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滢
(江苏省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江苏 常州 213000)
新生儿黄疸主要包括病理性与生理性黄疸,其中,病理性黄疸患儿的病情通常均会持续加重,易对新生儿神经系统形成不良危害,而生理性黄疸患儿在不给予对症治疗的情况下其相关表现会逐渐自行消退[1]。新生儿黄疸需及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措施,以全面防范不良后遗症的发生[2],近年临床逐渐在此类患儿中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方案,本研究比较不同照射方式治疗患儿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创造有利支持。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26例,所有新生儿的肝功能表现均正常,并诊断为病理性黄疸除黄疸基础症状表现外还伴有其他症状且未进展引发神经症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中男39例,女24例,胎龄37~42周,平均(38.4±0.8)周,足月儿21例,早产儿42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26例,胎龄37~42周,平均(38.0±0.9)周,足月儿19例,早产儿44例。两组新生儿胎龄、性别与分娩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新生儿均采用抗感染、纠正酸中毒、病因对症治疗以及肠道益生菌保护等基础治疗方式,在此基础上两组新生儿接受不同方式的蓝光照射。对照组新生儿采用持续性治疗方案,治疗时将新生儿放置在治疗箱中,对其眼部与生殖器部分进行遮盖,持续照射时间为72h,每治疗12~18h间停8~12h;观察组新生儿应用间歇性治疗方案,其治疗方法与持续照射时间同上,没治疗3~6h间停2~4h。开展治疗时持续观察患儿巩膜与皮肤表现,定期测定血清胆红素以预防发生胆红素脑病。
分别记录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记录其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其中,治疗后新生儿的黄疸典型症状均消失且胆红素降低至101.2μmol/L以下为治愈;治疗后黄疸典型症状显著好转且胆红素降低至171.0μmol/L一下为有效;治疗后黄疸典型症状与胆红素水平无好转甚至加重为无效。
数据处理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新生儿的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比较(±s)
组别 血清胆红素(μmol/L) 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d)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3) 310.5±38.7 140.2±32.7 4.2±0.5观察组(n=63) 309.2±39.5 134.5±33.1 4.0±0.3 t 0.26 1.53 1.68 P>0.05 >0.05 >0.05
两组新生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
观察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不良反应比较 [n(%)]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基础发病原因主要为新生儿阶段患儿体内胆红素代谢紊乱,因其代谢异常而导致胆红素水平不断上升,进而出现皮肤组织与巩膜部位的黄染等病症表现[3-4]。近年来,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情况一直较为严峻,临床广泛认为该疾病需要尽早给予诊断与治疗,从而避免新生儿神经系统受到不良危害[5]。蓝光照射治疗时当前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给予照射外治措施可促使间接胆红素氧化为无毒性物质,经患儿尿液与胆汁有效排出,从而起到抑制胆红素水平的作用[6]。持续性与间歇性是蓝光照射治疗的两种不同类型,为进一步引导临床准确应用蓝光照射技术,本研究将两种蓝光照射方案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全面比较。本次研究中所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均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了持续性或间歇性蓝光照射方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其血清胆红素水平,表现两组新生儿在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基本相当,并且两组的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同时两组新生儿经临床评估后其治疗有效率亦基本相当,上述结果均表现采用持续性与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均有确切作用,虽然间歇性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略好于持续性治疗,但两种治疗方案在疾病治疗方面均能发挥显著效果。通过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治疗不良反应情况可见,观察组新生儿发生腹泻2例,皮疹1例,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表现出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对新生儿所形成的不良影响最轻微,其临床安全性更为满意。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采用持续性与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均能迅速改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促进病情良好缓解,但间歇性治疗方案更具临床安全性。
[1] 王伟玲.新生儿黄疸治疗中持续性与间歇性蓝光照射的效果对比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1):67.
[2] 李明新,陈维捷,陈伟霞.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有效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4):69-71.
[3] 林淑敏.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0):124-125.
[4] 李学峰.间歇或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22):110-111.
[5] 卢玉芳.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82.
[6] 赵翠花,刘宝凤,王维珍.培菲康散剂、蒙脱石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