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芳
摘要: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是推动国民经济水平稳步提升的重要保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改变经济集聚的离心力和向心力来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进而达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对交通运输在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基础作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交通运输促进经济集聚和扩散的机理与对策,以此来为我国日后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交通运输;集聚和扩散;经济发展
空间是现实经济世界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维度,但就当前的主流经济学所涉及的内容来看,却并没有关于此方面的论述,忽视了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所以,对交通运输促进经济集聚和扩散的机理和对策进行研究至关重要,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相关部门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1交通运输在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基础作用
1.1将运输成本引入经济学分析的理论
运输成本是当前交通运输行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将该因素引入经济学分析理论的是克里斯塔勒,他指出,在城市发展的整体布局中,交通运输占据着重要地位,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降低运输成本可以实现城市经济发展利润最大化,因此,市场区位选择应提高对交通运输因素的重视程度。从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结构体系的现状来看,这一理论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城市交通运输部门的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到了20世纪中期,艾萨得、拉伯以及蒂斯等人对运输成本在经济学分析中的作用给予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布局网络化,运输成本仍是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概念。
1.2交通运输在经济活动中的基础作用
无论哪一时期,运输成本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交通运输发展而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普遍存在的,其不仅是各项交易开展的基础条件,而且也是促进区域之间联系、沟通的重要依据。一旦缺少了交通运输作为支撑,那么势必会导致交易过程产生空间矛盾,无法顺利开展,经济增长举步维艰。在过去的时间里,为了将运输成本有效控制,对于经济活动开展的地点,都会选择交通运输比较发达的地带,要么位居地铁、公路的交通枢纽,要么是沿海、沿河的港口。大多数经济学家在对全球化经济进行研究的时候,都将降低运输成本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交通运输在经济活动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交通运输促进经济集聚和扩散的内在机理
2.1运输成本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效应
在人类诸多经济活动中,最基础的经济行为就是衣食住行。也就是说,交通运输是一项基础经济行为,但以往与经济相关的理论中,却并没有真正做到对交通运输及运输成本的理论分析,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是不相符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相关部门提高了对运输成本的重视程度,大多数学者也开始将其纳入到主流经济学中,运输成本开始成为了经济集聚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为了尽可能将运输成本降低,企业在对经济活动区域经济选择的时候,往往会以交通最佳的地方为主。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该区域劳动力需求的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市场需求的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销售只需在企业周边范围内就可以开展,这样一来,运输成本自然就会有所降低,提高企业利润。企业利润的增加又必然引发其他企业跟进,形成“需求关联效应”。在大量企业不断跟进的情况下,运输成本势必会再一次打折扣,企业利润会再一次提升。如此循环,该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就会呈现出最佳模式,总体上构成了经济空间集聚的向心力。
反之,运输成本的降低还有可能导致经济集聚的离心力。上文提到,运输成本的降低会大幅度提升企业利润,从而使大量企业跟进,但一旦跟进的企业数量过多的时候,该区域内的企业数量就会饱和,经济市场就会呈现出供过于求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经营模式不科学或管理不当,势必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从而抑制进一步的集聚,产生“市场挤出效应”。同时,随着企业的不断跟进和集聚,会促使本地地价和房价飞速上涨,运输成本增加,公共资源告急,劳动力的生活成本上升。面对这种情况,部分企业为了实现长期发展目标,会考虑从集聚地迁移出来,享受廉价劳动力带来的额外利润,产生“要素成本效应”。经济集聚的离心力就是由市场挤出效应和要素成本效应两者构成的。
2.2运输成本与经济集聚、扩散之间的关系
向心力和离心力是决定经济集聚程度的两项重要因素,而能够对其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地区之间的贸易成本,也就是经济学理论研究中所涉及的运输成本。如果运输成本相对较高,那么就会导致当地生活成本降低,而劳动力增加,当该地区劳动力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会产生“成本关联效应”,向心力也会由此得到提升。反之,如果运输成本相对较低,那么该地区的向心力和离心力都会相对降低,主要体现在“外部规模效应”和“需求关联效应”的降低上。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运输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空间上呈现市场一体化,各个区位对企业而言,便不会存在较大的市场竞争和劳动力成本差距,即使有外地企业迁入进来,也不会产生“市场挤出效应”。总而言之,在运输成本下降过程中,两种力量的对比情形比较复杂,最终会形成不同的空间经济布局体系。
3经济协调发展与促进交通运输发展的对策研究
我国经济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之后,目前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但由于不同地区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所以在长期发展中,各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上也产生了明显的差距,比如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就远不如沿海地区。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已经成为企业和劳动力的高集聚地区,无论是生产水平还是制造水平,都远远超出了中西部地区。面对这种情况,国家相关部门若想实现经济发展一体化,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加强东部沿海地区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
上文提到,交通运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东部沿海地区作为经济集聚地区,更加要重视交通运输的建设。在未来的时间里,一体化已经成为了交通运输建设的一个必然趋势。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所以拥有大量货流与客流,这无疑对当地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未来的时间里,东部沿海地区交通运输部门需要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各种运输方式结构体系,并不断对其进行优化与完善,最终实现节约资源、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的根本目标。
3.2进一步扩大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加强与东部地区的衔接
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慢,成为了当前国家经济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当前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而言,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做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建设规模,将交通运输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同时,中西部地区要通过产业升级、经济结构优化和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将部分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周边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转移,构筑交通经济走廊,逐步在中西部地区的适当区位形成新的经济集聚,以此来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交通运输对经济集聚和扩散所产生的影响也逐渐被相关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对交通运输促进经济集聚和扩散的机理与对策进行详细研究和探讨,以此来进一步对交通运输作用进行分析,并为日后此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参考依据,从根本上促使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