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茶文化英译策略探析

2017-02-05 05:14:04孙乃荣万红芳张迎
福建茶叶 2017年1期
关键词:音译英译民俗

孙乃荣,万红芳,张迎

(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041)

民俗茶文化英译策略探析

孙乃荣,万红芳,张迎

(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041)

本文在概述民俗茶文化传播的内容和意义的基础上,对民俗茶文化的翻译策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指出音译法、直译法、直译加注、意译法等策略,并结合具体的翻译举例说明,以此为民俗茶文化译介提供借鉴。

茶文化;英译;策略

1 引言

自古以来,茶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饮茶、品茶、论茶乃是中华传统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千百年来,茶文化以其特有的传统元素成为中华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其对外传播在中华文明史上谱写着特殊的篇章。作为中国人日常主要饮品之一,茶不仅可以起到提神醒脑,清热解毒的功效,更可以怡情怡性,保健养生。有人甚至将茶叶列为继火药、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中国对世界文明的第五大贡献,足见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之大。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众多民族、地域广阔的国家,各地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茶民俗文化,不同地方和民族所展示出的茶民俗文化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当下注重文化走出去,注重中西交流的时代,做好民俗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与推介无疑有助于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有助于沟通中西文化交流。

2 民俗茶文化对外译介的内容和意义

2.1 对外译介的内容

在茶文化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各地各民族依据各自迥异的民族传统演绎出不同的民俗茶文化特征,形成各具特色的品茶风俗,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精髓。这些异彩纷呈的茶文化一方面传承着各个地方民族的历史积淀,另一方面也展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如蒙古族的奶茶、白族的三道茶、广西壮族的打油茶、湖南土家族的擂茶等。茶及其文化通过现代化的交通渠道不断传播到世界各地,其中主要涉及以下内容:首先,独具特色的茶物质文化及其产品。如,茶叶、茶籽、茶具等通过海洋、陆地等各种交通途径源源不断地传到世界各地。茶出口贸易几年来发展迅速,为中国茶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茶文化风俗。“茶兴于唐、盛于宋”。到了宋代,茶已成为“家不可一日无也”的日常生活饮品。小小的茶叶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风俗均与茶有关,如,以茶待客、以茶示俭、以茶为祭、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入诗文等。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也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和对外传播而走向世界。如唐代有不少来华学者僧人等,他们回国时便带走了茶文化;日本僧人回国时不仅带走了种茶知识,还带走了中国的茶道精神,并结合本民族精神演变成日本的茶道精神。再次,茶叶及其相关知识。我国是种茶大国,在种植、加工、运输以及开发附加产品方面均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技术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兴起为其他国家的技术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2.2 民俗茶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

民俗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世界茶叶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民俗茶文化是宝贵的中华茶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不可再生性,是人类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份文化遗产。在中国文化于世界格局中影响力逐渐增大的今天,推介茶文化精品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不仅有利于茶叶经济的繁荣,亦可展示茶文化的渊源和内涵,折射出祖先的智慧和力量。同时,通过对外宣传也可丰富世界文化内涵,提高世界茶叶种植、加工、储藏技术的发展。不仅在物质层面产生影响,同时对世界精神文化内涵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3 民俗茶文化英译策略探析

翻译是实现中西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手段,是自东向西传播中华文化的必要途径。因此,翻译策略的恰当运用对民俗茶文化的西传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民俗茶文化的英译涉及茶名称、茶民俗内涵表达等。单纯使用一种翻译方法难以在保持传播茶文化指称含义的同时传递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提倡综合采用多种翻译策略以成功实现茶文化的对外译介。具体而言,主要涉及以下几种翻译策略:

3.1 音译法

音译法是中西词汇翻译空缺存在时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音译法应用较为简洁,便于记忆。许多脍炙人口的英语特色中文也逐渐通过音译法融入进了英语语言当中。如,福娃(Fuwa)、荔枝(Litchi)等。这类词汇不仅丰富了英语的表达,增强了汉语的影响,也起到了文化沟通调和的作用。在翻译茶叶名称时,此类方法也是最为便捷的,译者一般只需要按照汉语拼音+tea的形式来翻译即可。如,福建武夷山名茶大红袍可以翻译为Dahongpao Tea;西湖龙井是我国第一名茶,依上述规则可译为Longjing Tea;同理,碧螺春译为Biluochun Tea、信阳毛尖则为Xinyang Maojian Tea。音译法的优点在于充分保留了源语的文化色彩,有利于传播中华茶文化,但绝大多数音译法仅适用于相对有名气的茶名翻译,对于不大知名的茶名仍需其他手段予以补充。

3.2 直译法

直译法即照直翻译源语的词语或句子,可用于翻译与茶相关的民俗礼节或者一些复杂的茶名的翻译等。如出产于浙江省长兴县的紫笋茶,在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所载:“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历史上曾被列为贡茶。紫笋茶,茶芽细嫩,其形如笋,因此得名。翻译时可以按字面直译为Purple Bamboo Shoot Tea,这样外国人也可以借助字面对该茶有所了解;产于贵州湄潭县的雀舌茶,因形状小巧像雀舌而得名,是一种上等芽茶,可翻译为Sparrow Tongue Tea;瑞草魁出产于安徽,是历史名茶,仅仅音译难以传达其中的含义,因此建议翻译为Queen of Blessed Grass Tea。此外,在一些与茶风俗相关的名称表达的翻译上,也可使用直译的方法。例如,以茶供神。以茶供神也就是奠茶,将茶供于佛前、祖前或灵前,以示虔敬之意。因此,这里完全可以直译为to make tea as offering to the spirit of the dead.另有如斗茶,是我们民间一种文化习俗,用来比较茶叶的优劣,也可直译为to compare tea quality as a custom.

3.3 直译加注

直译加注的方法也是文化翻译中常常涉及到的一种。通过添加注释,可以将字面翻译中无法完整表达的内容补充出来,从而达到充分沟通调和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目的。例如,白族的三道茶的风俗,是我国少数民族白族人以茶待客的礼仪文化的重要形式,具有鲜明的民俗特色。茶分三道,第一道为苦茶,第二道为甜茶,第三道为回味茶,蕴涵着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是白族人在婚庆以及节日等重要场合的礼节。由于其文化内涵深厚,翻译是宜先直译其表面意义,再以注释解释其文化内涵。可翻译为:Three-round Tea of Bai Nationality(the first-round tea tastes bitter;the second-round tastes sweet and the third-round tastes endless savor.It is a traditional custom on important occasions like weddings and festivals)。此外,江南的谷雨茶民俗也可用此方法翻译。谷雨时节是采茶的良机,谷雨前后的茶叶质量上乘,有很好的功能保健作用。各地的谷雨茶民俗也呈现不同的特点,如湘西地区将谷雨前后采摘到的茶制作成油茶;湖南地区则制作成擂茶等。因此,可以翻译为grain rain tea(a kind of spring tea picked at the grain rain season and can be produced into different types in different areas).通过添加注释,使得读者对茶及其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4 意译法

意译法要求译者更多地考虑原文在内涵上的意义,并从英语中能够找到相对应的表达予以替代。如我国日常生活中传统名茶“铁观音”,既是一种优质茶叶的茶名也是茶树的品种名。其中的“观音”是佛教用语,蕴涵着深刻的佛教含义。如果完全音译为“Tieguanyin”,由于音节过长,不利于外国人认知和记忆,也失去了原有的文化色彩,因此我们建议以意译的方法翻译为“Tea Buddha”,不仅保留了原文的佛学色彩,在读音上也与原文读音相似,充满了神秘、高贵、优雅的味道,能够在西方读者和消费者中产生和中国读者类似的吸引力和感觉,从而促进茶叶的海外宣传和推广,可以说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可见,对于民俗茶文化的英译,译者需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译法,上述各种技巧均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实际翻译工作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最为有效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最佳的译介效果。

4 结语

由于文化语境、历史发展、地理环境等各不相同,东西方在文化内涵方面又呈现出独特的一面。在全球文化日渐交融的背景下,民俗茶文化的对外推介不仅关系到茶叶对外贸易的实际需求,也是我国展示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交流的保障。因此,注重对民俗茶文化对外推介策略的研究,对其进行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传达原文内涵是非常必要的。唯有如此,才能在世界文化舞台上更好地展现中国茶文化新的形象,最终促进我国茶产品的国际营销,推动我国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推广与影响。

[1]谈中国各地的茶民俗文化[J].福建茶叶,2016(10):299-300.

[2]茶民俗五例[J].农业考古,1991(4):70-73.

[3]四川民俗茶俗文化在民间的传承[J].农业考古,2004(4):88-91.

[4]继承弘扬周庄吃讲茶民俗文化的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3 (32):275-276.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河北省民俗翻译研究。编号:HB15YY033

孙乃荣(1978-),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研究万红芳(1979-),女,河北廊坊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文化张迎(1979-),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文化

猜你喜欢
音译英译民俗
冬季民俗节
环球时报(2023-02-10)2023-02-10 17:18:07
摘要英译
民俗中的“牛”
金桥(2021年2期)2021-03-19 08:34:08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社会科学家(2020年8期)2020-02-21 08:28:30
要目英译
民俗节
大众文艺(2019年13期)2019-07-24 08:30:18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西夏学(2017年1期)2017-10-24 05:31:38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