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义 谢成林*陆佩玲 王汝利 李锦霞
(1扬州市农业委员会,江苏扬州225002;2宝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宝应225801;*通讯作者:yztgz@163.com)
扬州市稻田高效种养模式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姚义1谢成林1*陆佩玲1王汝利1李锦霞2
(1扬州市农业委员会,江苏扬州225002;2宝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宝应225801;*通讯作者:yztgz@163.com)
近年来,扬州市根据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要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开展了多种形式稻田种养模式的示范与推广。本文阐述了扬州市稻鸭共作、稻虾共作以及稻田改作荷藕-虾共作等高效种养模式的应用现状,以单纯种稻为对照,比较了各种模式的生产效益;分析了稻田高效种养模式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稻田高效种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稻田;高效种养模式;稻鸭共作;稻虾共作;荷藕-虾共作
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湖荡众多,是江苏省重要农区,所辖宝应、高邮、江都等县(市、区)均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扬州市粮食生产以稻麦两熟为主,水稻平均单产610 kg/667 m2左右、小麦平均单产390 kg/667 m2左右,稻麦周年产量1 000 kg/667 m2以上,粮食商品率较高。高邮罗氏沼虾、宝应湖大闸蟹等水产品琳琅满目。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历史悠久的种养殖技术,为扬州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国家针对粮食生产存在的结构性过剩问题,提出了“调结构、提品质、去库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要求。为贯彻国家的政策,扬州市在稳粮增收,促进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扬州市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禀赋,设立了粮食绿色增产“1120工程”项目,围绕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发展稻田高效种养模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种养复合效益。稻田高效种养模式是一种新型复合高效模式,它规避了单一种、养造成的空间与资源的浪费,改为田上种稻或水生蔬菜、水下养殖的多种生物种群立体组合[1-3]。本文围绕扬州市稻田高效种养模式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开展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为加快稻田高效种养模式在扬州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一田双收、粮渔共赢”目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据调研,扬州市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稻田高效种养模式主要包括稻鸭共作、稻虾共作、稻蟹共作、稻鱼共作和荷藕、茭白、慈姑-虾共作等模式,应用面积较大的主要为稻鸭共作、荷藕-虾共作和稻虾共作。
1.1.1 稻鸭共作
稻鸭共作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是实现稻田可持续种养,节约种养成本,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米和鸭肉的生态农业新技术。稻鸭共作模式虽然早在2002年就开始示范应用[4],但由于当时产业化开发模式不成熟,发展速度较慢。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品牌意识的提高,应用面积不断扩大,目前扬州市该模式应用面积在2 000.0 hm2左右。
1.1.2 稻虾共作
稻虾共作是指在稻田中养殖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并种植一季水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稻虾共作模式在高邮市示范研究较早,曾被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称为稻田养殖的“江苏高邮模式”[5]。扬州永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2011年稻虾共作模式应用面积便达到250.0 hm2。2013年,扬州市农业委员会水产站与江苏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研制了江苏省地方标准《克氏原螯虾、水稻共作技术规程》。近年来,稻虾连作模式有所发展,指在稻田中种一季水稻后接着再养一季克氏原螯虾,如此循环进行。目前扬州市该模式应用面积在1 350.0 hm2左右。
1.1.3 荷藕虾共作
宝应县是全国著名的“荷藕之乡”,宝应莲藕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宝应县充分发挥农产品特色优势,逐渐将原先地势低洼、易涝难排水的水稻低产田改种荷藕,但荷藕市场影响因素较多,价格波动较大,为提高藕田种植效益,抵御市场风险,部分种藕大户尝试在藕田里养殖小龙虾,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稻田改作荷藕-虾共作是一种基于水田生态种养的模式,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创新模式,发展较为迅速,目前在扬州市的应用面积在2 350.0 hm2左右,主要集中在宝应县。2013年,江苏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扬州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制了江苏省地方标准《克氏原螯虾-荷藕共作生产技术规程》。
1.2.1 稻鸭共作模式
据调查,该模式稻谷单产一般为450~500 kg/667 m2,平均价格5.0元/kg(高于普通稻谷市场收购价),产值为2 400元/667 m2;出成品鸭18只/667 m2,每只2.0 kg左右,平均 30元/kg,产值 1 080元/667 m2;稻鸭总产值3 480元/667 m2,减去生产成本1 475元/667 m2(其中,水稻种植成本715元/667 m2,鸭子养殖成本760元/667 m2),纯效益为 2 005 元/667 m2。
1.2.2 稻虾共作模式
据调查,该模式水稻单产一般为400~450 kg/667 m2,平均价格 5.0 元/kg,产值 2 200 元/667 m2;产小龙虾80 kg/667 m2,平均售价40.0元/kg,产值3 200元/667 m2;稻虾总产值5 400元/667 m2,减去生产成本2 430元/667 m2(其中,水稻种植成本735元/667 m2,小龙虾养殖成本1 695元/667 m2),纯效益为2 970元/667 m2。
1.2.3 荷藕虾共作模式
据调查,该模式荷藕单产1 000 kg/667 m2,平均2.0元/kg,产值2 000元/667 m2;产小龙虾70 kg/667 m2,由于品质高于稻虾共作模式产出的小龙虾,售价达50.0元/kg,产值3 500元/667 m2;荷藕虾总产值5 500元/667 m2,减去生产成本2 330元/667 m2(其中,荷藕种植成本1 510元/667 m2,小龙虾养殖成本820元/667 m2),纯效益为 3 170 元/667 m2。
1.2.4 不同模式效益比较
单纯种稻模式水稻单产620 kg/667 m2,平均售价3.0元/kg,产值1 860元/667 m2,扣除生产成本850元/667 m2,纯效益1 010元/667 m2。与纯种稻模式相比,稻鸭共作、稻虾共作和荷藕虾共作的纯效益分别增加2 160 元/667 m2、1 960 元/667 m2和 995 元/667 m2。
一是稻田高效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高品质的、适口性佳的稻米,而且还提供了味道鲜美的家禽和水产品。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价值。二是稻田高效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同时,降低了粮食库存压力,对稳粮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通过对广大农民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拓展了知识面,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了大批生力军。四是提高了农村人口就业率。随着稻田养殖等高效生态农业的不断推广,以及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纷纷走进涉农企业、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成长为有一技之长的农业工人,从而增加了农民就业率,致富了农民。
一是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稻田高效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化肥、农药的投入,一般节肥、减药均达到50%以上,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二是保护和节约了水资源。扬州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地区,在该地区大力发展稻田生态种养循环农业,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确保水资源不受污染,以及传统单一种养生产方式带来的对水资源的过量使用。三是改善了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出现了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高消耗等急功近利现象,导致了生态退化、环境恶化、农村生活环境变差等严重后果。发展稻田高效种养循环农业,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使投入产出效益达到最大化、生态环境达到最优化,使“蓝天、碧水、净土”的农村本来面貌得以重现。
部分基层干部认为,稻田高效种养模式虽然效益高,但前期投入大、风险高,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到抓工业和服务业上[6]。老百姓认为,稻田种养田间工程量大,有些田间工程几乎占到稻田面积的25%以上,耗时费力,不划算,加之稻田种养技术难以掌握,担心粮食会减产,害怕水产品市场不景气,对增收的信心不足,不少规模经营主还处于观望状态。
稻田种养模式需要连片作业,规模化生产。只有通过土地流转,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6]。目前扬州市主要还是以农村小生产的经营体制为主,制约了稻田高效种养模式的发展应用。
稻田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既需要作物栽培技术,又需要水产养殖知识,并在学科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建立新的种养结合的新技术体系。目前绝大部分的农业科技人员都是“会种稻的不懂养殖,懂养殖的不会种稻”,影响了种养模式的普及与推广。
稻田高效种养模式生产出来的大米多为优质大米,不仅安全性高,而且适口性佳。但由于生产者对绿色大米或有机大米相关知识匮乏,未申请品牌认证,有些即使申请获得认证资质,但缺少稳定销售渠道,稻谷出售价格仅比普通稻谷增加0.3元/kg左右,或直接按普通稻谷销售,出现优质产品贱卖现象,严重影响农户进一步推广应用的积极性。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相关技术人员缺乏,专项工作经费有限,技术培训和服务滞后,许多先进种植、养殖技术不能得到很好的示范推广[7]。特别是在推广过程中,关键技术环节,如不同模式适宜田块的大小,田间配套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水稻品种选择及稻作方式,鸭、虾等单位面积科学投放量,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均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稻田种养技术稳产、高效特性的表现。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需求不断增长,以及稻田养殖技术的日益完善,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批稻田养殖大户注册的产品品牌,拥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扬州市稻田高效种养模式发展速度较快,但应用面积还不够大,缺少全省甚至全国知名的品牌,品牌效应不突出,产品效益提升空间小。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发展稻田高效种养模式,把发展稻田养殖生产同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结合起来,同建设“菜篮子”工程结合起来。建议成立稻田高效种养专家研究小组和技术推广小组,专家研究小组负责各项关键技术的专题研究与集成配套,技术推广小组负责技术示范推广的组织、培训和推广工作。及时制定扶持稻田种养的相关政策,包括设置稻田工程补助和稻田种养农业专项保险等。继续组织实施扬州市粮食绿色增产“1120工程”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建议将“稻田种养新技术示范与推广”列入农业公益性科研项目,给予专项经费重点扶持,并与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等项目相结合,有效整合项目资金和技术力量,发挥项目叠加效应,确保有限资金发挥最大功效。
对于乡镇政府和规模经营主来说,一要提高认识。发展稻田种养新技术,不是在稻田里养几只鸭、几只虾的小事,而是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改革农业种植结构的大事。二要正确定位。稻田种养技术必须坚持以水稻种植为主体,以水产、水禽养殖为辅,相互促进发展[6]。三要勇于实践。稻鸭共作、稻虾共作、荷藕虾共作等稻田高效种养模式在扬州市已有一定的应用面积,处于信心不足和观望中的种粮大户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可固守常规稻麦生产,勇于探索创新,可以通过现场观摩咨询,学习其成功经验,勇于迈出提高种粮复合效益的第一步。
各地应以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支柱特色产业为抓手,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应用的高效种养模式。(1)稻鸭共作模式:高邮、宝应、江都等地水资源丰富,水禽养殖历史悠久,特别是高邮鸭,闻名全国,稻鸭共作更能发挥区域优势;(2)稻虾共作模式:江都等地龙虾产业发展起步早,尤其是邵伯龙虾,知名度高,闻名遐迩,稻虾共作更能发挥区域优势;(3)稻蟹共作模式:宝应等地盛产大闸蟹,早在2010年“宝应湖大闸蟹”就被评为全国优质农产品金奖,得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客户的高度评价和认可,稻蟹共作更能发挥区域优势;(4)稻田改作水生蔬菜+虾(鸭)模式:宝应为全国著名的荷藕之乡、慈姑之乡,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特色水生作物芡实以其特有的药用价值,近年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已达近4 000 hm2。江都是扬州市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建有吴桥、小纪万亩生产基地,超大集团进驻江都,所产有机蔬菜知名度高、销量大,深受好评,水生蔬菜+虾(鸭)模式更能发挥区域优势。
稻田高效种养模式是一项新型农业技术,许多农技干部,特别是基层农技干部缺乏相关知识。在稻田高效种养技术的示范推广过程中,应通过举办各类技术培训讲座、现场示范指导、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大力推进核心技术在基层农技干部和从业农民中的普及。在关键农时季节,广泛发动科技推广干部、技术人员深入基层,通过现场展示和现身说法,向广大农民讲解、示范关键技术环节,让农民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同时应通过在不同区域建立示范展示基地,创新“试验田→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一田三区”推广机制,以点带面,层层推进,不断向周边地区辐射推广,加快推广应用步伐。
采用“推广部门+科研部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等)+示范区+农户”的“五位一体”推进机制,推广部门和科研单位联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等创办示范区,再以示范区为样板带动周边农户参与,扩大应用,实现“企业受益、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通过汇聚多方合力,将千家万户分散式的自主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生产经营。通过将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发展规模化的稻田高效种养模式,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为生产者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推广服务和市场流通服务,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8-9]。近年来,通过多方努力,扬州市也出现了一些稻田高效种养品牌产品,比如扬州马棚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应用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打造的“马棚湾”牌有机大米,宝应中宝德园有机农庄应用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打造的“地作”牌有机大米等。但产品形式单一,知名度不高,品牌价值偏低,产品价格上不去。因此,各地要在搞好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打造特色品牌,尤其是全省甚至全国知名的品牌,提升扬州市优质农产品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为迅速扩大稻田高效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各地应广泛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悬挂横幅标语、刷墙标语、树醒目标牌等多元化传播媒介,广泛宣传稻田高效种养新技术,引导广大农户积极参与。邀请有关专家结合农业科技入户、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等项目实施,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努力提高稻田高效种养模式的群众知晓度和相关技术的到位率,通过扩大社会影响带动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1]孟宪德,吴万夫.我国稻田养殖的新发展 [J].中国渔业经济,2001,19(6):17-19.
[2]李洪进,涂桂萍.稻田养殖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措施[J].渔业致富指南,2009(21):13-14.
[3]任强,杨晓红,郝春梅,等.生物共生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指导意义[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5(6):160-163.
[4]谢成林,姜文超,郭万胜.稻鸭共作技术的特点与关键[J].耕作与栽培,2003(5):46-47.
[5]李可心,朱泽闻,钱银龙.新一轮稻田养殖的趋势特征及发展建议[J].中国渔业经济,2011,29(6):17-21.
[6]王武.我国稻田种养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J].中国水产,2011(11):43-48.
[7]陈素华,张国喜,顾海龙,等.江苏泰州稻田生态种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工程技术,2016(4):7-8.
[8]李应森,王武.稻田生态种养新技术发展现状与建议[J].科学养鱼,2011(2):1-2.
[9]沈雪达,苟伟明.我国稻田养殖发展与前景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13,31(2):151-156.
Abstract:In recent years,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supply front,Yangzhou has made full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carried out various forms of demonst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 efficient planting-raising models.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efficient plant breeding models in Yangzhou,such as integrated rice-duck farming,integrated riceshrimp farming and integrated lotus root-shrimp farming.The paper compared the benefit of all kinds of high efficient planting-raising models,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monstration,and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 efficient planting-raising models.
Key words:paddy field;high efficient planting-raising model;integrated rice-duck farming;integrated rice-shrimp farming;integrated lotus root-shrimp farming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High Efficient Planting-Raising Models in Yangzhou City
YAO Yi1,XIE Chenglin1*,LU Peiling1,WANG Ruli1,LI Jinxia2
(1Agriculture Commission of Yangzhou City,Yangzhou,Jiangsu 225002,China;2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Baoying County,Baoying,Jiangsu 225002,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yztgz@163.com)
S511.047
A
1006-8082(2017)05-0028-04
2017-06-17
扬州市粮食绿色增产“1120工程”(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