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舞台革新

2017-02-04 02:53黄希利
中文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

摘 要: 巴黎圣母院的音乐剧是由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著名作家维克多-马里·雨果,写的长篇小说作品之一来改编的。

小说巴黎圣母院用正面人物艾丝美拉达、卡西莫多与反面人物克罗德、法比来展开发生在中世纪教皇虚伪统治之下的巴黎城市与圣母院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与人民阴暗不幸的生活的故事。音乐剧用134分钟演出完这部非常著名而且体现社会黑暗的长篇小说,笔者认为除了剧情删减之外,还对以往舞台音乐剧固有的表演形式以及场景布置进行了舞台革新。

关键词:舞台革新 表演 艺术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387-01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作为一部享誉世界的艺术作品,舞台整体效果、演员演技、器乐伴奏与歌者声乐技巧的配合以及舞台着装与妆容在音乐剧中缺一不可。这部音乐剧巡演多次而不被观众看腻的原因就是它进行了舞台革新。

一、舞台布景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舞台布景为非平常静态摆置的舞台,所有舞台布景都是可以按照音乐剧的进行进行人为的移动来布置舞台。例如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亦或者比才的歌剧《卡门》也是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场景地在伯爵的家里,布景是必须高贵且华丽才能很好地体现出当时社会的伯爵的地位与财富,这无可厚非。而即使是关于烟厂女工卡门的歌剧《卡门》,它的布景虽然说不上富丽堂皇、但却也是复杂且繁琐。同为音乐剧的《猫》,布景是已经布置好的“废弃场”,虽然杂乱但是是固定了场景。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同样是舞台形式的表演,布景只是用一面凹凸不平可以开合的“墙”来作为背景,并没有过多的装饰。那么只是这样的背景观众不会腻么?答案是肯定的!他的舞台革新也体现出来了:不以静物来装点舞台,而是用大量可以移动的道具来填充舞台间隙。音乐剧以诗人甘果瓦演唱序曲拉开帷幕,使用了中世纪对于神明极度崇拜的刻有神身的神柱在舞台上移动。而且为了看上去不杂乱,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有秩序的停顿然后根据乐句的律动然后来进行移动,而并不是像其他歌剧、音乐剧的舞台形式一样布置好场景然后进行场景切换跟人员的移动演出。之后演员的演唱也是如此,但若是有群舞伴舞来填补舞台的话,舞台道具就直接不出现,只留下舞蹈人员与歌者在舞台上,来增加舞台画面的动感。

二、器乐伴奏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所有器乐伴奏全部都是用电声乐器来进行歌曲与舞蹈的伴奏,而没有采用辉煌的古典交响乐器。

通常我们看一部现场表演的歌剧,都是看到指挥拿着指挥棒从容优雅的出来向观众敬礼,然后开始抬手开始指挥乐队进行序曲的演奏。指挥家用气势宏大的交响乐团来演奏歌剧主题重复的乐段拉开舞台歌剧的序幕。又或者我们所观看的音乐剧《猫》、《西贡小姐》,出场都是一群演员进行开场表演。而巴黎圣母院的开场却是由电声乐器的主和弦来演奏主题进行非常短小,和弦进行屈指可数却视听十分震撼的序曲。可是在序曲之后却由游吟诗人甘果瓦来演唱故事的时代背景,到歌曲高潮的时候快速拉开舞台上的幕布来展开后面具有张力的故事情节。他演唱时的器乐伴奏也并非平常歌剧的宏大交响乐,他的大教堂时代用宣叙调配上电声竖琴的分解和弦进入初步解说、以歌曲咏叹调进行故事的开始。在整部音乐剧中我们会发现电鼓以及电吉他这两种音质很明显的电声乐器几乎无处不在。

三、唱法不同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可以听到歌者很清晰的吐字,几乎类似于说话一样的歌唱。咬字并不圆润,声音没有管道也没有太多的共鸣。但就因为他们共鸣声音小,我们可以看到歌者所使用的麦克不是我们常见伫立在舞台中间的立麦或者在上空的吊麦,而是歌者自身佩戴了麦克都是耳侧式麦克,从而便于我们听清楚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唱法也进行了一场舞台革新,不是我们所习惯的美声唱法,而是采用流行的通俗唱法。甚至在歌曲“非法移民”里,还能听到歌者类似于饶舌歌手说唱风格的宣叙调。

值得一提的是整场音乐剧并非用我们熟悉的圆润饱满的意大利文演唱,全曲采用多情浪漫的法文演唱,元因发音多用“U”、“E”。开口原因不多,所以更能细腻婉转的吟唱出在气势宏伟大教堂时代的情感波动。

四、舞台着装

因为歌剧反映的时代映射,所以不管在哪一部音乐剧中多少会融入一些宫廷元素的服装、或者多层次的厚重礼服、又或者是极具有舞台色彩的舞蹈服装。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演员的着装十分简洁,女主人公只是一条简约的长裙、作为出场的游吟诗人甘果瓦也是像平常的衣服一样一件普通长袖加一个外套,并没有层层叠叠的富丽堂皇。但是他们的妆容却与简约的服装大相径庭。即使是男演员,却也是画着浓厚的下眼线、粗黑的眉毛以及重金属色彩的眼影,着重把每一个人的五官都刻画的十分立体,更好的描绘出演员的眼神与神情。把衣服表达的清爽用妆容的浓厚来形成强烈对比,既不会觉得单调又不会厚重,采用方式十分新颖让人眼前一亮。

五、表演形式不同

歌唱与舞蹈相分离是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一种独特的风格。歌唱的主角不跳舞,而跳舞演员不唱歌。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舞台革新整个剧目的歌曲全部由七位主要演员演唱,他们唱歌的时候不参与任何舞蹈,只是偶尔自己会加入一些即兴的舞蹈动作;而舞蹈演员是完全不参与歌曲的演唱。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用这种舞台革新之后的表现形式可以使唱歌的人可以全身心地表达歌曲内容、内心情绪及面部表情;伴舞也能更专注于自身肢体美的表达,而不用去迁就部分肢体僵硬的歌者,降低舞蹈的出彩程度。

小结

整个音乐剧52首歌曲,除了中间稍微有几首是重唱以外,几乎全部都是各个演员的独唱演出,你觉得像是一场听觉盛宴。但是它的舞蹈与演员表演的张力,不禁又让你觉得目不暇接。一场音乐剧从舞台布景、用电声器乐伴奏、语言与唱法的改变、演员着装以及表演形式的改变来进行舞台革新的视听盛宴——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此剧的演出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使得音乐剧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生动,并且推动了音乐剧的发展,让人们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剧所带来的魅力,也使得其后的舞台表现力变得更加多样。

作者简介:黄希利,(1991-),女,民族:汉,籍贯:湖南,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
纸的艺术
浅议滑稽戏表演艺术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