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顺意+叶灵芝+陈东娜
[摘要]目的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于2014年1~12月,分析该阶段内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针对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实施于2015年1~12月。对比2014年1~12月和2015年1~12月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达标率、质量评分、工作人员幸福感指数以及满意度。结果与2014年1~12月相比,2015年1~12月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后的质量达标率、质量评分、工作人员幸福感指数以及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提高其他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消毒;供应;安全隐患;护理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医院各科室提供医疗器械和物品,并负责对各类器械和物品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如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工作不到位、消毒质量不达标,很可能会增加院内感染发生率,激化医患矛盾,引发医患纠纷。因此,保证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质量,对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如何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质量,关键在于准确找出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安全隐患进行有效规避和防范。本次研究特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4年1-12月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于2015年1-12月贯彻落实,研究发现,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后,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达标率、质量评分以及其他科室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现将研究数据和结果整理分析完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共有12名工作人员,包括1名男性和11名女性工作人员;其中1名护士长、7名护士、1名消毒员、3名技术员,最小22岁,最大52岁,年龄均值为(37.1±14.9)岁。2015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总数量不变,结构均未发生明显变动,最小23岁,最大53岁,平均(39.9±16.5)岁。
2014年与2015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构成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两个阶段的一般资料具有较好的均衡性,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4年1~12月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主要从设备仪器、工作人员、消毒物品、工作环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发现的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于2015年1~12月落实到位。
1.2.2护理管理措施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可采取以下护理管理措施进行防范。(1)完善制度:完善消毒供应中心的规章制度,规范相关操作步骤,并组织护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定期进行考核和抽查。(2)回收、清洗、灭菌操作等细节护理:对回收的感染性医疗物品,应进行湿热消毒、浸泡消毒,再清洗;定时测定消毒液的浓度,如浓度不够,可进行更换;清洗时,应严格按照从污到净的流程进行清洗,对洗涤的质量进行把关;包装时,应在专用操作间内进行,护理人员应穿戴整齐,对各种物品进行正确的灭菌前的包装,物品标签要清晰;灭菌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灭菌后,应对物品进行详细的标记。(3)环境护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布局进行重新规划,严格限制人员进出无菌室,并由技术工作人员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对出现问题的仪器设备进行及时更换;与各科室医护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认真听取意见,向护士长进行反馈。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2014年1~12月和2015年1~12月这两个阶段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达标率、护理质量评分、工作人员幸福感指数以及其他科室满意度。
质量达标率主要是从消毒供应中心的18项质量指标进行评价,分别为处理器械、处理辅料、外来手术器械、手术器械包当日下送、灭菌器使用、器械清洗、物品消毒、灭菌物品包装密闭、无菌包内器械数量、无菌包内器械功能、无菌包内器械种类、无菌包标识、灭菌方式选择、灭菌包干燥、灭菌包内化学指标卡、回收器械、无菌物品发放、灭菌成功。
护理质量评分由10人组成的专科评审小组进行打分,满分为100分,取其平均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
工作人员幸福感采用幸福感指数(SD)进行评价,共有37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分值为1~5分,得分越高,表示幸福感越强。
对我院20个科室发放调查问卷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回收及时度、供给及时度、服务态度以及包装质量等4个方面,每项分值为10分,每个方面的得分取20个科室的分数平均值,得分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获得的所有相关数据均录入至SPSS17.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性别、人员构成、质量达标率)进行x2检验,表示为[n(%)],计量资料(年龄均值、质量评分、满意度)进行k-s检验,为正态分布,满足t检验的使用条件,可进行t检验,表示为(x±s)。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信区间为95%。
2结果
2.1两个阶段的质量达标率比较
2014年1-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18项质量指标中有14项达标,质量达标率为77.78%;2015年1~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18项质量指标均达标,质量达标率为100%。与2014年1~12月相比,2015年1~12月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后的质量达标率明显提高(x2=4.500,P=0.034)。
2.2两个阶段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2014年1~12月护理质量评分为(86.63±4.64)分,2015年1~12月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8.56±4.02)分,2015年显著高于2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2,P<0.05)。
2.3两个阶段的工作人员幸福感指数比较
2014年1~12月,工作人员幸福感指数为(142.57±6.51)分,2015年1-12月,工作人员幸福感指数为(153.29±7.83)分,2015年1~12月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幸福感指数明显增高(t=3.647,P<0.05)。
2.4两个阶段的其他科室满意度比较
与2014年1-12月相比,2015年1~12月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后的其他科室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见表1。
3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始终贯彻“安全无菌”的理念,并与医院的其他科室进行良好的配合。但有关调查数据指出,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容易因潜在的安全隐患导致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进而造成院内感染。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不仅关系到各个科室医疗工作的展开,还关系到患者的个人生命安全和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因此,有必要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本次研究对2014年1-12月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后发现,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不高,对消毒供应专业要求的重视程度不足;对医疗物品回收、清洗包装以及灭菌的操作步骤未按照规范化操作要求进行,不够细化和彻底;仪器设备保养不充分,未进行及时的检修;存在一定的职业风险;与其他科室的配合度不够。
针对上述安全隐患,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并于2015年1月将护理对策贯彻落实到位,以消毒供应中心的环境作为着力点,对供应中心的护理工作进行调整,对供应中心的布局进行调整,避免发生交叉感染;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使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章可循,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员身上,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流程进行细化,各环节均设置严格的质量标准,使护理人员能够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对工作人员进行弹性排班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并进行定期的专业化培训,有利于纠正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态度,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并强化无菌操作意识;通过与各科室医护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培养护理人员与医院各科室的沟通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2014年1~12月相比,2015年1~12月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质量评分、质量达标率均明显提高(P<0.05),说明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具有其切实可行的价值,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随着工作质量的提高,工作人员幸福感指数也得到提高(P<0.05),其他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显著提高(P<0.05),说明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改善消毒供应中心与其他科室之间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针对消毒供应中心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的护理管理对策具有针对性,针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职业认同感不强,对其进行专业化培训,可使其提高责任意识;针对灭菌操作不严格、回收包装不规范,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对流程进行细化,并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可促使工作人员按照规章制度、操作规范进行操作;而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布局进行调整,施行弹性排班制度,既能有效减少职业暴露风险,还能有效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幸福指数。
综上所述,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提高其他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