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艺+姚亮清+戚艮有
[摘要]目的探讨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4月~2016年1月共选择200例托幼机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研究,调查的因素包括:班级对手足口病防控的重视程度、相关制度的制定及落实、晨检午检情况、病例隔离情况、教职工、学生和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控的态度、相关知识知晓率、预防行为的践行情况、教室等公共场所通风情况、消毒情况、教室每学生人均占有面积等。结果31例儿童感染了EV71或CoxA16。晨检午检情况、隔离情况、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预防行为的践行情况、教室等公共场所通风情况、消毒情况、教室每学生人均占有面积均为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社会及学校应加强力度宣传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及有效预防措施,使家长及托幼机构对幼儿的健康状况更加重视,积极践行预防行为,做好消毒工作,教室等公共场所保持通风换气,严格托幼机构的晨检午检,一旦手足口病的发生及时隔离,以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托幼机构;儿童;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诊性传染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手足远端等部位出现溃疡或疱疹等。春夏两季发病率较高,该病预后良好,多数患儿症状轻微,1周左右可自行痊愈,但也有少部分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传播,如呼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等均为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且发病人群以学龄前儿童为主,而这些儿童多在托幼机构,故托幼机构更容易成为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发生地,因此,做好托幼机构的手足口病的疫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本地区托幼机构的儿童手足口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筛选影响因素,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小儿手足口病,改善人口质量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4月~2016年1月,根据近年我镇手足口疫情的发生情况,按照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中、低三个水平,每个水平选择1个托幼机构,每个托幼机构选择2个班,随机选取儿童共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8,女72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岁,平均(4.9±0.7)岁。将手足病患儿作为研究组(n=31),未发生手足口病的儿童作为对照组(n=169),均经伦理委员会通过及患者知情同意。
1.2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筛选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由知悉病情经过或儿童生活习惯的调查对象的监护人填写,调查的因素包括:班级对手足口病防控的重视程度、相关制度的制定及落实、晨检午检情况、病例隔离情况、教职工、学生和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控的态度、相关知识知晓率、预防行为的践行情况、教室等公共场所通风情况、消毒情况、教室每学生人均占有面积等。采集200例儿童的静脉血,检测手足口病抗体,血清中抗EV71和CoxA16的IgM抗体用ELISA法测定,具体实验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率(%)的形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分别用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2.1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共调查200例儿童,31例手足口病患儿,均感染了肠道病毒71型(EV71)或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l6),发生率为15.50%,其中25例儿童感染CoxAl6,10例儿童感染了EV71,4例儿童同时感染EV71和CoxA16,均为轻型病例,治疗后痊愈。由表1可见,研究组班级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重视、相关制度制定及落实良好、晨检午检严格、病例隔离情况彻底、教职工及学生和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控的态度良好、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高、预防行为的践行情况良好、教室等公共场所通风情况良好、消毒情况良好、教室每学生人均占有面积大的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多因素分析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晨检午检情况、隔离情况、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预防行为的践行情况、教室等公共场所通风情况、消毒情况、教室每学生人均占有面积均为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3讨论
手足口病有较强的传染性,属于国家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常见的手足口病有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l6),该病传播途径复杂,且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遍布各个年龄段。婴幼儿是肠道病毒的易感者,也是手足口病主要的传播者,此外,托幼机构人口密集,是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儿童对传染病的免疫力较差,非常容易感染,因此,在托幼机构中这种传播较为多见,由于目前尚无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疫苗,故针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及时的做好防控工作对手足口病发生率的降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晨检午检情况、隔离情况、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预防行为的践行情况、教室等公共场所通风情况、消毒情况、教室每学生人均占有面积均为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由于手足口病传染力较强,因此对托幼机构晨检午检制度及监控力度进一步加强,发现可疑患儿立即送诊,有效避免健康儿童与患病儿的接触,从各个方面却断传播途径达到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目的。病例隔离不彻底是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病例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一大传播途径,如不及时的隔离则儿童密切接触的机会较多,共用玩具、器皿,有较强的传染性,极易发生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因此,控制手足口病的一个有效措施为管理好传染源,但是停课居家隔离会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经济损失,该种方法是否为阻断托幼机构疫情传播的唯一有效手段尚待科学评价。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是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可能是家长或老师对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好更有利于防病意识的提高,生活上做好消毒防护,对儿童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更有帮助,如可帮助幼儿戒掉咬手指和咬玩具的习惯、养成幼儿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勤给幼儿换洗衣服,定期晾晒、消毒幼儿被褥等,家长或老师还可更好的监督督促其做好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和卫生,使感染CoxA 16和EV71病毒的机会明显减少,从而可使发生手足口发病的可能性明显降低,一旦发生手足口病,也不会紧张空腹、不知所措,而会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使患儿得到更好的照顾,减轻患儿痛苦。手足口病预防行为的践行情况较差也是手足口病发生的一项影响因素,部分儿童的防控措施实行较差会明显增加与手足口病相关致病菌接触的机会,从而使发病的风险增加。此外,消毒情况较差也会增加手足口病发生几率,应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品、餐具等物品定期进行清洗消毒,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托幼机构消毒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部分托幼机构的负责人员没有意识到消毒管理工作对手足口病发生的重要影响,防病知识欠缺,导致托幼机构消毒情况较差,教室每学生人均占有面积较小对手足口病的影响主要是班级拥挤,活动空间较小,影响了通风,且还使与病毒接触的机会增加,此外,手足口可通过胃肠道传播,如粪一口途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如飞沫、咳嗽、打喷嚏等方式,还可通过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较为频繁、密切的接触传染源,会增加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因此,班级拥挤会增加手足口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晨检午检情况、隔离情况、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预防行为的践行情况、教室等公共场所通风情况、消毒情况、教室每学生人均占有面积均为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但是但上述因素中大部分均为可干预因素,因此,社会及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加大力度宣传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及有效预防措施,使家长及托幼机构对幼儿的健康状况更加重视,积极践行预防行为,做好空气、地面和桌面的消毒工作,教室等公共场所保持通风换气,严格托幼机构的晨检午检,一旦手足口病的发生及时隔离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断治疗,以有效避免疾病扩散,以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