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开香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高中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很多政治课教师都在运用的教学方法。但从总体上看,课堂效果的提升并不显著。因此针对当前高中政治课教学情境创设的现状与问题,旨在探讨影响当前高中政治课情境创设有效教学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堂;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中感受政治课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情境”为线索,基于情境创设问题,能够有效地利用政治课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因素,激发学生政治学习的内在动力,实现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已经成为多数政治课教师的共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如何精心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成为实现教学目标,打造有效课堂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高中政治课堂情境创设的现状与问题
(一)重形式,轻内容,脱离教学目标
情境创设的首要任务在于设置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创设情境的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服务。“比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调动课堂气氛,一味追求形式的新颖,单纯为了情境而情境,主要精力没有放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也没有放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上,舍本逐末,违背了情境创设的本意。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看起来热闹,想起来缺乏内容,最后的结果是教育教学目标较难完成,其有效性可想而知。例如,某教师在讲“矛盾的对立统一”时,前面创设情境使用的是本地特产茶叶的生产与销售问题,围绕这一话题,还没有展开充分的讨论,尚未得出较成熟的结论时,教师为了追求形式的多样性,又播放了一段5分钟的视频“禽流感——鸡的烦恼”,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深入、不透彻,课堂效果不理想。
(二)重主体,轻主导,缺乏有效引导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导向下,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创设了许多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在很多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学生的分组讨论、辩论、表演和探究,学生内在的学习原动力并没有真正被激活。究其原因,与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足有关。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内在学习动力尚未形成习惯时,应景式地进行“讨论、辩论、表演及探究”,学生只能被动地经历程序和步骤,缺乏深层的思考。例如,在很多政治课堂上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是,有的学生没话可说——冷场,有的学生的说法离题千里,既与教师创设情境的意向相距甚远,更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三)重预设,轻生成,缺乏思维提升
创设情境不仅包括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为了完成教育教学目标“预设”情境,也包括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境,也就是“生成”的情境。“预设”和“生成”是创设情境的两个紧密联系的部分,好的情境“预设”能更好地促进“生成”情境。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智慧、课堂调控和驾驭能力,善于捕捉课堂上随机出现的各种信息,对学生的“眉头一皱,语言流露,轻声私语”都会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然后将这些可能生成的新问题、新情境中所包含的新信息提供给大家,让大家再去讨论、思考、发现,进而提升思维。正是因为具有不可预知的特点,使有的教师不敢在课堂上利用这样的情境开展教学,从而失去了重要的创设情境的“生成”部分。
二、影响当前高中政治课情境创设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
尽管新课改已经全面展开,情境教学法已被大部分教师所用,但仍有些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强调的仍是完成教学任务,提升高考成绩,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以及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的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情境而情境,牵强附会,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高考经常考的知识点的讲解上,以考定教。教师在学生知识的接受方式、接受能力以及接受效果方面关注较少,缺乏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和学法的指导,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以致于在当前的高中政治课情境创设教学中出现了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现象。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被动
当前有很多学生认为:“高中政治的学习就是枯燥乏味的课堂听讲、‘临时抱佛脚的背诵、重复不断的考试测验。”其实,这是长期以来“灌输式”教学和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对高中政治课学习片面的、错误的理解。在这种错误认识的暗示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往往是消极被动的,不利于高中政治课情境创设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高中政治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一)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贴近生活
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只有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参与其中,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际的情境创设中,有的教师创设情境联系的实际却往往是“高高在上”的实际,脱离了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特别是一些政治教师习惯性紧密联系一些国内外重大时事。客观上说,这样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政治课原理的理解,而且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增强对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效果上,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对这些重大时事并不了解,当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时,他们就囿于了解事件本身,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这些情境中所蕴藏的问题信息,当然也就不可能激发学习主动性。当这样的情境创设出来后,往往看到的是学生认认真真地去看和听,但很少去思考、去探究。只有当你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让学生感觉这就是来自于身边的活生生的事例,他们的情感才能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主动去探究。笔者在教学《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一课中,在学习“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时,笔者选取了这样的情境问题:假如你是滁州市人大代表,你将如何履职,如何为滁州的文明城市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样的情境唤起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促使他们行动起来,利用课余时间调查走访,实践课本的理论知识,他们对人大代表的职责和权力知识探究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创设问题情境,构建知识体系,增强实效
英国哲学家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爱因斯坦也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知识由“问题”产生,能力是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提高的,情感是对待问题的态度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触景生疑。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了很多情境,这些情境不可谓不热烈,但就是没“问题”,特别是一些教师实际上就是把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代替情境的创设,然后再通过自己主动的牵引,把故事与自己所要传授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的情境只能使学生记住一个个故事,至于故事与知识的关系也就只有教师自己知道了。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常常形成的是零散的、缺乏体系的知识,回答主观试题时想到哪就写到哪,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因而我们要引导学生搞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概括,使之形成由点到线到面到网的知识系统,构建知识库,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一个主体或一个角度,设计一些“问题情境”问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如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的最后感悟践行时,笔者设计了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学生成了笔者的“老师”,笔者成了“学生”。笔者从学生的视角提出三个问题:1.我的兴趣广泛,什么都想去做,却静不下心来学习,怎么办?2.我近期心情不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信心,怎么办?3.马上要期末考试了,我怎么有针对性地迎考呢?结合个人发展引导学生回答,老师用PPT把提炼出来的三句话展现出来:1.抓住重点,统筹兼顾,规划自我,完美人生;2.把握主流,全面评价,正视自我,扬长避短;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造自我点亮特色。这些问题的思考使学生顺利地形成了关于“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三个方面的知识体系。同时学生参与课堂的行为既包括动口(用语言表达),也包括动手(用手写出)。但有时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在课堂小结时,还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以上关于本框题的知识体系,以加深印象,这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阐释和描述问题的能力。
(三)积极开展课堂讨论,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讨论性学习是情境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讨论式的教学,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品质和习惯的养成,还有利于增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情感。例如,在讲到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搜集整理相关知识,选出代表进行回答,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分析和汇总,从而完成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并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这个知识点。在整个讨论进行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思维全面活跃起来,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总之,课堂讨论法培养了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科学思维品质和习惯,是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学习主体地位的好方法;是有助于教师扮演好学习主导者角色的好方法;是有助于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和谐的好方法。
总之,情境教学是开启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必须得法,情境的创设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贴近生活,利于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教师须要精心组织实施情境,选择灵活多样的情境创设方式,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有机统一,从而真正践行新课改理念,增强高中政治课堂的实效。
[参 考 文 献]
[1][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
[2]丁浩清.创设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内蒙古教育,2008(11).
[3]王恒富.高中政治课堂综合探究课中的情境教学例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8).
(责任编辑:刘北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