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堂有效导入的几点思考

2017-02-06 21:48谢毓芳
考试周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政治课思维课堂

谢毓芳

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这句话用在课堂上再恰当不过。一堂成功的政治课教学与恰当的导入新课分不开。作为一节课的开始,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导入新课能够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双边活动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恰当地导入新课是教学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导入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导入本身是手段,运用这一手段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设计任何一种导入,都要十分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及对学生的学习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导入方式和类型,要服从于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和训练重点,不能喧宾夺主,只顾追求形式新颖而不顾内容。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白将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要学?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不搞千篇一律,不追求形式上的“ 花俏 ” 。

2.启发性原则

导入要具有启发性,以便发散学生的思维。导入要有利于引起注意、激发动机、启迪智慧,尽量做到 “ 导而弗牵,开而弗达 ” 、 “ 引而不发 ” ,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和情境为依托,引入新知识、新概念。设问与讲述要做到激其情,引其疑,发人发省,用例 “ 当其时 ” 、 “ 适其时 ” 。

3. 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政治课长久以来给人们的感觉是枯燥无味、死记硬背,而改变这种印象最好的方法是用“趣味”代替“无味”。这就需要老师们动脑琢磨、用心揣摩,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结果,尽快抓住学生的“趣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的基本方法

课堂导入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内容千变万化,各有特色。下面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几种常用的方法。

1.复习导入法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提供新旧知识相关联的支点,使学生感觉新知识并不陌生,从而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孔子说:“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的目标,这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在教授新知识前,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复习旧知识,进而引出新知识,这样能使学生从已知的领域进入未知的新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例如:我在上初三年级第三课第二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之前,先对第一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进行复习提问,以巩固学生对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人口问题、资源和环境形势等主要内容,然后告诉学生,本节课我们就要开始学习我党根据以上基本国情所制定的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知新”。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复习导入法是常见且实用的导入方法,它不仅可以复习旧的知识,而且可以承上启下地导出新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设疑导入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践证明,疑问、矛盾和问题是人类思维的“启发剂”,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金钥匙,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因此利用设疑的形式导入新课,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教《真正的好朋友》一课,我问:每个人都有好朋友,当你发现好朋友做错了事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好朋友呢?这个问题提到学生心里去了,学生急于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设疑导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马上板书课题,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摆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疑中思,“山重水复疑无路”,思而明,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产生强烈的求职欲望,带着问题听课,教师的讲课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使师生的思维活动相互交融在一起,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故事导入法

小故事有生动的情节和形象,思想政治课往往有较多抽象的概念、原理,把二者恰当地结合起来才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要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必须先使学生喜欢听,先有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理性认识。中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爱听有趣的故事。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使学生整节课处于一种意味深长的情境体验之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利用小故事导入是激发学生学好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倾向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例如讲七年级《挫折也从容》一课,我先引用张海迪、霍金、华罗庚体残自强不息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接着话锋一转地问道:我们每个人也会遭受挫折,你们也有自己的故事吗?这时有一个叫安安的学生举起手来。他走上讲台,沉默了几分钟说: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有这样一个小男孩,又聪明又可爱,并且还有一双大大乌黑的眼睛。可是就在一次暑假,小伙伴的木棍戳伤了他的眼睛。经过医疗,男孩的眼睛视力仍只有0.2,并且眼球有点偏,看上去有点“斗鸡”,他的妈妈为此伤心了很久,可是这个小男孩却安慰他的妈妈:事已至此,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他从此积极配合医生,仍然那么活泼、开朗、乐观。两个月之后,小男孩的视力恢复得很快,已经达到1.1。说到这,安安笑眯眯地问:“你们知道这个小男孩是谁吗?”大家很奇怪。“我就是这个小男孩。”安安最后揭开了谜底。下面马上有学生向安安提问:“你能告诉我们有什么好方法战胜困难吗?”就这样,课堂成了学生自己的课堂。

4.情境导入法

例如教《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老师带来一个大包,装的都是学生平时扔掉的纸笔、本子、易拉罐等,件件展示在讲台上,学生望着这一大堆被浪费的学习用品惊讶极了。老师抓住学生的内疚心理板书课题,引导讨论: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为什么要珍惜?怎样珍惜?这种方法直观性强,气氛活跃热烈,对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又如在上《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时,可以以法律家族集会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宪法、民法、刑法等,然后说出各自的职责,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形象化。

5.歌曲导入法

这类形式多用于情感教育。一个人的情感除内在的因素外,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制于外部的环境与气氛。有时一首歌曲也可以感染、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情绪。威武雄壮的音乐可以振奋人心,激发学生的热情,抒情优美的音乐可以将人带入和平安静的意境中。根据教材内容,在开讲之前播放一首与所学内容相关并为学生所熟悉喜爱的歌曲,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讲授初三年级第三课《和睦团结的祖国大家庭》这一框题时,可播放由宋祖英演唱的歌曲《爱我中华》,并投影歌词,引导学生欣赏,然后抓住时机从歌曲的第一小节“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导入,问:为何在当今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民族矛盾加深、民族冲突不断的形势下,我国却能保持各民族和睦团结,社会安定的大好局面呢?从而导入新课《和睦团结的祖国大家庭》。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巧妙导入,如同桥梁,联系新课与旧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有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导入对一堂课的发展方向和实际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导入是思想政治课的“开门红”。

猜你喜欢
政治课思维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