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2017-02-06 13:14胡则辉夏江峰曹世华李文娟寿周翔胡克用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19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学期应用型

胡则辉,夏江峰,曹世华,李文娟,寿周翔,胡克用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应用型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胡则辉,夏江峰,曹世华,李文娟,寿周翔,胡克用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以固定教学内容为特点的传统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应用型高校毕业生计算机能力发展需求。为此,该文探讨了以专业发展为基础兼顾学生个体差异的个性化教学改革,以期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能主动适应用人单位提出的毕业生信息能力要求,努力探索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深入开展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效果。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能力;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成为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必备的技能之一,为了适应新的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各高校普遍在非计算机专业大一阶段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的开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情况分析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两个学期设置,一般第一学期设置《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结构,办公软件等内容,这部分内容和学生初高中所学存在重复。第二学期一般安排《大学计算机技术基础》,一般按照专业不同分为《多媒体网页》、《多媒体课件》、《C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医学信息技术》等不同方向课程。

虽然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在提高大学生运用计算机能力和水平、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作用,但是现阶段国内高校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较为严重的问题[1-2]。

(1)理论性过强,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偏向。

(2)学生基础差异大,兴趣各异,《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没有充分体现出个性化原则。

(3)《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考核方式不科学。

(4)缺乏适合独立学院学生使用的教材,教材内容较为陈旧。

(5)教学方式单一,效果不尽如人意。

(6)缺乏实验室,实验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应用水平的培养。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践一般都在机房完成。而机房只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能满足所有课程,所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计算机组装维护实验室,缺少学生动手组装及维修实验条件。

(7)存在学生“重应试,轻拓展”的现象。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公共基础课,在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等方面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本科学生重要的公共必修课,是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5][6]。但是目前大学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明显,另外各非计算机专业对该课程内容需求的不同,教学方式方法需不断改革,才能满足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2 “1+X+Y”课程改革思路

为了更高的搞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我们在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精理论、重实践的教学理念,采用“1+X+Y”的课程方案,“1+X+Y”的课程方案即1门“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若干必修课程(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课程)+若干选修课程群。

2.1 通过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计算机技术基础作为一门操作性的学科,通过计算机技术基础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及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4]。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信息技术的灵活掌握和利用也成为应用型人才。

2.2 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学习兴趣,提高课程实效。

由于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原有的课程设置容易导致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讲过难,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讲过于容易,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2]。另外,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两个学期设置,一般第一学期设置《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结构,办公软件等内容,这部分内容和学生初高中所学存在重复。第二学期一般安排《大学计算机技术基础》,一般按照专业不同分为《多媒体网页》、《多媒体课件》、《C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医学信息技术》等不同方向课程。往往是按照专业来划分的,但目前学生毕业后跨专业就业情况较多,按专业来划分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毕业后相关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

2.3 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立重实践、专业相关、分类化的课程体系。

按照用人单位对不同专业应用型人才信息技术方面的要求指标,重新设置课程体系,按照不同能力培养目标设置不同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上改原有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组织优秀教师开发、出版适用于应用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学习内容上根据专业、参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规划而设置。

2.4 优化课程考评体系,建立课程免修机制。

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参考考勤和平时表现,最终形成一个总评成绩。考试成绩的评定以分数为准,“分数”代表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缺乏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考察,考评在一定程度上科学性不足,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目前社会上计算机技术考级、认证也比较多,对于获得了相关考级认证成绩的学生考虑建立合理、可行的课程免修机制。

3 教学改革措施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开设在大一阶段,第一学期为《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学期为《大学计算机技术基础》。

1)改变第一学期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两个学期开设,安排在大一阶段,第一学期为《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基本理论、WORD、Excel等内容。一般是理论和实践各一半,教学内容和高中信息技术内容存在较大重叠,给学生有炒冷饭的感觉。考虑将第一学期教学内容主要调整为《办公软件高级应用》,主要讲解OFFICE软件(包括wordexcelppt等)高级应用,内容实用,实践性强,应用价值高。目前,各工作岗位都对毕业生的办公软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有的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需求。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工作学习过程中办公软件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水平。同时,也可以将学院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二级办公软件高级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调整《大学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内容。按照应用能力培养目标,精心挑选相关案例,兼顾趣味性与实用性。

3)精心挑选现有的合适教材,组织编写适用于独立学院的《大学计算机技术基础》教材。

4 结束语

课程体系建设应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按照“基础、实用、新型、能力”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把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建立“基础+实用+新型+能力”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基础”是指将计算机科学技术中的一些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基本应用技术方法和常见软件工具、平台的基本操作方法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实用”是在基础性之上,选取实用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新型”是指尽可能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尽可能同步更新教学内容。“能力”是指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介绍,增加数据库应用、信息的检索与获取等方面的内容,照顾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薛亚玲.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9):273.

[2]赵俊岚.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J].现代计算机:中旬刊,2012(3):25-30.

[3]张兰芳.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案例指导书[M].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

[4]赵呈领,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战德臣,聂兰顺,等.“大学计算机”——所有大学生都应学习的一门计算思维基础教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10(4).

[6]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 Basic Computer Course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Independent Colleges

HU Ze-hui,XIA Jiang-feng,CAO Shi-hua,LI Wen-juan,SHOU Zhou-xiang,HU ke-yong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Qianjiang College,Hangzhou 310018,China)

It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dema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ability of the current applied college gradu⁃ates,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ixed teaching content.Therefor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s the basis of both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tudents'individual differences,in order to basic computer teaching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graduate information capacity of the employer,to explore flexibl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the rational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carry out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Basic Computer courses;computer ability;Curriculum construction;teaching reform

TP393

A

1009-3044(2017)19-0098-02

2017-06-11

浙江省教育厅课堂教育改革项目(项目编号:kg2015589);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kg2015590);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2016年度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6QJJL01)

胡则辉(1979—),男,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期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