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娇女诗”为主题的茶艺创编思路分析
——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作品《娇女茶恩颂》为例

2017-02-05 09:02:34王开香
福建茶叶 2017年8期
关键词:茶席茶道茶艺

赵 琳,王开香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404155)

基于“娇女诗”为主题的茶艺创编思路分析
——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作品《娇女茶恩颂》为例

赵 琳,王开香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404155)

本文以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娇女诗”为例,探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作品《娇女茶恩颂》创新茶艺的创编和构思,借《娇女诗》其乐融融的意境入手分析,融入当今时代精神以感恩父母为创新主题,在创编中重点融入“茶和天下”的精神,借习茶、敬茶展现当代大学生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精神,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由此确定《娇女茶恩颂》的设计思路,从茶文化主题确定、物质需求、意境创设、茶艺师素养四个方面来体现茶道内涵。

茶艺;娇女诗;茶艺创编;茶道精神

1 《娇女茶恩颂》创作背景分析

“娇女诗”是西晋太康诗人左思之作,这首诗不仅是我国诗歌库中的宝藏也是茶文化研究中的一颗明珠,左思之所以被纳入茶人行列盖因此诗。娇女诗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首茶诗,它的地位之重无人撼动。陆羽在《茶经》中专门摘录了此诗中与茶有关的段落,“七之事”中专门记载说:《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立。”全诗280字,载入《茶经》中的则仅60字。短短数行字,诗人描绘出了一千多年前一幅形象的茶事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倾听风声水声鸟鸣,在绿水青山之中,欣赏两个女儿玩耍间煮茶的形态,佳人佳茗的意境尽出。《娇女茶恩颂》融入现代教育精神、感恩理念进行创编。

2 《娇女茶恩颂》主题茶艺创编思路设计

一个优秀的茶艺主题创编,应从茶文化主题、物质需求、意境创设、茶艺师素养四方面入手去思考和融合,以便茶艺主题的更好体现及时代精神的宣扬和正能量的传播。

2.1 主题茶艺创编之魂——茶文化主题确定

《娇女茶恩颂》的创编和构思在尊重历史、传承历史的同时,融入现代教育精神、感恩理念。娇女诗所表达出佳人佳茗的意境,家庭和气和睦的氛围,人与自然间的和谐,正是中国茶道精神的“和”。《娇女茶恩颂》的编创设计以茶为媒介,以感恩父母为主题,以茶艺表演为形式,为推广茶文化作出贡献,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形式。

2.2 主题茶艺创编之实——物质需求

物质需求中包含三项因子:茶叶、器具和水,以《娇女茶恩颂》为例,我们竭尽所能尊重历史、还原历史,选择茶叶时必须要考虑时代背景需求,《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有“密赐荼荈以代酒”一说,由此鉴定茶叶已是一种可以代替酒的饮品,故我们选择较为符合茶叶发展史的普洱散茶。“器为茶之父”,器具的选择不仅要遵循历史性原则,更讲究与茶叶的搭配,诗中“吹嘘对鼎立”中的“鼎”应为煮茶器具,故选择古朴的陶瓷煮茶器、碗等茶具。水为茶之母,泡茶用水对于茶汤的品质相当重要,明代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载:“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古人用水讲究山水为上,选择山泉水已是最佳。

《娇女茶恩颂》借鉴《茶经》记载的煮茶方式,将散茶研碎待用,用炭火开始煮水,待水烧至微微有声,有如鱼眼般的水珠时加入茶叶;待水烧至边缘如泉涌时,为二沸;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加进“二沸”时舀出的一瓢水止沸,随即端下煮茶锅进行分汤。

2.3 主题茶艺创编之境——意境创设

意境创设主要包含空间环境设计、茶席设计、背景音乐、解说词四个方面,结合多方面要素,将茶艺作品的主题完美展现。茶空间设计既要有茶文化气息,又要凸显作品主题。主泡台后方设立一主屏风,面宽12米,高2.44米,颜色以白、灰为基调,气势恢宏,以亭台楼阁为背景展示西晋时期的风景园林、庭院深深,另设两个副屏风,以示“茶和天下”。整体空间布置相对简单,却处处都是点睛之笔。茶席设计在构图中心确立之后,茶罐置茶席前中位,以示对茶的尊敬;两边稍配矮花器,以衬茶至崇高;中线东西各置煮水锅与茶盂,以示进出地位之高下;整个茶席布局以浅咖色为基调,土陶品茗杯排成弯月形,胸前茶巾近于手,清洁四方如扫风,通过茶具体量高低、色彩明暗去表现茶席构图的疏密开合之美,形成众星捧月的效应。背景音乐选择《闲情听茶-凝翠》,开始音乐轻松活泼伴有溪水声,正符合两个女儿追逐嬉戏的情景,后来音乐渐渐缓和,恰恰符合普洱茶味道醇厚而甘甜的气质,符合女儿感恩父母为其奉上一杯香茗的深远意境,音乐将茶人带入茶的世界,畅享茶香,心灵舞动,感受茶的美、韵、神。解说词是演绎主题茶艺最直接的表达,既能达到阐述主题的目的,又能结合茶理茶性进行程序演绎,《娇女茶恩颂》抛弃通用程式“冰心去凡尘、清宫迎佳人”等,大胆采用散文诗形式,抒写娇女感恩父母的孝心,配以二女的优美舞姿,再加以有效渲染气氛的背景音乐、极富情感色彩的朗诵,把一个平凡感恩的故事演绎的动人心怀。

2.4 主题茶艺创编之艺——茶艺师角色演绎

茶由人制、水由人鉴、器由人选、境由人创、意由人生,因此茶艺演绎的茶艺师应是一位“精行俭德”的励行者,应是一位内外兼修的传承者。日本茶人冈仓天心曾说过:如同艺术品,茶也需要一双大师的巧手,才能泡制出最高贵的质地。气质是不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韵味,在一言一行中表达,在一颦一笑中流露,自然发生而无法复制。《娇女茶恩颂》的四位表演者的角色分别是:父母、两位娇女,在平时的练习中注重探索各方面细节,从言行举止到自身修养,点滴生活中重塑自己的韵味,力求从“形似”上升到“神似”,将生活原有的气息融入茶的世界,将自己内心的气定神闲传达至每一位茶人,在演绎的过程中,真正动人的是她的风采而非程式,是她的灵魂而非巧手。

3 《娇女茶恩颂》影响力的内涵体现

《娇女茶恩颂》茶艺创编分别从物质内涵和精神内涵体现茶文化的影响力,体现教育理念的传承价值。就物质层面而言,主要体现在“茶之煮”和“茶之器”,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对于水的选择、茶和水的比例、水温的确定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茶之器涵盖茶叶制作、保存、烹煮的器具,本文主要论述烹煮茶叶的器具。原色陶质的茶壶、茶盏、茶荷、水盂等由高而低,由上而下,采用中心式结构:高不遮后,前不挡中的原则。

就精神层面而言,《娇女茶恩颂》以“茶和天下,感恩父母”为主题,通过茶艺表演直观表现了两位豆蔻年华的幼女孝敬父母为其沏茶的茶事活动,将“和”的茶道精神和“孝”的中华传统美德作为共性纽带完美结合,展现了两代人共同追求茶道文化的最高境界,以茶为媒传承发扬茶道精神。茶艺创编过程中将“和”的茶道精神转化成为“感恩”的社会时代精神,最终形成《娇女茶恩颂》的编创设计。《娇女茶恩颂》在精神层面的德育功能不是依靠枯燥空洞的理论说教,也不是依靠生吞活剥式的强行灌输来发挥作用的,而是让饮茶人在和谐、美好的情境中得到启迪和感染,在一种春风化雨般的良好氛围中获得影响,我们要重视茶文化隐含的德育功能,要静下心来感受茶文化,用心体会茶给我们心灵世界带来的幽静、自然和快乐。

[1]卓敏,吴晓蓉.茶艺表演作品编创的理论与实践剖析——以2010年广东省冠军茶艺《玉茶言德》为例[J].农业考古.2012(5):113-117.

[2]冯蓉.茶艺表演与声乐演奏的完美结合[J].福建茶叶.2017(2):104-105.

[3]李玉杰,杨杰.浅析简素审美思想在茶席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5(2):85-86.

[4]周霞.“基于任务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以“创意茶席设计”教学课件为例[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6-9.

2015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课题“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机制的问题及再设计”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5SKG263。负责人:赵琳。

赵 琳(1972-),女,重庆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学。王开香(1987-),女,山东青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茶席茶道茶艺
岩骨花香通茶道
体验茶道魅力
小主人报(2022年6期)2022-04-01 00:49:32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茶席设计的研究综述
福建茶叶(2020年4期)2020-12-22 18:22:24
茶艺
金秋(2020年8期)2020-08-17 08:38:20
茶道人生
茶艺表演的主题表达——以《遇见老白茶》主题茶艺表演为例
广东茶业(2019年2期)2019-06-18 10:24:26
基于翻转课堂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时代农机(2016年6期)2016-12-01 04:07:32
茶艺赶考 谁主沉浮?
茶博览(2016年10期)2016-11-16 07:14:48
茶席:一种可以玩的艺术
茶博览(2016年8期)2016-10-20 0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