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沫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锣鼓茶歌中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结合的艺术渲染
周 沫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茶歌是中国特有音乐表现形式之一。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且地形条件和民风民俗多变,因此决定了中国茶歌具有多样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茶歌主要流行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尤其盛行于农忙时的茶园区,辛苦劳作之际,茶农们唱起茶歌,一唱一和,既可以缓解身体疲劳,同时茶歌也是对茶农生活的真实写照,有利于形成当地特色产业文化。为进一步渲染茶歌的艺术氛围,丰富茶歌的表现形式,本文以锣鼓茶歌为例,探索锣鼓茶歌中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的结合方法,并对其艺术性进行了评价。
锣鼓茶歌;声乐演唱;舞台表演;艺术渲染
茶叶与中国有着较深的渊源,由茶叶衍生而来的茶文化是中国传统历史的重要线索。中国的茶文化是指一系列与茶相关的文化活动的统称,包括茶道、茶思想、茶哲学、茶艺、茶诗等。后来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拓展,茶文化不断被补充完善。茶歌是独具中国南方地区风味的茶文化表现形式之一,主要用于茶农们的农忙时节。茶歌的出现,起初是为了娱乐,减轻茶农们的身体疲劳,久而久之,茶歌成为南方地区的非物质文化之一。锣鼓茶歌是茶歌的一种,因声音清脆悦耳、歌声婉转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直以来,中国都被视为茶叶的故乡,茶歌也是从中国流传开来的。同其他民谣歌曲一样,茶歌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鲜明,人们根据自己的风俗习惯和特色文化对茶歌进行修改和创作,促成了我国茶歌多样化的基本格局。茶歌的创作比较随意,不需要过多的专业音乐知识,不受其他各方面因素的约束,茶农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随心进行创作,旋律和曲调的选取也比较自由,大家一唱一和,无拘无束。锣鼓茶歌是茶歌发展趋于成熟的产物,在声乐的基础上,配以锣鼓乐器,使得茶歌更加悦耳动听、富有韵味。
如今茶歌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茶歌的真正起源仍无法准确考究,相传第一首茶歌是由唐代著名茶学家陆羽创作,只不过无实物可考。茶歌在茶农们中最为流行,茶歌歌词的出处有很多,可以以古代诗歌为词,稍加修改就将其演变成茶歌,在《茶茗词》中,“龙团解渴,雀舌生津。雨前云雾,珠宝味歆。”;民间一些歌谣和打油诗也是茶歌的重要来源,例如茶歌《富阳江谣》,“富春江之鱼,富阳山之茶。鱼肥卖我子,茶香破我家”;上述两种茶歌来源还是少例,绝大多数茶歌由茶民们自主创作,以民歌和山歌的形式为主。
茶歌是一种广泛流行于茶民之中的传统歌舞体裁,流传至今已存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由于每个时代人们的艺术审美和文化程度不同,茶歌也在不断更替变化,形成了不少分支。锣鼓茶歌只是茶歌的表现形式之一,除此之外,采茶调、抒情茶歌、婚丧仪用茶歌、祭祀用茶歌、节日茶歌等都属于茶歌的范畴,流行歌曲产生以后,大量流行音乐元素融入茶歌之中,使茶歌逐渐趋于流行。每种类型的茶歌都有其特别之处和存在价值。轻快、朗朗上口的采茶歌,茶农常用以表达丰收的激动和喜悦之情,而锣鼓茶歌比较注重形式和气势,多用于激励茶农和佳节欢庆等。
大多数茶歌都属于山歌或者民歌。因此,茶歌受民风习俗、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茶歌主要是记述了茶民们的农忙生活,贯穿于种茶、修剪、采茶和制茶的整个过程当中,其中不乏人们对丰硕收获的喜悦之情、辛勤劳作的酸楚之感,以及对当时社会统治的不满之情。锣鼓茶歌通常由引子、中板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引子由较长的钟鼓曲调构成,声音悠长圆润、清脆嘹亮,曲调要求具有较强的连音技巧,保证曲子的流畅性;中板主要是声乐部分,特别注重人们的唱功和技巧;最后声乐结合锣鼓乐器,起承转合,让人们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声乐是指利用人的声音来进行歌曲演唱的一种形式,歌曲优美、悦耳且节奏感十足,根据音域和音色的不同,声乐可以分为男女高、低、中音,有单人演唱,也有多人合唱。声乐分为很多种形式,主要有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以及原生态唱法。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将声乐同美声唱法混为一谈,将声乐演唱重心集中于茶歌,探讨茶歌中的声乐艺术,舞台表演是声乐演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增加锣鼓茶歌的艺术内涵,丰富茶歌的表演形式,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下面将对锣鼓茶歌中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的结合方法进行分析。
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水平和角度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现阶段,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文化,其表现之一就是将茶歌列入声乐表演艺术的行列。尽管如此,茶歌仍保持着原先山歌的歌唱方式和表演技巧,节奏自由、曲调婉转多变、声音动听高亢,可独唱、可对歌、也可集体大合唱,不似交响乐那般拘束、严格和庄严肃穆;从声乐角度上讲,茶歌的声音特色鲜明,女声清脆悦耳、男生雄浑高亢,两者相辅相成,起承转合,形成茶歌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
单纯的声乐艺术只能提供给人听觉上的享受,时间久了,难免会让人产生无聊、枯燥和单调之感,使人无法注意力集中。适当的舞台表演,不仅可以丰富声乐表演的舞台内容,引起观众们的兴趣,给人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享受,让声乐表演不再局限于声音的表演,使舞台富有戏剧性,便于观众观看和理解。同时,舞台表演可以带动歌手进行肢体表演,便于歌手的感情融入,有利于表演氛围的渲染,增加声乐表演的艺术性。由此可见,舞台表演对声乐艺术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是声乐艺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锣鼓茶歌的节奏轻快、曲调变化多端,想要将其中的声乐演唱和舞台表演充分结合起来并不容易,歌唱者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锣鼓茶歌的声乐变化规律,抓住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完美结合的契合点,实现锣鼓茶歌中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的良好衔接和融合。同时,歌手要保证吐字清晰、神态自然,充分了解歌曲的感情基调,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这样才能带动听众们的情绪,将锣鼓茶歌中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创作情感全部发挥出来。
唱歌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没有感情的歌曲正如没有灵魂的肉体,形聚而神散,致使歌曲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枯燥无味、毫无感情色彩。歌手在进行锣鼓茶歌声乐表演前,需要仔细斟酌与揣摩歌词与歌曲创作者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情感,从而将自身投入这种感情当中,利用歌声将其充分地发挥出来,如同给人讲故事一般,让听众们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到歌曲的情感变化和情绪波动,例如春忙丰收时茶农们的喜悦之情、颗粒无收的悲伤之感以及期望来年有个好收成的心急之切。
大多数歌手在唱歌时,都习惯加入一些手势动作。一方面,是为了便于气息的调节和吞吐,缓解紧张情绪,有助于自身唱歌实力的更好发挥;另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歌手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有利于二者之间情感的交流和传递。另外,茶歌主要盛行于我国南方地区,以少数民族居多,歌舞配合是少数民族声乐表演的特色,配以一定的形体表演,有助于活跃表演氛围,促进民族特色锣鼓茶歌的形成。
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只局限于歌唱,对于初步接触锣鼓茶歌的人们来说,很难通过倾听曲调的感情变化和演唱技巧,领悟出锣鼓茶歌的艺术魅力,将锣鼓茶歌中的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结合起来,有助于增加锣鼓茶歌的艺术性,活跃现场氛围,带动观众们的情感波动,使表演现场充满节奏感,有利于激发观众们的兴趣,调动观众们的积极性,实现歌手与观众们的互动,让锣鼓茶歌成为当地一大特色。
适当的舞蹈表演和肢体动作,可以很好地缓解歌手的紧张情绪,增强歌唱者的自信心,使之能够更好的适应现场表演氛围,从而便于其正常水平的发挥,另外,歌手的舞台表演有助于加快歌手投入感情的速度,尽快找到表演状态,使整个声乐表演更加有气势,便于锣鼓茶歌声乐表演艺术魅力的散发,让声乐表演带有一定的戏剧色彩,生动形象、引人注目、形式多样。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流行歌曲演唱节目、音乐表演和舞台演出的结合已经不足为奇,或者说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习惯。但是就声乐表演而言,舞台表演和声乐演唱的结合案例并不多。所以说,将锣鼓茶歌中的声乐演唱和舞台表演相结合是一个创新想法,有利于实现锣鼓茶歌的创新性,增加锣鼓茶歌的表现形式,有助于锣鼓茶歌特色表演形式与地域文化的形成。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且涵盖有多种艺术文化表现形式,例如茶思想、茶精神、茶道、茶学、茶艺、茶诗等,本文的中心内容是茶歌,茶歌也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组成成分之一,以锣鼓茶歌为例,分析舞台表演对茶歌声乐演出的重要性,探讨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的结合方法,如扎实的专业素质、真挚的感情投入和丰富的形体表演。舞台表演与声乐演唱的结合有,助于增加茶歌的艺术性、提高歌手的综合素质、实现茶歌的创新性,为实现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1]蒋云刚,周娴婷.我国茶歌的起源和发展[J].福建茶叶.2016(11):25-27.
[2]赵国栋.论如何在声乐教学中贯彻舞台表演[J].大众文艺.2014(19):73-75.
[3]卢江.舞台表演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现实意义[J].戏剧之家.2015(10):102-104.
[4]杜惠秋.谈高校声乐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相互关系 [J].艺海.2014(03):154-155.
周 沫(1982-),女,湖北宜昌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