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玲
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相对于传授式教学而言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并对其达到了解和掌握的目的。将探究式教学模式运用在高中数学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学生获得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师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当中,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工作分析,总结出了关于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当前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方法和措施,本文将就探究式教学的运用过程进行重点讨论。
一、确定实施方案
这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前提。教师首先要确定方案的主动性,即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形式进行知识的学习,并达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目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提升探究水平绝非单纯地生搬硬套,而是需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合理的安排。
同时,教师还应当从探究中有机地加入设问的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某个特定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的情境问题设置,并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让学生在思维的引领下掌握探究方法,进而达到知识的掌握。
二、创建问题情境
高中数学的研究需要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实现,而问题的提出则需要情境的依托来完成。作为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数学的问题都可以很自然地融合到生活中,高中数学也是如此。通过问题的情境创建,可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
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之初,教师可以将欧几里得在几何空间领域的研究故事对学生进行讲述。之后再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几何图形的运动规律展示,学生可以由此激发对几何知识的兴趣,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对于几何的基础知识拥有感性认识。
三、提出探究问题
问题的提出必须具有层次性,并且这个层次一定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不断加深。
举例而言,在进行二次函数的探究时,教师可以设置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1)得到不等式x2-5x+3>0的解集;(2)在a>1的情况下,x2-(a+1)x+a>0的解集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不仅体现了探究的层次,更重要的是,这两个问题还考虑到了问题的可探究性。具有探究性质的问题不一定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并且问题和答案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化。
又如,在讲解抛物线和标准方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初中学过的二次函数方程图像是一个抛物线,但是高中阶段的抛物线定义和初中阶段却有一定的区别,那么它们真的只有区别而没有相似或相互联系的内容吗?同学们能不能找到这里面的内在关系是什么呢?上述的两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让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的方法寻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在加强和巩固知识的同时,为将来数学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四、实现独立探究
在课堂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拆分成多个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比如,在引入椭圆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图钉和细线做实验。首先将细线通过图钉进行固定,用铅笔将细线拉紧进行移动,同时笔尖在纸上画出运动轨迹。随后,教师可提问,如果两个图钉的距离为F1F2,线的长度为2a,那么当2a 又如,讲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创设独立探究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展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之后将铁塔的轮廓线补充为双曲线,再让学生以此双曲线的图片进行独立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通过问题进行引导,并在问题的重难点处提出知识目标点,让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尝试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知识应用是否正确进行判断。必须记住,教师在这里起到的作用只是引导,帮助学生复习旧的知识、学习新的概念,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问题的发现、分析、猜想、归纳和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根据提出和发现的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和探索,并通过师生互动或学生之间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最终的数学结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童卓军.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当前高中数学中的有效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 [2]卢红春.探究式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3]余志贞.小学高段数学探究性教学的设计和指导策略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