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茶歌的音乐特征及其传承保护

2017-02-05 09:02
福建茶叶 2017年8期
关键词:茶歌演唱风格安溪

邓 倩

(阳光学院艺术系,福建福州 350015)

安溪茶歌的音乐特征及其传承保护

邓 倩

(阳光学院艺术系,福建福州 350015)

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精神思想。同时茶文化的形式多样,极具民族特色与地方特点。安溪茶歌作为一种古老的茶文化形式,在中国茶文化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研究安溪茶歌的音乐特征,发展现状,以及传承保护对策,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传承,极具现实意义。本文就以安溪茶歌为例,对其音乐特征以及相关的传承保护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安溪茶歌;音乐特征;传承保护

安溪茶歌是我国一种特色茶文化形式,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当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安溪茶歌的节奏舒展,音调高,但是形式简单,容易传承,因此得到了广大百姓的青睐。我国对安溪茶歌的保护工作一直十分重视,近些年来,随着茶文化的复兴,安溪茶歌的音乐特征也为更多的学者所研究,深入挖掘安溪茶歌的艺术价值,音乐特点,对发展和传承安溪茶歌具有巨大的意义和价值。

1 安溪茶歌的音乐特征

1.1 节奏自由舒展

将闽南方言作为基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演奏风格,这种特殊的演奏形式保证了安溪茶歌的节奏更加鲜明、自由、舒缓的同时,也让整体韵律更加协调。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民族风格演奏形式,安溪茶歌经过世代传承以后,形成了多种具有特色的演奏风格。安溪茶歌有多种演唱形式,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环境的变化也对茶歌的内容和节奏有所影响。安溪茶歌具有一定的民族特点,具有一定的节奏性和规律性,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更具地方特色。

1.2 音调极具方言特色

将闽南方言作为安溪茶歌的主要演唱形式,保证了安溪茶歌能够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更具有代表性。作为闽南方言的发源地——泉州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由于快速发展的经济促使中西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确保了当地经济能够更加繁荣。安溪茶歌中许多声调和韵律之间联系紧密,又由于安溪茶歌主要以长音演奏为主,因此能够更好地展现地域特色。作为安溪茶歌的主要代表作,《采茶歌》独有的韵味和旋律,促使安溪茶歌能够被更多人所接受和认同。其歌词内容简单、易懂,演唱节奏欢快,极具地域特点,因此更受年轻人的喜爱。

1.3 曲式结构简短

安溪茶歌在被创作的过程中,为了尽可能保证演唱节奏的简单,所使用的歌词素材主要都源于生活,通过使用两个或四个平行越剧的演奏形式,让安溪茶歌更具整体性特点。安溪茶歌中有许多衬词,这就保证了歌曲在演奏的过程中,可以尽情的展现浓郁的地方文化,比如:“高山顶上飘彩石哎,杜鹃花开笑迎春哎!”这些唱词的使用,既保证了原有歌曲的地域特点,又让歌曲整体节奏显得更加俏皮,上下呼应,保证了歌曲的完整性。

大量衬词的使用让安溪茶歌可以更好的营造出一种生活场景,人们在传唱的过程中利用称职的过渡作用,可以让整体曲调更为流畅。衬词的大量使用让歌曲更有地方特点,也增强了歌曲的艺术表达效果。随着茶歌的普及,茶歌变得更加口语化和生活化,将身边的人或事物经过变换,从而以歌曲的形式演唱,能够更好地营造出一个具有地域特点的茶文化氛围。

2 安溪茶歌传承保护对策

2.1 社会传承

安溪茶歌婉转悠长,歌词内容质朴简单,十分有利于人们进行传唱,也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的主要形式。由于人们对现代流行歌曲的重视,促使安溪茶歌无法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只有了解茶文化以后,才能更好的成为“安溪茶歌的传承人”,才能保证世代相传的安溪茶歌不会失传。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开始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安溪县也不例外。安溪县采取了动静结合的保护原则。需要被静态保护的对象有:具有历史收藏和点击意义的书籍、影像资料以及博物馆的珍贵展品等。通过与文化馆馆长的交谈得知,现在社会比较流行的具有完整歌谱和歌词的茶歌,都是由一些当地的音乐爱好者通过拜访诸多茶乡,一字一句记录以后而形成的,因此需要倍加珍惜。作为安溪茶歌的发源地,当地人也具有世代传承的责任。为确保安溪茶歌能够被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在被允许的前提下将茶歌应用于高校的教学课程当中,学生了解茶文化以后,可以更主动地去学习安溪茶歌的演唱方法。

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形式,安溪茶歌在被口口相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夹杂个人的情感和演唱风格,为确保本质内容不会变质,也为了保证这种传统文化“绝技”能够被顺利地传承下去,许多音乐爱好者都自愿成为安溪茶歌的传承人,竭尽全力地将安溪茶歌发扬光大。

许多专业的演员,都渴望通过以演唱茶歌形式提高自身价值,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尊重茶歌本身的演唱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茶歌以后能够进一步了解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茶歌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以后,许多中小学生就会渴望在长者那里学习茶歌,有些音乐爱好者更是不远万里前来学习,老人为了让年轻人了解茶歌的魅力,现场即兴编创了一首传统茶歌,让学习者目瞪口呆、连连称赞。

2.2 政府传承

由于我国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因此地方政府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拥有更高的执行力。政府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同时,渴望搜寻到更具有继承价值的传统文化,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法,制定完整的计划方案以后,让健全的保护机制能够更好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工作。安溪县政府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需要利用媒体和广播宣传的形式,来加强人们对安溪茶歌的保护意识,确保安溪茶歌的申遗工作顺利完成。为确保安溪茶歌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安溪县政府尽可能的让安溪茶歌在各种比赛中出现,以歌曲《茶乡恋歌》为例,选手以对唱的方式演唱这首情歌,由于极具地方特点和民族特性,因此,演唱完毕后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认可,并最终获得了第二名的骄人成绩。受这件事的鼓舞,安溪县的老少都将演唱安溪茶歌作为生活的主要内容,随手就唱,想唱就唱,是安溪茶歌的特点,这也促使安溪茶歌具有多种演唱风格,可以被更多的人进行传唱。

在政府的关怀下,安溪县举办了各种以“茶歌邀请赛”为主题的演唱活动。前来报名的多为具有一定唱功的茶歌传承人,通过这种形式,安溪县发掘了更多可塑型人才。在安溪县的许多中小学开展茶歌教育课程,确保茶歌成为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才是对中国茶歌文化的一种尊重,也能够保证茶歌文化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意义。

2.3 创新发展

人们在对安溪茶歌进行保护和传承时,经常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民间音乐是否需要原汁原味地对其本有特质进行保留?过于古老的演唱风格和演奏形式,是否满足现代潮流的需求?人们在对茶歌进行传唱的过程中,保证原有内容不变的同时,能否加入新的元素,让茶歌能够被更多现代人所接受。目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日益增强,而怎样才能在尊重原有传统文化内容的基础上,创新演唱风格和演奏形式,才是现代音乐爱好者的主攻方向。

经过多次拜访了解以后,音乐工作者获得了更多与安溪茶歌创作有关的知识。安溪县政府也积极鼓励了当地人对安溪茶歌进行记录,确保珍贵的文化内容不被遗失。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年轻词曲作家前来参与,安溪县举办了“铁观音杯全国征歌大奖赛”,歌曲内容和演唱风格没有明确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征集更多具有保留意义的演唱曲目。这次活动征集的歌曲两千余首,许多全新的演唱风格和演奏形式在“新茶歌”中有所体现。茶歌的主要内容除了对本身的生长环境进行描写以外,更多的是抒发了自身对原始风貌的情感,通过更好地对自身想法进行表达,让茶歌的内容更为充实。为了让茶歌的创作内容更为丰富,茶歌的创作形式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首先,以保护的态度进行创作。歌词的内容需要尊重安溪当地的文化特点,茶歌除了具有一定演唱特色和演唱风格以外,需要作者在编撰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添加与地方文化有关的内容。歌曲的创作韵律要满足茶歌的文体特征,这样在进行演唱时,才能让旋律愈发清新,也才能保证茶歌被更多人所接受。

其次,适当添加舞蹈或戏曲表演形式。将歌曲中融入舞蹈形式,能够尽情的展现茶歌的生命力。许多创造者在进行舞蹈编排时都十分仓促,舞蹈形式与歌曲的演唱内容并没有完整的关联,所以,在进行茶歌舞蹈编排的过程中,既要保证舞蹈的表演形式多样化,又要确保舞蹈内容与茶歌的演唱风格相一致,才能让聆听者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更好的融入背景音乐和伴舞服饰所营造的特殊氛围当中。创新茶歌曲目,让最终的演唱形式和表演风格荣登大雅之堂,才是茶歌创造者的最终目的。

最后,茶歌内容要老少皆宜。歌曲创造者在对不同词曲内容进行添加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歌词内容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或者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记录。歌曲在被传唱以后,可以适当与其他歌曲的演唱风格相一致,但歌词内容要新颖独特。不同于流行歌曲的情情爱爱,茶歌内容要更为高雅,不落世俗的同时,可以更好的展现作者的内心情感,歌词可以以记录古代历史为主,也可以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所以,创造者需要绞尽脑汁,才能保证茶歌更好地满足现代流行音乐的要求。

总之,茶歌的保护和传承,一条漫长的路,仅仅依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唯有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茶歌的队伍中,才能够壮大茶歌社会影响力,在传承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在实现安溪茶歌传承与保护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为了能够促进我国茶文化的和谐发展,应该重视安溪茶歌这种茶文化形式,给予它们更多的保护和关注,通过这样的举措,提升茶歌的社会地位,使更多的人才加入到保护茶歌的队伍中,推动我国茶文化在当代的发展。

[1]李敏芝.茶歌的艺术特点及其文化价值[J].福建茶叶,2016(10):12-14.

[2]郭仁昭.民歌的流变及特点[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2):25-26.

[3]孙延泽.敦煌舞的艺术特点与舞蹈技巧研究 [J].大舞台,2014(5):11-13.

[4]汪珏.福列安魂曲《奉献经》的艺术特点分析[J].歌海,2010(1):56-57.

[5]刘潋.蒲松龄聊斋俚曲探微[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16(2):3-5.

[6]范奇玉.三首《绣荷包》艺术特点之比较[J].三明学院学报,2015(3):67-68.

邓 倩(1986-),女,河南卢氏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艺术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猜你喜欢
茶歌演唱风格安溪
董长贵
预防病毒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原生态茶歌的艺术价值分析
广西茶歌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研究
原生态茶歌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
安溪寿星爱品茗
音乐剧演唱风格探析
论歌曲的演唱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