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雷
区域特色品牌,是指某个行政区域或地理区域内形成的以特色产业集群为依托,具有较大生产规模、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社会影响力,并为该地区特色产业与企业共同拥有的知名品牌。这种具有地域特征的特色品牌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产业品质和信誉的重要标志。如传统的区域特色品牌法国香水、意大利服装、瑞士手表等;新型的区域特色品牌如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等;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方面的如景德镇陶瓷、宜兴紫砂壶、东阳木雕等。这些区域品牌发挥的“磁场效应”,不仅带动了该地区众多相关企业,也促成了这些地区“大产业、大园区、大品牌”的持续发展。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指百年以上,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手工品种和技艺。其在历史、地域、民族、技艺、文化等方面的属性,决定了其生产过程是以手工劳作为主;产品必须具有较高的技艺和文化内涵;大多数品种是经过历史相沿、师徒传承、父子相袭保留至今;作品风格和表现形式均具有生产地域民族生活沿袭的鲜明特征。这些特点,与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所需要的要素是完全契合的。只要对其历史和现实状况予以认真梳理,就可以找到发展与提升的思路。尤其是中国工艺美术经过2004年后10多年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出现了创新乏力、匠心涣散、增长放缓等问题,说明传统工艺美术长期形成的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独自发展的传统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今后,持续发展的路径在哪里,应如何抉择?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再创新发展,逐步成为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百年品牌”?这已是摆在行业、企业、政府和所有传统手工技艺工作者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为适应国家提出的“振兴传统工艺”的战略要求,广东传统工艺美术必须高度重视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福禄寿鹿角椅 卢志江 作
广东已连续十多年是中国工艺美术第一大省,产值也连续多年约占广东省GDP总量的3%。如2014年广东工艺美术产值约2990亿元,2015年虽有下降,也有2500亿元。其实,早在1965年,广东工艺美术已出现第一次发展高潮,当时年产值1.7亿元,约占全国工艺美术的1/3。这种发展势头,虽然在之后几十年历史中有所波折,但在近十多年却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目前,广东传统工艺美术在很多地区已形成不同品种的集群化基地。有广州彩瓷、玉雕、乐器制作、珠宝首饰;佛山美术陶瓷,平洲玉雕;肇庆端砚,四会玉雕,广宁广绿玉;茂名信宜南玉;江门台山玉,新会、台山古典家具;中山古典家具;潮州彩瓷、金木雕、朱泥壶;揭阳阳美玉雕;汕头澄海玩具;梅州大埔陶瓷;深圳工艺礼品,珠宝首饰等。这些地区都各自形成人员集聚、小微企业众多、产业配套的集群化规模。
福禄 林志明作
国色天香砚 张春雷作
梅香溢远 张春雷作
目前,广东省已有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和高级职称者一千多人。还有广州、深圳、潮州、佛山、江门、肇庆等地也评审了一大批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与外省相比,广东属人才较多省份。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品种较多,现有品种基本涵盖了中国工艺美术的主要领域。尤其是玉器、陶塑、彩瓷、端砚、古典家具、木雕、牙雕、粤绣、工艺礼品、乐器制作、珠宝首饰、玩具等,在全国同行中享有盛誉,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深圳文博会的工艺美术馆和“非遗”馆约有2.5万平方米,超过1000个标准摊位,已连续10多年集聚了广东及全国的工艺美术精品,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工艺美术展会,也是历届文博会的主要亮点。2012年开始,又拓展了文博会的冬季工艺美术展,其规模和数量超过了夏季文博会的工艺美术展。此外,各市举办的专业展和大师个展,每年还有几十场。这些会展,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宣传、普及、销售,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开放优势更是走在全国前列。广东濒临南海,成就了开发包容、创新务实的岭南文化风格。两千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之始,沿海港口即是主要节点;三千多万广东籍的海外华侨华人,则成为广东与世界各国友好交流的重要桥梁。广东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历来在对外交往和贸易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例:广东传统工艺美术1973年总产值3.32亿元,出口为2.95亿元,占总产值88.7% ;1980年总产值7.85亿元,出口为6.35亿元,占总产值80.9% ;1987年总产值17.94亿元,出口为15.15亿元,占总产值84.4%。上述数字表明,这二十年间,广东传统工艺美术总产值的80%以上都是为国家出口创汇的大宗商品。
对传统工艺适应时代发展与要求的创新能力如何评估,虽然目前还没有评价体系和标准,但其在各种重大展会的获奖情况,无疑是一个最主要的衡量指标。几十年间,广东许多工艺作品参加各种展会屡获大奖。如由国家和政府主持评奖的1979年至1988年的10年间,广东传统工艺品获得国家银质奖、百花奖、轻工业部和省级优质产品奖等有242个,其中1981年38个、1985年29个、1986年36个、1988年44个。这些获奖作品中,实用性工艺品139件,占获奖数的59%。又如2005年以后,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和传统工艺的高度重视,我省参加深圳文博会和全国各类工艺美术展会,获得的奖项更是难以数计。在很多重大展会上,广东的参展和获奖数量成为展会的亮点。虽然近年社会上对评奖有不少意见,但从整体上看,这些精品和获奖作品以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时代进步思想理念完美结合,体现了工艺美术家们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正是通过这些作品的表达和艺术实践成果的积累,工艺美术家们将自己独特的手工技艺、渊博的艺术知识、深刻的人生智慧、丰富的创作经验传给后人,使优秀传统工艺文化不断传承、升华和发展,这无疑是一种创新创作能力的体现。
近十多年间,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深入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借助“非遗”这一大平台,更加展现出自身在传统、文化、技艺、美术、文创、产业等方面的独特价值。据统计,至2017年6月,广东“非遗”共评出省级以上项目608个,其中传统美术80个,传统工艺63个,工艺美术占24%;省级以上传承人729人,其中传统美术133人,传统工艺94人,工艺美术占31%。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147个,其中传统美术31个,传统工艺13个,工艺美术占30%;入选国家级传承人84人,其中传统美术21人,传统工艺11人,工艺美术占39%。以上各项指标中,工艺美术所占比例均在24%至39%之间。可见,传统工艺美术在“非遗”中的位置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广东是中国经济大省。包括传统工艺美术在内的文化事业发展,必须依靠良好的经济基础。广东应该有经济条件支持传统工艺美术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政策法规方面,1997年5月,国务院颁布《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2004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2011年2月,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同年7月,广东颁布《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2017年3月,国家又颁布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这些政策法规,有力地推动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发展。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及相关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几乎全部是民营、私营、个体企业和个体手工劳动者。这些企业分布在大、中城市和乡、镇,从业人数约百万之众。他们多数是依靠师徒传承、家族相袭的手工制作技艺,组成微、小企业和作坊,从事个体创作和经营,从而延续着传统手工技艺及“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其中,广东古典家具的民营企业和作坊,主要集中在新会、台山、中山等地,有3000多家;玉雕的民营企业和作坊,主要集中在肇庆四会、佛山平洲、揭阳阳美、广州康王路等地,有3000多家;陶瓷彩绘和雕塑的民营企业和作坊,主要集中在潮州、汕头、佛山、大埔、广州等地,有1000多家。还有端砚主要集中在肇庆;粤绣主要集中在广州、潮州、顺德等地;木雕主要集中在潮州、中山、江门等地。其他还有大量的小品种项目,也都是民营企业和作坊。此外,广东民间投资建成的各类工艺城(园区)约有50座。如深圳各类工艺城(园区)约有20座,仅深圳文博会期间工艺分会场就有30多个;江门古典家具城(园区)约有10座;中山古典家具城(园区)约有10座。还有肇庆的端砚城,四会的玉器城,平洲的玉器城,广宁的广绿玉一条街;佛山的陶瓷城;潮州的陶瓷城;广州华林玉器城等。这些园区场馆面积,大部分在几万至十几万平方米之间。这些园区场馆的市场定位主要功能是展示、销售、宣传、推广。而这正是传统工艺从业人员所缺乏的优势。所以,就逐步形成了以园区场馆为依托,吸引当地乃至全国同类产品的进驻,不少艺人还在其附近买房安家,开设工厂和工作室,从而推动了当地传统工艺的集聚发展。
传统工艺“区域特色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性任务,涉及问题较多,诸如定位、品种、政策、土地、资金、标准、环境、推广、销售、市场、人才、培训等。希望政府能将这一具有战略性的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分段实施、坚持不懈推进。广东的深圳、广州、佛山、肇庆、江门、中山、珠海、潮州、汕头、揭阳、梅州、茂名等地区,如前所述,均有各自的特色品种、传统优势和良好基础,应结合自身情况制订规划,持续推进。只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一定能持续为经济、文化建设作出贡献,成为“非遗”生产性保护和传统文化发展的主力军。
目前,凡入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代表性项目、生产性保护基地,可以享受有关鼓励性政策和资金补贴,这仅从技艺的传承考虑是对的。但要把传统工艺做大做强,做成规模产业,仅靠极少数的传承人和传承基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出台惠及所有从事传统工艺行业的企业、个体等人群的有关政策,形成“群体效应”。否则,长此以往就会保护极少一部分,伤害一大片。所以,政府的鼓励政策也要与时俱进,紧随产业发展要求。通过鼓励性政策,培育出一大批具有集群效应的基地和群落,在全国甚至国际上形成传统工艺和“非遗效应”,以保证这一需要长期坚守的行业能持续发展下去。
在目前体制下,多个行业都涉及到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以广东为例,有6个省级协会参与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指导;还有省级政府部门介入的有省城镇集体企业联社、宣传部、工信委、文化厅、省文联等,他们各自从经济、文化、行业、“非遗”等不同角度管理;还有广东省初步形成集群化的地区有十多个,他们各自品种不同,在发展中既有个性问题,也有共性问题,也需要互相交流、总结、提高。为使各方形成合力,需由政府指定一个牵头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发展。
在传统工艺“区域特色品牌”建设中,必须坚持“政府引导、社团协助、企业参与、传承群体创作、民间资本支持”的五位一体总体组织和发展思路。传统工艺美术企业绝大多数是小微企业,哪个企业都担当不起如此重任;广东行业相关协会,就省级而言,有“非遗”协会、工艺美术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宝玉石协会、陶瓷协会、乐器协会、家具协会、黄金协会等,无论哪个协会牵头,也难担当此任。传承人的优势是制作产品,不具备打造品牌的能力;民间资本注重的是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只有政府的公信力和具有的政策优势,才能在各个方面统筹协调,推进发展。所以,政府必须承担主体责任,发挥引领和核心作用,协调各方共同发展。
目前,包括广东在内的全国各省级财政每年用于发展“非遗”的资金,虽逐年提高,但仅有几个省为3000多万元左右。传统工艺虽然从中得到部分补贴支持,但这对于传统工艺向产业发展和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的。而民间资本却有巨大的潜力。广东近十多年已经建成约50座园区和场馆,基本都是依靠民间资本的投入。据笔者考察,其他省份也有很多民间资本投资的例子。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的艺人,大多数是在偏僻的小巷和远离城市的乡村。他们千辛万苦,经年累月做出的产品,没有平台去展示销售,或者没有经济能力到大中城市及相关展会场馆去租赁摊位,致使产品无法卖出去,更无法卖出体现工艺品较高附加值的价格。这样,再好的艺术品,也只能成为储藏品,严重影响了创作者的积极性。因此,搭建展示销售平台至关重要。希望政府能在用地、规划、指标、政策等方面积极引入民间资本,推动相关园区场馆的建设。
传统工艺美术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当代,既可作为国家间政府的交往礼品,也常常作为民间的商品进行贸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工艺美术工作者首先要着力发挥传统工艺美术品对文化沟通、人心相通的独特功能。广东的陶瓷、木雕、玉雕、石雕、漆器、刺绣、抽纱、金银制品等,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重振雄风,再造辉煌。各级政府应该大力鼓励具有区域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积极参加国家的各种展会、博览会、交易会、网上展示会和跨境电商推介会等,使传统工艺美术品成为唤起华侨华人乡情、乡思和乡愁的重要元素,成为与沿线各国人民交流合作、增进友谊的独特载体,助推国家和地区形象的柔性宣传和整体提升。
(作者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