度、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被称为“桃花坞模式”。
桃花坞传习所
学院利用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教育的资源优势,举办“桃花坞木刻年画研修班”,以房志达、叶宝芬桃花坞木刻年画大师工作室为核心,通过自愿报名、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方式遴选一年级优秀学生进行专业学习,以学院式教育与老师傅言传身教相结合、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具有传承与创新能力的“新传人”。通过大师工作室的模式,制订大师工作室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编纂大师工作室教学成果集,固化大师工作室的成果与业绩,形成了教学活态传承创新的新型教材。同时,通过传统拜师仪式为非遗传承人招收学徒,接续传承谱系。建立与现代新型高等教育结合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工艺美术人才代际传承新机制。
学院以年画为题材,通过各种不同的材料载体,系统开发了文化衫、瓷器等几十种相关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礼品、旅游纪念品。成功举办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主题设计展览,六院系12个专业的140余名师生,跨专业、多角度地以自己的作品诠释了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
近年来,学院致力于通过新型的“项目+主题”的设计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如装饰艺术专业师生以《桃花坞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与创新》为课题申请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进行设计研发;服装及产品设计专业师生以《桃花坞木刻年画与丝绸》等为主题的设计实践课程也获得了较好的评价。通过教学,学生将桃花坞年画元素重新进行了切割、变化、组合,新元素被应用在丝绸、鞋子、抱枕、T恤衫等各类产品上,先后获评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此外,在其他设计类专业中引入“桃花坞衍生产品开发”项目,以桃花坞元素为主题开展跨界课程,如陶瓷班设计有桃花坞年画图案的日用陶瓷礼品,首饰班则运用桃花坞年画中的造型和纹饰设计首饰礼品。除结合专业以外,桃花坞年画社暑期还组织大学生社团进行传统非遗采风,收集全国各地家乡的年画,促进学生的民艺田野考察能力,丰富年画的教学资源。通过上述途径,年画社从中选拔优秀的毕业生留在年画社就业,如传承班中的孙一波、王静宇、伏祥鹏、张飞帆、黄晟航、杜洋、乔兰蓉、叶小香等近十人目前已成为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年画博物馆的企业技术骨干。
作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利用自身的特长服务社会,积极助推非遗走进社会、实现产业创新升级是推动传统工艺“立体化”传承的必然趋势。年画社借助老艺人和新传承人的力量对50余幅经典桃花坞年画进行复制。其中,清代中期八幅作品的复制填补了桃花坞木刻年画复制的空白,特别是《文姬归汉》和乾隆版《和合致祥——团和气》两幅年画,受到了业界一致好评。同时,年画社还实施“新版老印项目”,请桃花坞木刻年画印刷老艺人房志达先生以古法印制桃花坞木刻年画1万余张,既可以作为珍贵资料保存和收藏,又可以进入当代年画市场。目前,年画社正在实施“大英博物馆”和“日本王舍城博物馆”所藏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复制工作,意在挖掘刻版技艺,完善印刷技法,培养具有更高雕版印刷技艺的年画传承人。
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充分发挥企业所拥有的市场优势,于2003年成功将传统年画图案“一团和气”注册为商标,并将“一团和气”图案和郭沫若书体“桃花坞”注册为相关延伸商标。针对市场需求,结合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设计研发桃花坞年画的文创产品,培养和扩大桃花坞年画礼品以及苏州文化特色旅游纪念品市场,巩固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生存基础。2013年,跨界课程“桃花坞”主题项目申报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23项,从知识产权保护的层面使桃花坞木版年画得到了应有的保障。2015年,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的文创产品进驻作为“品质生活”代表、优秀文创产品集聚地的苏州诚品书店,让古老的民间艺术以全新的方式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以“桃花坞木刻年画研究所”为平台进行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史料发掘和研究工作。先后整理、编纂并出版的文献有《桃花坞木刻年画研讨会资料汇编》《国内桃花坞木版年画收藏目录》《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画册、《桃花坞木刻年画——作品·技法·文献》《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记录丛书:桃花坞年画刻制》《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记录丛书:桃花坞年画印制》《桃花坞新年画六十年》等文献史料著作;为健在的年画老艺人进行口述历史的采访记录,组织拍摄《阊门桃花坞——口述历史》纪录片,以年画社分管领导、年画艺人、工艺美术史界与民俗界研究年画的资深人士为谈话对象,通过视频的途径、访谈的形式,以人论事,以人评物,直观、生动、丰富地展现与桃花坞相关的人物、掌故、史料;实施桃花坞木刻年画印务研究计划:通过文字、摄影、摄像以及录音等形式,记录姑苏年画铺“王荣兴”唯一仍从事年画印刷的嫡系传人——房志达先生亲自完成印刷的全过程并印刷成册;在此基础上,将其转化为培养新型非遗传承人的教学和研究资源,编辑成教材《桃花坞木刻年画》,使桃花坞木刻年画工艺正式进入装饰艺术专业“民间艺术与现代运用”的专业课程设置中,让学生有了系统的专业学习艺术设计与传统年画制作工艺的教科书。
《中国佳节》册效果图
产品
清酒杯套装《梅开五福》
桃花坞帆布双肩包
桃花坞竹简.竹简大小
真丝领带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划归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这种体制上的创新在国内非遗保护机构和高等职业院校可谓史无前例。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改革和改制一直是政府的难题,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划入高职院校前,面临严重生存危机,人才短缺,丧失市场活力。进入学院后,年画社既成为学校的一个教学职能部门,又是一个将教学成果直接转化为商品投放市场的企业。桃花坞模式是“校中厂”式的新传承人培养的经典模式,由大师对传承人进行考核选拔,然后进入大师工作室进行传承与创新能力培养。通过该方式不仅救活了濒临倒闭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同时让设计、制作和生产与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相结合,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上形成互补和协同创新,实现了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从高职院校的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大师工作室进行培养,将职业教育课程与非遗传承人的手工艺技能传授有机结合,培养具备文化艺术素养、能够设计研发并掌握桃花坞木刻年画全套手工艺技能的新型、复合型非遗传承人才,为行业与企业储备人才资源,助推工艺美术行业的人才质量提升,为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增添后劲。这是国内工艺美术院校中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和创新举措。
建立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数据库,收录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健在传承人的口述史访谈资料、年画制作技艺教学的影音影像资源、历代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图像与信息、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研究著作及出版文献等。年画社还研发了桃花坞木刻年画数字化虚拟体验系统,鼓励学生和有兴趣的体验者通过人机交互的触屏技术学习年画制作技艺,所有数据库信息面向社会开放共享。有数据表明,以上举措在目前全国50多个木版年画产地独树一帜,具有典型意义。
桃花坞模式实现了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毕业生竞争优势明显,成为区域行业高端创意技能型人才。经过年画工作室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截至目前已培养了25名桃花坞木刻年画新传人,大多活跃在苏州市桃花坞年画博物馆、苏州版画院、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等文化单位。其中已有10人在非物质遗产保护传承岗位上就业,也有毕业生自创桃花坞年画文创品牌,在业界内产生影响力,被视为传统年画与现代艺术设计结合的成功案例。
馆藏实物和数字化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典藏清末民初至现当代珍稀作品250余件,题材包括民风民俗、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祈福祝愿等,呈现桃花坞木刻年画各历史阶段的精神风貌和技法轨迹。同时,还收集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印刷工具、刻制工具、制作流程、年画社相关发展资料等,建立了传承演化的年画史料馆,呈现桃花坞年画流变脉络及其相应的社会背景。以上实物资料同桃花坞木刻年画数据库共同面向社会开放共享,为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为苏州民间艺术的保护发展谱写了历史性的篇章。
重构苏州传统文化元素,服务地域文化经济转型。大师工作室带领学生与苏州市政府合作进行《桃花坞古版木刻年画复制技艺研究》项目,成功复制了《二十四孝》《文姬归汉》和乾隆版《和合致祥——一团和气》《双桂轩》《双美爱华图--闭月羞花》《博古花卉》《美人弹琴图》《二美人唐子图》《孟母断机图》《鱼篮观音》《麒麟送子图》等古版年画,复活了印刷空套、刻版排刀等失传的古法复制技艺,为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贡献。同时,还完成了新生复制设计桃花坞木刻年画衍生品20件。复制的年画作品累计共参加各种展览20余次,获得各种奖项8次。同时,配合中央电视台拍摄桃花坞木刻年画专题片2部,配合政府在北京、四川绵竹等地举办活动6次,完成桃花坞专项展览2项,出国展览2次。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和对外交流平台上,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积极地将国际交流与合作转型为规划超前、目标明确、质效优良、管理有序的开放系统,形成了包括目标集训、专项研修、双向留学(游学)、课程导入、专题研究、计划课题等多模态的立体复合的合作交流格局。这样不仅为工艺美术大师与学习年画的学生提供国际文化艺术的视野,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宣传、交流和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如建立对外交流的网站、拍摄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历史专题片、配合中国地方政府和高等艺术院校的展演、选派优秀学生参加国家艺术基金高级研修班、赴美、赴法等欧洲国家展览。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组织“非遗”文化跨出国门,推动了传统手工艺的立体化传承。
综上所述,“桃花坞模式”的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与提升了地方城市文化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了区域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桃花坞木刻年画社作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个内置企业和教学单位,在进行新型非遗传承人培养的同时,立足苏州,打造服务苏州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共享型研创基地、实验实训基地、服务平台、市民展馆,让现代职业教育接触市场、社会,关注民生。这是学院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高度一体化、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紧密融合的新型机制。桃花坞模式是目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中少有的一种能够提供稳定持久的内驱力、增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并让传统手工艺实现再生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