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倩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天津 300387)
茶文化对民歌保护与传承的影响探究
刘 倩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天津 300387)
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劳作的实践过程中创造生成的,有其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并呈现出一种原生态的气息,有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特征。它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为广大民众所喜爱和推崇,并在不断丰富和补充过程中,曲调也日臻完美。在当前多元文化冲击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注重对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和传承,认清当前原生态民歌的现状,并积极挖掘和开发其中茶文化元素,探索茶文化对民歌的影响,将茶文化内涵与民歌音乐充分融合,使之成为新时代下的创新音乐形态,更好地得到保护和传承。
茶文化;民歌;原生态;保护;传承
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体现出原生态的文化特征和生活习惯特点,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分析当前民歌发展的现状,探索民歌在新时期发展的出路,注重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挖掘和开发,使茶文化融入到民歌的保护和传承之中,深化茶文化对民歌艺术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使民歌得到更好的丰富和充实,让我们重新找寻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根。
民歌是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社会劳动中所创造出来的,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有感而发、即兴创作的一种音乐艺术,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民歌类别,如天津民歌里表达爱情的民歌有:《绣荷包》、《送情郎》;有习俗民歌如:《丢戒指》、《放风筝》、《采茶》;有花会歌如:《哭五更》、《逛花灯》等。这些民歌集中反映出劳动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流露出劳动人民的心理素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意趣等,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在我国的传统民歌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具有特定地域的时代特征,突显出民族地域文化的昌盛与繁荣,也是民族精神、民族语言、民族性格的集中折射和聚焦内容。由传统民歌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和体悟到人民群众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和敬畏之心。
中国传统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劳动人民的日常劳作之中生成,具有特殊的地域性风格和特征,还会受到地方风土人情的生活习惯的影响,这些特殊的内容都与历史、地理因素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同样也具有与历史的传承关系。
中国传统民歌不同于书本知识,它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是人们对生活实践的提炼和升华,以欢快、愉悦的方式实现广泛的流传,没有书本知识传输的灌输式和强迫性的学习,体现出一定的教育性特征。
中国原生态传统民歌有不同的种类,突显出其独特的民族性、文化性和传承性,为音乐的发展和文化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动力,然而,随着多元文化的融入以及环境的变迁,原生态传统民歌丧失了其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环境,逐渐被人们所遗忘,造成中国原生态传统民歌衰落和枯竭的原因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和分析:
原生态传统民歌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劳作之中,具有浓郁的、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传递出其独特的意境之美、风情之美和形式之美,也流露出人们在民歌创作过程中的恬淡、淳朴、自然的风韵和审美态度。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现代化、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原生态传统民歌创作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如:牛拉犁、马拉车的人工劳作方式被机械化所替代,这就使放牛歌、牧马曲丧失了其赖以生存的空间,也没有了自然悠闲的渔歌唱晚了。
在我国的原生态传统民歌传承的过程中,通常是采用简单的传唱方式,而没有传统民歌的歌词和编曲,这就使原生态传统民歌逐渐流失,面临被遗忘的危险境地。同时,由于现代流行音乐的冲击,中国原生态传统民歌呈现出岌岌可危的局面,通俗唱法等流行唱法使原生态传统民歌逐渐边缘化,继承原生态传统民歌的传承人越来越少。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下,一些民间音乐制作人也对传统民歌进行了创作,然而,却没有出现较为显著的推动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原生态传统民歌的推广和宣传力度不足的原因,也缺乏唱响民族歌曲的专业化平台和载体,这就使原生态传统民歌的传播效应明显弱化,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教育体系和领域之下,对于原生态传统民歌的教育明显不足,由于大多数教师缺乏对传统民歌的专业训练,因而使原生态传统民歌在教育体系中处于劣势,呈现出音乐教育相脱节的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习者对原生态传统民歌的淡漠心态,也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民族意识。
原生态传统民歌是我国重要的乡土文化内容,其审美价值独树一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以及文明的传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原生态传统民歌源于民间,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作的即兴民歌。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过了考验和筛选,成为地域性民族特色的草根文化。在这些民间创作的原生态传统民歌之中,音调节奏明快,语言表达诙谐幽默,它们或高昂粗犷、或温和婉转,积淀了地域文化的精华,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同时,由于原生态传统民歌具有地域文化上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因而充分体现出劳动人民的内心真实的想法,是劳动人民内心情感的直白抒发,其本真朴实的特性,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心灵共振,流露出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情结。
基于原生态传统民歌的地域性特征,可以看出民歌是特定的文化形态和地域环境的产物。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原生态传统民歌,以其地域性的文化而增添了光彩。在对原生态传统民歌进行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其地域文化特征也充分体现出不同地域民族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成为文明传承的桥梁。
在多元文化冲击和碰撞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日益迫切,为了维护原生态传统民歌的纯洁性和质朴性,我们需要更好地实现对原生态传统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加深原生态传统民歌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采茶戏是劳动人民在日常劳作中创作的音乐艺术形态,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内容,它有其独特的气质和特点,具有不可阻挡的独特魅力和风采,典型的采茶戏音乐有《牡丹调》、《上山调》、《斑鸠调》、《山歌》等,这些采茶戏或甜美或高亢,有极其鲜明的地域文化风格和特色,其中还富含诸多诙谐幽默、风趣的语言,呈现出极其趣味化的场景语言和田园气息。内容大多涉及劳动人民日常劳作中的种茶、摘茶、采茶、制茶、烹茶、煮茶等生活细节,表达出人们强烈、乐观而无畏的生活态度和情感。
可以将采茶戏的唱腔应用于原生态传统民歌之中,使采茶戏中的滑腔、颤腔等应用于民歌之中,在对采茶戏唱腔的借鉴和吸收之下,可以更好地展示出原生态传统民歌文化,使原生态传统民歌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且,采茶戏的唱、演一体化的形式特征还可以充分应用于原生态传统民歌之中,从而更为细腻地表达出原生态传统民歌的内在情感,使人们在欣赏原生态传统民歌的过程中,刺激人们的听觉和视觉感官,享受到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使原生态传统民歌更为生动和感人。
在我国的茶文化宣传不断推进的形势下,要将茶文化与原生态传统民歌相融合,使之深入民众之中,在人民群众之中广泛地流传和推广,要搭设茶文化与原生态传统民歌的舞台,赋予其时代的崭新内容和表达形式,呈现出令人折服的文化艺术表达形态,更好地吸引人们的关注,体会到茶文化与原生态传统民歌相融的巨大魅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原生态传统民歌的保护和传承。
要注重对茶文化和原生态传统民歌的宣传教育,基于民族音乐的精神,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学习者充分感受和体验到中国传统茶文化与原生态传统民歌相融的价值,把握民歌的内在精髓,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之下,如:文化讲座、当地民歌艺人的表演等,使学习者更为深入地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好地实现对传统民歌的保护和传承。
综上所述,原生态传统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它扎根于民间,具有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能够充分反映地域文化特征和审美价值观念。在对原生态传统民歌进行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将中国传统茶文化注入到原生态传统民歌之中,可以赋予传统民歌以崭新的文化传播形式,民歌也可以不断的从中国传统茶文化中汲取养料,进而更好地实现对原生态传统民歌的创新与传承,使原生态传统民歌绽放出更为灿烂的艺术之花。
[1]宗莉加.云南“茶马古道”民歌音乐文化研究[J].福建茶叶,2016(8):331-332.
[2]曹诗旋.普洱茶乡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J].福建茶叶,2016(6):359-360.
[3]喻林,刘艳.皖西民歌中的物质民俗事象考察[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9):123-126.
[4]李春国.茶海羌寨民歌村——踏访“全国生态文化村”湖北咸丰县黄金洞乡麻柳溪[J].民族大家庭,2015(1):48-50.
[5]吕蔓萍.民歌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文化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13.
[6]武敏.谈湖南茶陵本土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J].艺术教育,2011(9):35+32.
[7]孙效祖,波夫.一首在民歌基础上创编的优秀茶文化歌曲——介绍《香茶献给指路人》[J].农业考古,1991(4):190.
天津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地缘文化视野下的天津民歌传承与保护(课题编号:A14042)
刘 倩(1977-),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声乐,声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