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辉
(九江学院体育学院,江西九江 332005)
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在大学校园的传承与发展
刘 辉
(九江学院体育学院,江西九江 332005)
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在大学校园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文学艺术在校园的传播与创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说到采茶舞蹈,众所周知赣南采茶舞可谓是采茶舞蹈的代表。一方面,采茶文化在赣州最为浓厚;另一方面,江西的茶产业从业者的规模、数量在全国都居于前列;最重要的一点,采茶文化最早源于客家的茶文化,江西赣州所处的地理位置正是客家文化发源和传承的重要区域。贴近社会生活是采茶文化生命力源泉,采茶舞蹈在校园文化中具有良好参与性和兼容性,采茶舞蹈也是构建和谐校园、良好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展示平台。采茶舞进课堂,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促进了校园体育艺术的发展。采茶舞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的同时,有助于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学艺术与精神,发展学生个性,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
民俗传统体育;采茶舞;大学校园;传承与发展
采茶文化大致经历了茶叶——茶道——茶诗——茶歌——茶灯——茶戏——茶舞几个阶段,目前最为广泛传播和发展的当属采茶舞。采茶舞的前身是采茶戏,采茶戏主要以说唱为主,而采茶舞则是在采茶戏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舞台艺术的舞蹈动作和欢快的音乐背景。采茶舞起源于唐朝,主要的表现形式为采茶灯之类的戏曲表演;采茶舞雏形于宋朝,其比较典型的代表作有《九龙茶灯》等;采茶舞发展于明朝,其比较典型的代表作有《姐妹采茶》等;采茶舞的传承和发扬是在近现代,已经发展为以赣南为中心,遍布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区域,其代表作有《三杯酒》、《走山》、《快乐标兵》等等。采茶文化历经了近千年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积淀,才形成了今天500多个舞蹈动作及别具一格的三绝:矮子步、单水袖、扇子花。2006年5月20日,赣南采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说明了采茶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笔者选取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作为试点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与分析。每所高校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共发放600份,回收有效582份,有效率97%。调查结果如下。
根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表1)可知:由于宣传、推广和普及的力度较小,学生对采茶舞的了解途径相对比较窄,再加上目前采茶舞还没有普及化的进入高校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因此学生对采茶舞的认识和了解还比较少,采茶舞在高校校园的发展并不是很理想。但是表示对采茶舞比较感兴趣,愿意尝试参与采茶舞学习和表演的学生还是比较多的。
根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表2)可知:由于受群众基础薄弱、人才培养匮乏、基础建设不足、社会支持度不高、传承与发展缺乏、创新程度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虽然采茶文化具有较好的文化底蕴和较长的发展历史,但相比较其他传统舞种采茶舞至今还处在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因此,寻求新的传承与发展平台,不断创新成为首要任务,高校校园具有较好的文学与文化氛围,接受和创新新事物的群体,为采茶舞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只要能合理利用好这一资源,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助推力。
作为一项新的课程所涉及体育项目进入校园必定会受到感兴趣的学生的喜爱,但因传统体育项目在校园内的群众基础因素和难易程度因素,很难在短时间内大面积快速推广。因此必须遵循体育教育教学的规律与学习掌握的规律。坚持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逐渐推广和普及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在大学校园的传承与发展的步伐。
采茶舞作为体育项目进入大学校园的主要构思及发展路线如下:
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要素,不仅体现精神层面的含义,更体现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传递出一个信息:“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努力把文化中的某些特性作为一种产品开发出来,从市场需求和产品特性来理解文化产业”。
体育文化是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精神培育人的毅力、韧性、品德、气质、健康认识等方面的素养,文学艺术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最高境界,它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感情。采茶舞的校园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塑造个性,修身养性,提高文学修养,促进和谐,丰富社会人文,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内涵。舞蹈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所追求的的最高境界,也是增进交流、促进情感、和谐社会的重要媒介。采茶舞蹈的精神内涵与表演素材取材于生产劳动、来自于民间生活,采茶舞蹈业强烈地反映了在社会生产劳动过程中人们那种纯朴、温暖、团结、互助和谐场景,也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基本内容,符合现代社会民众对历史文化生活的追溯和回味。茶是传递健康文化与理念一个重要的载体,茶文化则是人类文明演变和劳动进化的重要展现。虽然世界各地茶的品种繁多,但是茶的文化精髓无不体现和传承了本国民族文化与风土人情的“德、品、艺、境、正、清、和、雅”精神,传递了“弘扬正气、清新淡雅、和谐家园、高雅品味”的宗旨,同时培育参与体验者理解和学会“感恩、结缘、包容、分享”的价值观与人生追求。从育人、育心、修身养性角度来修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增进审美情感,提升舞蹈与艺术的审美观念。人们常说“劳动是最美的,劳动人民是最可爱的人”。采茶舞虽然大多表现民间的劳动生活场景,但也有很多体现中国革命传统文化的场景内容,例如:《八子加军》、《十送红军》、《十二生肖灯》、《快乐标兵》等等,在校园中开展采茶文化的宣传和传承,有助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内涵的丰富。学生和参与者在学习和体验采茶舞文化与动作的过程中,既体验了采茶舞蹈的艺术元素带来的愉悦和快乐,也亲身感受了采茶舞蹈所蕴含的民间生产劳动的各种劳动场景、肢体动作、肢体语言、表达寓意等,既形象又生动的学习和了解了采茶舞蹈内涵所反映的当时的历史背景、劳动者的心理活动、情感交流等等。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的艺术性,培育学生对文学艺术和舞蹈艺术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的提高。
采茶舞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及趣味性吸引着众多喜爱采茶舞蹈的体育爱好者。采茶舞蹈相对其他大型舞蹈在内容、表演、音乐、创编等方面相对容易学习和掌握,便于在学校开展教学、排练、表演或比赛。因此,在校园里受到广大学生们的喜爱。体育运动的一些动作最早源于生产劳动和狩猎,而采茶舞也是源于从事茶叶种植和生产的劳动过程,两者有很多共性和相同性。采茶舞蹈的表演形式可以归纳为“三奇三绝”,其核心动作多为模仿动物、植物的形态特征以及武术基本动作中的基本步法,能够达到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塑造体形、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耐力、发展肌力、强筋健骨等功效。不同的角色要求参与者适应不同的环境、具备不同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来完成该角色的舞蹈动作和表演,其动作简单,多为脚步移动、跳跃、武术等动作,不仅能够有利于学生掌握,也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柔、软、协调等基本素质,发展身心。
采茶舞的发展刚好也经历了中国革命时期的历练,在此期间为红色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融为红色文化的一部分内容。例如这一时期特有的《送郎当红军》、《十送红军》、《闪闪的红星》、《东方红》等,都生动、真实地体现了这一时期革命斗争中革命精神的精髓,这些题材也为校园文化育人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内容和文化熏陶。
说到采茶舞蹈,众所周知江西的赣南采茶舞可谓是采茶舞蹈的代表。一方面,采茶文化在江西赣州最为浓厚。另一方面,江西的茶产业从业者的规模、数量在全国都是居于前列。最重要的一点,采茶文化最早源于客家的茶文化,江西赣州所处的地理位置正是客家文化发源和传承的重要区域。贴近社会生活是采茶文化生命力源泉,采茶舞蹈在校园文化中具有良好参与性和兼容性,采茶舞蹈也是和谐校园、良好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和展示平台。采茶舞进课堂,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促进了校园体育艺术的发展。采茶舞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的同时,有助于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学艺术与精神,发展学生个性,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2006年以来,赣南采茶戏曾先后4次赴台湾进行交流演出,进行赣南采茶戏艺术讲座,还派人出席过两岸客家文化高峰论坛,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提高观众的认识和欣赏水平,培养采茶舞艺术人才,是传承保护赣南采茶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如今,采茶舞蹈已经在校园文化中悄然兴起,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学院等经常会举行赣南采茶舞蹈知识交流、赣南采茶舞蹈表演等校园活动。实践证明,创作越繁荣、发展越迅速;活动越频繁、成绩越显著;推广越深入、普及越广泛。两者都注重参与者和表演者能够进入场景,体验动作,心声共鸣,感动周围。
[1]肖驻华.粤北采茶戏进校园对大学生人文教育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4(3):40.
[2]刘斌,杨林.新时期如何创作出优秀的赣南采茶舞蹈作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3):77-79.
[3]黄文华.跳好赣南采茶舞的三个环节[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4):96-97.
[4]乔阳阳.现代化进程中赣南采茶舞蹈的变迁与转型[J].大众文艺,2015(4):48-50.
[5]屈红梅.璞中有真意民间有华彩——试析《赣南采茶舞蹈教材与教学实践》编写特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S2):102-105.
[6]任亚丽.赣南采茶舞的当代价值[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13):198-199.
[7]郭起华,钟俊坤.30年来赣南采茶戏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5):3-6.
[8]刘家盛.赣南采茶戏研究现状及启示[J].戏剧研讨,2009(3):23-25.
[9]黄玉英,谢姝玥,田夏琼.赣南采茶戏舞[J].戏剧之家,2015(5):172-173.
[10]乐立新,肖若心.赣南采茶戏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验研究[J].科技资讯,2009(34):16.
刘 辉(1979-),男,宁夏彭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人体科学,全民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