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问题设计研究

2017-02-05 18:45肖岚月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问题研究

肖岚月

摘 要:历史课程是高中教学阶段的重要学科组成部分,在帮助学生搭建历史框架,梳理历史知识脉络,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广,对于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本文对目前我国高中阶段历史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提升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改善课程的问题创设方面的简要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历史课程 问题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31-01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广之下,我国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得到一定的改善。问题情境创设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灵活运用,不仅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参与积极性,还能够在教学呈现方式的拓展中实现教学质量的改善与提升。所以,高中历史的课程的教学需要需要注重对问题的巧妙设计,尊重学生的课程主体地位,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拓展中实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1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目标的固定化

目前,我国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被固化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个维度。这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对高中历史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固定化元素的确立忽视了对不能涵盖能力要素的排斥。比如说,对于不同年级学生在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在历史课堂往往不被认识或重视, 这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固定化的教学目标降低了课程表达的丰富性,灵活性,难以有效的实现和突出不同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1.2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以理论讲解的传统教学形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被动式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单向迁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操作方式僵化,单一,难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忽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接收状态,难以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导致大部分高中生将对历史课程的学习简化为知识的死记硬背,难以调动和发挥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导致高中阶段学生的历史课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1.3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由于历史课程在有关学生关键性的升学考试所占比分不大,导致老师和学生将历史课程视为副科,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不加以重视,大部分学生忽视对历史课程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仅仅在考试前进行突击背记,导致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效果不够理想。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设计需要老师以专题整合的形式进行强化教学,避免在琐碎的知识点的学习中与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缺乏本质的区别。注重对课程内容系统知识模式的搭建,表现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线索性与内在的逻辑联系性。这一教学要求的改善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老师注重自身专业水准的提升,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在绝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学生的历史水平都没有达到这种水平。

2 高中历史课程问题教学法的操作实施

2.1 教学观念与操作方法的改善

老师以及学生需要深刻认识到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所具有促进意义。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消除传统教学方法所带来的局限性,正确认识问题教学法对于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在适应现代发展的角度上所具有的优势特征。在对教学观念的转变中实现教学操作方法的改善与调整,注重对关键知识点的问题创设,构建知识理论之间的内在连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

2.2 问题教学法实施基础条件的搭建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首先,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基础知识的完备与积累是进行高阶知识学习的前提条件,才能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下一步的深入学习与思考。其次,学习兴趣也是开展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所以,在对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需要善于利用问题,创设历史情境,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探究的兴趣。其次,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问题教学开展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是开展历史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最后,老师的专业认知水准与自身的道德素养对于教学效果具有关键性的影响,老师需要注重提升个人的知识积累,丰富知识架构,在眼界的开拓与提升中改善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

2.3 高中历史课程问题设计技巧

在问题创设教学法的运用中,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课程教学的最终效果。问题的设计需要体现出课程内容的核心要点,问题设计的表现应该简洁明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其内在含义,与此同时,问题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准,避免学生因为问题的设计难度太高而失去学习兴趣,最后,问题的表达需要具备一定的风格特征,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问题的创设过程中需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的表达个人的想法与观念,熟练的运用现有的知识点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团队合作,小组建设中取长补短,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 结语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具有多种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课堂导入策略,不能局限于一种模式,综合运用复习导入、讲故事和多媒体等导入策略,发挥课堂导入的积极作用,以此打造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需要随着新教材的改革,高中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思想,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为国家培育出一批对历史有充分了解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朱文龙.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新课程(教研版),2001,(4).

[2] 张晚云.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

[3] 张广英.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14).

[4] 王利.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龚奇柱.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历史教学,

2006.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问题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