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东
摘要:为反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构建了一套包含5个一级指标及14个二级指标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要素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克服专家咨询法主观性较强的缺点。以2005-2014年北京市为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4年北京都市型现代发展综合指数逐渐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指数为73.21,已进入持续平稳增长的发展阶段。
Abstract: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key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a set of key factor-bas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 modern agriculture including 5 primary indexes and 14 secondary indexes is construc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is determined by using entropy method,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strong subjectivity of the expert consultation method. Taking Beijing city in 2005-2014 as an exampl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dex system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dex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Beijing city increased gradually in 2005-2014, and the overall trend was increasing; in 2014,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dex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Beijing city was 73.21, having entered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sustained and stable growth.
关键词:都市型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要素;主成分分析;熵权法
Key words: urban modern agriculture;evaluation index system;factor;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entropy weight method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2-0072-04
0 引言
在现代农业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其发展的重要形式。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逐步开始探索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而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无论是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或者是郑州、南京、长春等大中城市,都把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发展的方向。随着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其特征逐渐鲜明,发展形态及模式也日益完善并趋于多样化。为此,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能够反映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要素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思路
我国学者从不同视角建立了多种形式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如韩士元[1]从人均GDP、科技贡献率、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农业劳动生产率、非生产类投资占农业总投资的比重、农业商品率、农业社会服务人数占全部农业劳动力比重及生态环境指标等8项指标构建了都市型现代农业指标体系;关海玲等[2]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及生态发展水平三方面构建了包含14项指标在内的评价我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指标体系;蒋和平等[3]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包含24个指标的指标体系;李强等[4]从发展条件、社会贡献、发展水平三方面构建了包含12个二级指标,64个四级指标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姜翠红等[5]从综合生产水平、生态保障水平、社会服务水平、区域和谐水平及发展能力建设5个方面构建了包含21个指标的评价北京市平谷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标体系;果雅静等[6]认为都市型现代农业指标体系应该具有一定弹性,能够适应不同时期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特点,据此设计了包含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环境发展水平三个层次共17个指标的指标体系。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都市型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指标体系的构建所依赖的主观性较强。在指标的选取以及指标权重的设定上,主要依靠层次分析法,这难免会产生一定的主观倾向;二是指标数量偏多。有些指标体系所形容的内容太过繁琐,或者指标之间概括的内容存在重复,主题不突出。三是部分指标数据难以获得。有些指标体系所需要的指标,在国家或地方统计资料中并不能直接获得,或者需要复杂的计算才能获得。
综上,本文认为一套能够更好的反映我国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主要具有科学性及可操作性。据此,本文建立要素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思路如下:
第一步,通过相关文献总结,采用频度统计法和分析法,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按照指标体系法总结整理出完整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步,对完整版评价指标体系的每个二级指标所包含的三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剔除贡献率不足1.5%的指标,形成要素版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步,收集资料确定各要素指标的目标值,运用熵权法计算要素版指评价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计算综合评价值,分析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2 由完整版评价指标体系形成要素版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
2.1 建立完整版指标体系
一个能够准确评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不仅应该能够全面的、客观的反映其发展进程和水平,同时,在确定个体指标的时候,还应该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数据应能够在国家统计年鉴或各省统计年鉴中直接或通过计算即可获得,或通过其他方法能方便地得到)。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法及频度统计法,选取适合的、使用频率较高的、并且容易获得数据的指标,构建了覆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各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称之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完整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是一个包括5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完整版评价指标体系,它较为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然而,这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了一些次要的因素,这样一方面增加了搜集数据的难度和工作量,另一方面不利于人们抓住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关键要素。因此,有必要依据表1所示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完整版评价指标体系来筛选出能够反映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关键要素,从而形成都市型现代农业要素版评价指标体系。
2.2 对每个一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形成都市型现代农业要素版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查阅《北京统计年鉴》(2006-2015)及《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6-2015),可获得北京市2005-2014年各指标相关数据,运用SPSS软件作为统计分析工具,分别对表1中各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对二级指标“农业要素投入水平”下的三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万名从业人员拥有科技人员数、设施农业面积比重(%)的贡献率分别为1.026%、0.538%,均小于1.5%,故应当舍弃;有效灌溉率(%)、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kw/hm2)、农业信息化水平(%)的贡献率分别为74.930%、21.674%、1.831%,应当保留。
对二级指标“综合产出能力水平”下的三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土地生产率(元/公顷)、休闲观光农业收入(亿元)、人均鲜活地产农产品产量(kg/人)的贡献率分别为0.498%、0.133%、0.030%,均小于1.5%,故应当舍弃;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元/人)、人均肉奶蛋鱼类产量(kg/人)的贡献率分别为97.049%、2.290%,应当保留。
对二级指标“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下的三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农业从业人员比重(%)的贡献率分别为96.674%、3.326%,均大于1.5%,应当保留。
对二级指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的三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农村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面积(m2)、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的贡献率分别为0.846%、0.614%、0.054%、0.009%,均小于1.5%,应当舍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人均受教育年限、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元)的贡献率分别为77.842%、12.508%、4.969%、3.158%,应当保留。
对二级指标“资源环境保护水平”下的三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以看出,森林覆盖率(%)、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kg/hm2)的贡献率分别为70.334%、23.205%、6.461%,均大于1.5%,应当保留。
由表2至表6所示的筛选,就形成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要素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7所示。
2.3 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模型
3 都市型现代农业要素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3.1 实证分析数据来源
都市型现代农业要素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完成后,以2005-2014年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数据为例,代入模型进行具体应用。
3.2 2005-2014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总体实现程度
将2005-2014年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数据代入要素版综合评价模型,即式(6),即可得到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评价的综合结果,如图1所示。2005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程度为39.3%<50%,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之后的10年里,发展评价值逐渐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实现程度为63.49%>50%,进入了发展阶段。至2014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发展实现程度为73.21%,已进入持续平稳增长的发展阶段。
3.3 2005-2014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二级指标实现程度
3.4 2014年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二级指标实现程度对比
2014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程度均已达到较好发展的水平。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实现程度已达到90.54%,;综合产出能力水平已达到80.75%;农业要素投入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保护水平分别为66.62%、71.22%及70.19%,仍有很大提成空间。具体如图3所示。
4 主要结论及建议
通过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要素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建立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综合评价模型的。通过该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2005-2014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度分别为39.30、40.24、44.06、44.06、51.62、55.21、59.14、63.49、69.33、73.21,每年都在较快提升。通过熵权法计算可知,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进程中最重要的前三项因素分别是,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
2014年,农业要素投入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保护水平3项二级指标实现程度均未超过80%,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所以,应努力加大农业要素水平的投入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高资源环境保护意识水平,以提高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韩士元.都市农业的内涵特征和评价标准[J].天津社会科学,2002(2):85-87.
[2]关海玲,陈建成,李卫芳.我国都市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1,4(30):42-45.
[3]蒋和平,张成龙,刘学瑜.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3):327-332.
[4]李强,周培.都市型农业的层次划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3):156-161.
[5]姜翠红,李红,陈俊红.北京平谷区都市型现代农业进程评价及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1(12):179-182.
[6]果雅静,高尚宾,吴华杰,等.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2):395-501.
[7]李满,李世峰,欧阳映鸿.基于熵权法的涿鹿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5):236-243.
[8]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R].http://www.agri.ac.cn/news/jjdt/2016712/n8623120524.html.201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