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御用彩瓷雕塑的审美意蕴

2017-02-04 03:09黄文欢
大观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审美意蕴皇家

摘要: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进程及长时期的帝王统治,部分彩瓷雕塑被烙上了宗教和政治的烙印,如皇家御用彩瓷雕塑,体现出雄浑、权威、精致、华丽、细腻的制作与审美要求。本文主要通过对工艺技术、帝王喜好、时代审美特征等不同角度的剖析,论述其审美意蕴的体现。

关键词:皇家;彩瓷雕塑;审美意蕴

一、引言

在中国封建社会,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景德镇御窑瓷文化更是集中体现了明清两代帝王的封建君主专制与皇权意志。

皇家御瓷是景德镇历代官窑进奉给皇家的宫廷御用瓷,除了宫廷日用外,还大量用于对外交流、与少数民族的沟通、赏赐臣下和宗教场面等。自明洪武年间,便开始在景德镇设置“御器厂”,专门烧造。清代顺治年间改为“御窑厂”,进御清宫的贡瓷更是“规制严格,式样精巧,选料奉造,极其雅致”。明、清两代的皇家御瓷中,更有不少彩瓷雕塑的精品之作。在景德镇瓷业极盛发展的清康、雍、乾三朝,尤以乾隆年间出现的彩瓷雕塑为代表,尽显了皇家御用彩瓷雕塑独有的雕琢与华丽姿态。

“雕饰美”,亦称“雕琢美”,是人工着意装饰渲染、精雕细琢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形式的绮丽、华诞、工整、纤细、浓艳等。皇家御用彩瓷雕塑因有着严格的“皇家规范”,常以形式的雕琢、华美取胜,以适应皇宫贵族的审美需要。

二、工夺造化、奇巧精绝

中国悠久的烧瓷历史,为明清御窑厂生产皇家御瓷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景德镇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更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我国的瓷业生产,从青瓷、白瓷到彩瓷,从色调单一的青釉褐彩瓷到五彩瓷,从单纯的釉下彩瓷、釉下彩瓷到釉上釉下结合的彩瓷,再到将胎装饰、釉装饰、彩装饰集于一器,制瓷工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御窑厂为皇家烧制御瓷,其工艺规范则更加严格、复杂。御窑厂拥有技艺最精湛的制瓷艺人、使用的是最好的原料、拥有充足的资金,为了满足宫廷官府的需求,烧瓷不计工本、精益求精,对烧成后的器物还是百里挑一,好中选优。进贡的官窑器不能有一点瑕疵,在烧成后即使发现有芝麻大的缩釉点,也会被打碎后就地掩埋,而且残次品一旦流向民间,或有民间仿画官窑器纹样,窑督和窑工就有杀头之虞。可以想见官窑工匠在造器时一定是小心谨慎,丝毫不敢大意。由此也可见皇家御用彩瓷雕塑在生产中严谨、精致的态度与规范。这些都促使工艺技术的日趋发达。

另外,由于皇家御用彩瓷雕塑是为满足帝王和宫廷所用,不同朝代的器物必然留下帝王和时代的印记,而反映出他们的审美意趣。正如《陶雅》言“其任百尔,持事媚兹一人”,所谓“媚兹一人”,就是完全服从和服务于皇帝的喜好和兴趣。如乾隆皇帝酷爱各类工艺美术品,这一时期的造型以奇巧出新,巧者有转心、转颈瓶,文泰瓶,象生瓷,仿各类工艺品瓷等;奇者有壁瓶,瓷制带钓、翎管、如意、花薰、冠架、荷包等。如《粉彩象生果品蟹盘》,盘内贴塑蟹、荔枝、樱桃、瓜子、核桃、花生、红枣等,均寓意吉祥。象生物品造型准确,大小比例适度,釉色及彩绘接近原物,质感真切,宛如实物再现。而《粉彩吉祥纹带钩》,原指束腰革带上的钩子,它早已由实用转向玩赏。这几件带钩,一端作龙回首状,身作琵琶式造型,背后有扣钮。纹饰、色彩都比较丰富,在白、黄、湖蓝、紫红等色地上,绘饰由卍字、寿桃、蝙蝠、蝴蝶及各种宝相花组成的吉祥纹样,装饰趣味浓烈,把玩的情调更加凸显!这些样式彩瓷雕塑的出现,以难为工,以猎奇取胜,着力迎合了封建统治阶级炫耀奢华、把玩的心态。

三、繁满细密、华艳绝伦

皇家御用彩瓷雕塑繁缛、华丽的装饰风格是那个时期上流社会的风气使然。一方面受时代审美思潮的影响。公元18世纪前半期,是中国清代的康、雍、乾时期,也正值欧洲文艺的洛可可时代。追求奢靡生活的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艺术上要求世俗化,崇尚纤细、轻巧、繁琐、华丽的装饰风格。大批来华的欧洲传教士,将这种风尚带进来中国。一向对欧洲时尚感兴趣的乾隆皇帝,受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影响最深,这自然体现在了乾隆皇帝直接关注的粉彩瓷的制作之上。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当时整个社会沉醉于尽情挥霍、夸耀富有中,皇室对生活更加追求奢华之风的态度也宣泄在那些能带来精神愉悦的器物上,繁缛细腻的装饰、雍容华贵的风姿越来越受皇家的喜爱和推崇。“从某一方面可以这样说,这种瓷品的时代特征正是盛世精神特征的一种物化。”

四、结语

尽管皇家御用彩瓷雕塑轰轰烈烈,其中尤以乾隆年间工巧精致、华艳绝伦的姿态,把中国陶瓷装饰艺术又推向一个历史高峰,但依然掩盖不了整个清代瓷艺衰落的事实。这种精益求精的工艺传统、为皇帝服务的优越感和炫技心态、以及把玩之风的推波助澜,其结果自然就形成了极强的夸饰作风,“夺富丽繁缛之风貌,仍不免失之“雄强”而呈现“轻靡”之意境”。特别是到了晚清,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衰退,致使社会文明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那种仅为满足帝王享受和商品意识的“雕缋满眼,矫揉造作”的装饰作风,在瓷艺中愈演愈烈,此时的陶瓷艺术已完全步入“文质分离”,纯粹追求技艺和形式的道路上去了。

【参考文献】

[1]李兴华.明清景德镇民窑和官窑器物美学风格比较研究[J].中国陶瓷,2007(10).

[2]沈嘉禄.官窑崇拜和创新精神[J].收藏与鉴赏,2005(1).

[3]徐湖平.中国清代官窑瓷器[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10).

作者简介:黄文欢,1984年生,河南洛阳人。2005年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陶设专业,2009考取本校美术学陶艺与雕塑方向硕士研究生,师从于曹春生教授。现就职于洛阳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审美意蕴皇家
皇家游泳池
浅谈中国古典舞作品《粉·墨》的文化传承
论明代文人茶画中的审美意蕴
《大鱼》的意象叙事及审美意蕴
挪威皇家空军F—16C战斗机
试论朝鲜朝文人李廷龟的中国山水游记创作
化妆品外包装设计中中国元素的审美意蕴
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