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含麻疹成分疫苗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效果分析

2017-02-06 01:44吕宛玉杨建辉丰达星郭永豪
食管疾病 2017年4期
关键词:阳性者麻疹年龄组

吕宛玉,张 璐,杨建辉,丰达星,郭永豪,徐 瑾

麻疹是一种传播性强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1-2]。麻疹易感人群为婴幼儿和儿童,高质量麻疹疫苗接种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广泛使用,已被证明在许多国家行之有效,一些国家甚至实现了消除麻疹[3]。中国1978年将麻疹疫苗纳入计划免疫,1986年实施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程序[4],2007年开始陆续实施扩大免疫规划[5]。河南省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到2010年适龄儿童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5%以上[6],为评估河南省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效果,本文对河南省6个年份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抽样调查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分别于2000、2001、2002、2004、2009、2010年各抽取河南省3~7个县/区为监测点,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每个监测点抽取1个乡/街道办事处为基本监测点,每个基本监测点抽取1个村/社区/居委会,按照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血标本3~5 mL作为人群抗体水平监测的对象,依据《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05)[7]的要求,共计抽取4 364例调查对象。

1.2调查内容填写人群免疫水平监测调查表,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资料、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史以及麻疹发病史等[8]。

1.3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待测样本的麻疹IgG抗体。使用中国疾控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供给麻疹血清学检测试剂。

1.4结果判定麻疹血清抗体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1∶200为阴性;麻疹血清抗体滴度(GMT)≥1∶200,为阳性[9-10]。

1.5统计方法应用Excel 2000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对各年份及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指标进行卡方检验。P值均取双侧概率,检验水准α=0.05[9-10]。

2 结果

2.1整体阳性率及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eometricmeanreciprocaltiter,GMRT) 监测数据表明,6个年份共调查4 364对象,其中麻疹抗体阳性者4 006例,总抗体阳性率为91.80%,平均GMRT[10-11]为1 511.96。各年份麻疹抗体阳性率在83.80%~97.8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877,P<0.05);GMRT在739.82~2 758.18之间,见表1。

表1 河南省6个年份麻疹抗体水平

注:GMRT: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

2.22000年麻疹抗体水平阳性率及GMRT2000年共调查394例,其中麻疹抗体水平阳性者345例,抗体阳性率为87.56%。分年龄组分析表明,麻疹抗体阳性率13~15岁组(81.05%)最低,2~4岁组(93.15%)最高,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204,P>0.05);GMRT为≥18岁组(1 205.59)最低,6~8岁组(1 719.33)最高。

2.32001年麻疹抗体水平阳性率及GMRT2001年共调查586例,其中麻疹抗体水平阳性者493例,抗体阳性率为84.13%。分年龄组分析表明,麻疹抗体阳性率为13~15岁组(71.03%)最低,2~4岁组(88.54%)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42,P<0.05);GMRT为13~15岁组(438.03)最低,2~4岁组(972.20)最高。

2.42002年麻疹抗体水平阳性率及GMRT2002年共调查531例,其中麻疹抗体水平阳性者445例,抗体阳性率为83.80%。分年龄组分析表明,麻疹抗体阳性率为13~15岁组(71.43%)最低,2~4岁组(88.97%)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36,P<0.05);GMRT为13~15岁组(441.64)最低,2~4岁组(1 148.80)最高。

2.52004年麻疹抗体水平阳性率及GMRT2004年共调查493例,其中麻疹抗体水平阳性者476例,抗体阳性率为96.55%。分年龄组分析表明,麻疹抗体阳性率各年龄组均在95%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8,P>0.05);GMRT为≥18岁组(1 072.39)最低,2~3岁组(2 294.85)最高。

2.62009年麻疹抗体水平阳性率及GMRT2009年共调查1 301例,其中麻疹抗体水平阳性者1 211例,抗体阳性率为93.08%。分年龄组分析表明,麻疹抗体阳性率为≥18岁组(86.72%)最低,2~3岁组(97.04%)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54,P<0.05);GMRT为≥18岁组(706.32)最低,2~3岁组(1 707.82)最高。

2.72010年麻疹抗体水平阳性率及GMRT2010年共调查1 059例,其中麻疹抗体水平阳性者1 036例,抗体阳性率为97.83%。分年龄组分析表明,2010年麻疹抗体阳性率均在96%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618,P>0.05);GMRT为2~3岁组(3 444.43)最高,其余3个年龄组均在2 539以上。

3 讨论

麻疹抗体水平是反映人群免疫屏障的指标之一。河南省自2000年启动人群抗体水平监测,本研究调查扩大免疫实施前后6个年份的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年度变化特征及易感人群,评价扩大免疫实施效果,为调整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河南省自1967年使用麻疹疫苗,随着计划免疫的深入开展和冷链装备的逐步完成,免疫效果得以提高[12]。随着疫苗使用和计划免疫实施,大流行间隔年数显著延长[13]。原卫生部2005年《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麻疹免疫成功率指标≥85%[7],抽取的6个年份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平均值为93.26%,达到较高的水平,这与河南省数十年规范化的接种有关。

河南省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到2010年适龄儿童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5%以上[6]。本研究发现,2010年前河南省麻疹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较低(表1),有研究显示接种麻疹疫苗后保护效果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之久[14],本研究对象均为两岁以上人群(依免疫程序已接种两剂次疫苗的人群),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早期麻疹疫苗接种免疫保护覆盖率低。2010年麻疹平均抗体水平明显升高,各个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与一些区域扩大免疫实施效果相似[15],河南2010年扩大免疫的实施短期内达到理想效果,控制了麻疹病例发病率[13,16],至2011年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为0.18/10万[13]。

分年龄组抗体水平显示,2010年前河南省健康人群抗体水平大体趋势为随儿童年龄增长逐渐降低,一些年份成人组抗体水平略有升高。已有研究显示,麻疹疫苗免疫后个体获得免疫保护持续时间并不固定,产生的免疫力持续的时间短[14],成人组抗体水平的升高,可能是一部分人经历了自然感染。2010年各年龄组抗体水平均较高,说明扩大免疫的实施对往年抗体水平相对较低的薄弱年龄组也起到了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扩大免疫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人群抗体水平,降低发病率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扩大免疫实施对健康人群血清抗体水平的影响,为建立更加完善的人群免疫屏障提供依据。

[1] Xiong Y,Wang D,Lin W,et al.Age-related changes in serological susceptibility patterns to measles:results from a seroepidemiological study in Dongguan,China[J].Hum Vaccin Immunother,2014,10(4):1097-2003.

[2] 于湘熹.我国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消除策略[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8),3272-3274.

[3] 殷大鹏.麻疹疫苗[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5):470-473.

[4] Ma C,An ZJ,Hao LX,et a1.Progress toward measles elimin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0-2009[J].J Infect Dis,201l,204:447-454.

[5] 卫生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7.

[6] 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S].郑州: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8.

[7] 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S].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50-57.

[8] 孙灵英,白廷军,戎江瑞,等.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 (5):403-405.

[9] 陆龙,曹毅敏,杨琼英,等.小月龄婴儿母传麻疹抗体水平动态变化的纵向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5):663-667.

[10]刘毅,武继守,侯铁军,等.陕西省200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4,10 (5):285-287.

[11]许国章,马瑞,徐宏杰,等.中国三城市麻疹母婴配对及小月龄母传抗体水平消长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11):1074-1077.

[12]刁琳琪,康锴,张延炀,等.河南省2004-2006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8):761-764.

[13]马雅婷,张肖肖,王长双,等.河南省1992年至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8(6):833-835.

[14]王曼,马超,罗会明.麻疹疫苗保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2):215-217.

[15]马蕊,卢莉,张朱佳子,等.2010年含麻疹成分疫苗补充免疫前后北京市麻疹流行特征变化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49(12):1036-1040.

[16]路明霞,张肖肖,马雅婷,等.河南省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系统运转评价[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7(6): 862-865.

猜你喜欢
阳性者麻疹年龄组
肌炎特异性抗体亚型在多肌炎/皮肌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中的价值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84例典型副肿瘤抗体阳性者肿瘤诊断率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状况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Trouble in Disneyland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金塔县控制、消除麻疹带来的经济效益的评价
婴幼儿重型麻疹62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HBeAg对护理操作中乙型肝炎病毒传染源的预警效果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