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外语系,湖北武汉430068)
旅游英语教学中的茶文化渗透初探
田甜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外语系,湖北武汉430068)
本文首先对中英茶文化的差异以及茶文化对旅游英语教学的意义进行了简要的阐释,并就当前高校旅游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接着对茶文化在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导入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可以对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有所启示。高校旅游英语教学的问题主要在于三点:课程设置上忽视文化内容的导入;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理念落后;课堂评价模式不健全。针对这些问题,在将茶文化导入旅游英语教学中时,教师可以尝试优化课程设置,导入茶文化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增加课外活动;改变评价模式,重视实践能力。
旅游英语;教学;茶文化;渗透
起初,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分设了多个培养方向,比如“文学英语”、“翻译英语”、“商务英语”、“教育英语”以及“旅游英语”等。旅游英语作为英语专业的一个具体培养方向,学生所学的内容也不同于其他培养方向的学生。后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兴起,选择旅游英语方向的英语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很多学校为此专门开设了旅游英语专业,旨在培养为旅游行业服务的英语复合型人才。中英茶文化有着诸多不同之处,从茶文化出发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弄懂旅游英语的学习规律,因而将茶文化融入到旅游英语教学中是大有裨益的。
1.1 中英茶文化的差异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诞生之地,后来出现的日本茶道文化、英国茶文化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中英茶文化在茶文化历史、饮茶习俗、茶文化内涵和茶语言等方面均存在这差异,弄清楚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英两种文化的异同之处,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学习规律。首先,就茶文化历史来看,我国茶文化的形成要早于英国。公元780年,《茶经》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而英国茶文化在维多利亚时代才正式形成,维多利亚女皇对饮茶的推崇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的“饮茶之风”。其次,就饮茶习俗来看,我国的饮茶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很多变化,比如唐代煮茶法、宋代斗茶法一直到现代的冲泡法,当然我国茶人通常不会在茶水中添加其他成分,目的在于品尝茶叶本身最自然的风味。英国有着下午茶等饮茶风俗,英国人饮茶时喜欢将茶叶残渣从煮好的茶水过滤出来,然后在茶水中加入牛奶、蜂蜜等添加物,借以中和茶叶本身的苦涩味。最后,就茶文化内涵而言,我国茶人崇尚“和、敬、清、寂”的茶文化思想内涵,在饮茶中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茶人饮茶讲究茶意境的营造,重视物质与精神享受的高度统一。而英国的茶文化则透露着浪漫气息,英国人饮茶更加自由惬意,喜欢根据自己的喜好调配符合自身口味的茶水。
1.2 茶文化对旅游英语教学的意义
近现代,国内外语言学家和相关研究人员对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展开了诸多研究,并在很多方面达成了一致的看法,比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传播媒介”等。茶文化属于文化大家庭的一员,其对人们的语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常说的茶文化语言、茶艺术语等都是与“茶”相关的语言范式,其在日常用语和学术表述中均会有所涉及。旅游英语是围绕旅游知识等展开的英语表达,属于专业性相对较高的英语。随着茶文化的不断推广和普及,其逐渐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当然旅游行业也不例外。茶文化与旅游相互碰撞交融,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形式,并受到了现代人的一致好评。随着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很多高校也相继开设了旅游英语专业,但是人才培养却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将茶文化引入到旅游英语教学中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教师从茶文化出发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把握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并自觉培养跨文化意识。当然,茶文化中的一些优秀思想也能够指导旅游专业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旅游英语专业属于比较新的专业,很多教师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高校聘请的旅游英语教师大都是原英语院系的教师,他们在旅游知识方面比较欠缺,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完成旅游英语学习。虽然,近年来高校输出了很多旅游英语人才,但是这些人才自身的能力是不过关的,由此可见高校旅游英语教学的现状不令人乐观。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高校旅游英语教学的问题进行阐述:
2.1 课程设置:忽视文化内容的导入
就相关调查显示,国内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除了基本英语课程(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英语精读等)之外,还包括旅游类课程(旅游英语、导游实务、酒店管理等)。这种课程开设看似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事实上课程设置忽视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这些课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技能,但是这种“重语言、轻文化”的课程设置难免会误导学生,使学生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并最终导致自身语言基础不扎实。当然,部分学校为了综合提升学生的能力也会开设自主学习课程,但是其中设置的自主学习单元也主要在于“听说读写”这一块,而未开设文化学习单元。这种所谓的课程设置事实上只注意到了学生眼前的需要(就业需要、考研需要、出国需要等),未注意到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培养文化传播的责任意识。
2.2 教学方式:形式单一,教学理念落后
纵观旅游英语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才是整个课堂的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很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些教师可能会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却本末倒置,将PPT这种辅助教学方式作为主要讲授方式,使得教学效果极其不理想。现代教育学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做学生引路人。但事实上,国内很多教师仍旧喜欢采用知识填充的方式进行教学。
2.3 学生评价:重视成绩,忽略综合素质
“学生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方式,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旅游英语教师往往十分重视学生的卷面成绩,比如在临近考试之前给学生划大纲考点,并根据学生的卷面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而事实上这种评价方式不太科学。这种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实际的专业能力。很多学生在考试前可能凭借着自己的“短时记忆”考得了高分,但是其自身知识水平却并不高。还有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出卷教师出的题目也比较主观,并不能较好地考察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因而这种评价方式值得革新。
针对现代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出现的各类问题,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旅游英语教学进行创新。茶文化蕴含了丰富了历史、地理、艺术等知识,茶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存在联系,将茶文化导入到旅游英语教学中会收到不错的效果。以下针对茶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提出三点建议:
3.1 优化课程设置,导入茶文化内容
原有的课程设置忽视了文化内容的导入,会导致学生出现文化知识基础不扎实等问题。因而,高校应该对旅游英语课程进修优化,比如在其中增设茶文化英语课程,同时为学生挑选包括《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茶文化概论》、《中国世界茶文化》、《茶文化学英语》等在内的茶文化书籍,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茶文化知识。当然,为了使学生把握文化与语言的关系,高校还应该开设语言学等课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茶文化与茶英语的关联之处。当然,高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创编,增加一些与茶相关的趣味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丰富教学方式,增加课外活动
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整个课堂变得极其枯燥,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就课堂教学来看,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说,教师在讲解茶文化英语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并让小组代表就中英茶文化的差异进行列举。这种方式可以使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课外教学来看,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外,还应该给学生提供很多实践机会,比如让学生做茶文化景区志愿者,或者让学生深入到旅游景区调查茶馆或者茶文化建筑设计的特点。当然,高校也可以邀请一些国际的茶学大师或者英国茶文化名人开展讲座,分享自己与茶的故事,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茶文化的认识。
3.3 改变评价模式,重视实践能力
教师以往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是卷面成绩,很显然这种评价方式十分片面。针对不同的课程,教师应该设置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针对旅游英语课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茶文化景区调查报告、旅游心得、课堂报告(Presentation)以及最终的卷面成绩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学生的课堂报告可以围绕茶文化景区、茶文化历史、茶文化遗产等方面进行准备,教师从学生的课堂报告中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践能力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针对旅游英语口语课程,教师则应该采取学生双人对话、学生团体对话以及师生实时对话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针对旅游英语阅读课程,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平时阅读感想、课堂表现、结课论文以及卷面成绩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综合评定。
[1]杨义德,李斌.旅游英语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苗琴.高校旅游专业开设《茶文化及茶道艺术》课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才智,2014(25).
[3]侯蕊.论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和英语教学手法差异的内在关系[J].福建茶叶,2016,38(4):245-246.
[4]王小忠.浅谈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 2009(S1):442-442.
[5]颜晓英,刘成萍,黄信.旅游英语教学中地方文化的渗透——以康巴文化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0,26(8):69-72.
田甜(1981-),女,湖北武汉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用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