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
(甘肃省成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甘肃成县 742500)
加快专业合作社发展力度积极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
张玮
(甘肃省成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甘肃成县 742500)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完善农村市场架构、提升农户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对成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推动作用。近期,笔者对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查找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农民;发展方向
近年来,成县通过落实“十到社”措施,大办示范园(点),辐射带动了核桃主导产业和草畜、蔬菜、中药材、精品鲜果、烤烟等区域特色产业以及土蜂养殖、油用牡丹、魔芋、食用菌等地方特色产品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合作社704个(种植业246个、林业67个、养殖业371个、渔业5个、农机服务业11个、其他4个),拥有成员4212人,带动农户14956户。其中省级示范社3个,市级示范社12个,县级示范社17个。合作社主要是由致富能手、能人大户牵头组建,通过推广“四统一”措施(统一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农产品销售),促进了产业发展由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向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方向迈进。
(一)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型
现举例成县红川惠丰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由合作社流转农户集中连片的土地进行统一栽培管理(生产模式)—微波制茶(加工模式)—金银花产品网店、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及农超对接的销售模式)。
该合作社为省级示范社,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金1200万元,现有职工48人,其中技术人员15人;合作社成员300多户,其中贫困户38户。在成县红川镇韩庄村建成金银花标准化示范基地658亩,带动周边群众种植金银花500多亩。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带动周边农户致富,另一方面通过吸纳周边村社妇女、老人参与金银花田间管理、采摘,使周边不能外出务工的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利用,并增加了农民收入,辐射带动能力强。仅2015年土地流转带动农户收入达42万元,农民务工收入113万元。在进行金银花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就成功注册了“祥峰牌”商标,开展了产品A级绿色食品认证,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品牌。2014年合作社依托金银花基地,建成了年加工110t的金银花微波制茶厂一座。并创办了陇南祥峰金银花农产品网店,进行金银花产品网上宣传推介,促进线上线下销售。2015年累计加工金银花产品26t,销售收入达到240万元,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了合作社经济效益。
(二)合作社+农户型
现举例成县园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畜禽标准化繁育模式)。
成县园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生猪繁育场被省农牧厅授予“省级标准化示范场”,被陇南师专列为畜牧业生产实训基地。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金1800万元,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6200m2,饲养量640头(基础母猪600头,种公猪40头)。合作社不断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与北京六马集团公司长期开展业务联系,采用先进的自动喂料系统,配套安装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暖设施、自动消毒设施,分娩、保育全部采用高床饲养。先后购进了B超测定仪、电子称重设备、GBS育种软件等设备,进一步提高了生猪繁育的科技含量。2016年前半年进行扩群,截至目前共出栏3000多头,其中,种猪1100头,仔猪1950头,产值420万元。辐射带动了成县及周边地区生猪品种改良,促进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三)合作社+基地+农户型
现举例成县永青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核桃标准化栽培模式)。
成县永青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陈院镇大垭村,成立于2009年,现有成员58人,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核桃、樱桃等林果种植面积1700多亩,由合作社统一开展核桃树管理,高接换优,核桃育苗。近年来引进的核桃优质新品种有清香、中林1、5、26号,杂343,园丰等,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并组建了30人左右的核桃树嫁接技术服务队,长期奔赴青海、陕西(略阳)、甘肃(天水、武都、西和、徽县)等地开展核桃嫁接技术服务。2015年合作社总收入96万元,其中核桃收入8万元,苹果、蜜李、樱桃等其他林果收入7万元,育苗及外出嫁接收入81万元。大垭村积极争取扶贫信贷资金20万元,成立了大垭村扶贫信贷协会,合作社通过村委会与信贷协会密切联系,合作社成员资金缺乏时,合作社担保,村委会审核,信贷协会及时贷款,为扶持大垭村林果核桃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服务型
现举例成县店村春诚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服务模式)。
成县店村春诚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位于店村镇新村,成立于2013年,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合作社成员由最初的5人发展到16人,拖拉机由原来的5台发展到23台,作业面积由原来的1镇1村发展到现在的成县店村、红川、抛沙、鸡峰、纸坊、宋坪和徽县泥阳等两县7(乡)镇21村。农机总动力从216kW增加到600kW,各类农业机械从40台(套)增长到79台(套),其中拖拉机23台,配套农具52台(套),拥有联合收割机4台。2015年累计完成机耕面积9460亩,机播面积5 200亩,机收面积1400亩。同时,以创建市级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从全县组建了由4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组成的小麦跨省、区联合收割作业队,远赴四川、河南、山东等地收割小麦,为社员创收200多万元。合作社管理规范,制度健全,业务范围广,辐射带动能力强,是一个以农机耕种收为服务内容的典型农机专业合作社。
(五)休闲观光型
现举例成县广华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休闲观光模式)。
成县广华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金600万元,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发展成员89人,占地面积1050亩,其中核心示范区702亩,吸纳周边劳动力110人,主要从事大樱桃、草莓等鲜果和辣椒、番茄、茄子、黄瓜、甘蓝等设施蔬菜生产,辐射带动980户2760人从事果蔬生产。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市级示范社”“省级示范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合作社依托西峡景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设观光采摘园,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并成功注册了“成州广华”商标和大樱桃绿色食品认证。开展节假日观光旅游,入园采摘大樱桃、草莓活动。同时带动了当地农家乐餐饮服务业的发展,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一)发展规模比较小,带动作用比较弱
成县大多数合作社是近一两年建成的,服务内容单一,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有的只限于形式,而缺乏实际内容,对农民的覆盖面不广。如中药材、烤烟、蚕桑、核桃、三蒜等优势产业组建成立的合作组织,仍处于“低、小、散”的状态,都是季节性营销组织,这些合作社在农产品销售旺季时,就发挥一些作用,在农产品销售淡季时,有些合作社就停止了各种服务活动,使得合作社发展比较缓慢,甚至会停止不前。跨区域、多行业联合组建的具有较大规模和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相对较少,入社的农户少,服务层次比较低,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二)内部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合作社处于合作社发展的初级阶段,已组建的合作社绝大多数是服务性质非盈利性的,仅从事简单的服务活动,使得合作社与成员之间利益联系不太紧密。成县80%以上的合作社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规章制度不健全、组织凝聚力较低、管理人才匮乏。由于管理制度不规范、利益机制不健全、合作社很难给成员带来经济收入,使得成员抗市场风险能力大大降低。
(三)组织化程度较低,服务领域范围较少
目前,成县合作社仍然以技术培训指导、信息咨询、生产资料购销、产品销售等初级服务为主,主要侧重于农产品生产领域环节,而在产品深加工等提高经济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服务开展比较少,主要是以解决产品难卖问题为根本目的,以贩运大户和龙头企业赢利为主,农民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利润二次分配。
(四)资金扶持力度较小,专合组织发展后劲不足
县上还没出台明确具体的合作社资金扶持计划。相关部门对合作社项目扶持不到位,财政资金扶持不足,合作社项目争取困难。有些合作社都未争取到项目资金,合作社融资困难,发展后劲不足,成员收入提高较慢。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趋势
1.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数量型(发展初期)、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重效益讲质量。
2.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发展初期,生产、加工或销售这种单一的模式,获得的收益相对较低。当合作社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要瞄准市场,突破单一的发展模式,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挖掘产品的升值空间。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劳务服务队。如成县的永青林果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优质核桃示范园,举办核桃管理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核桃嫁接技术人才外出劳务服务,利用10万元投资为会员提供融资服务,会员得到了实惠。
3.由粗放型向高品质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讲求优质高产高效,就要有质量标准、安全标准,农业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搞好“一注册三认证”是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的基础。陇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15个商标,其中西和县占4个。绿之源、民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民芝茶叶专业合作社、官鹅湖养鸡专业合作社、餱橘豆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由于注册了商标,实现了较快的发展。
4.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当今世界是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经济运行方式,我国作为WTO的正式成员,国际经济一体化倾向更加明显,现代信息科技让人们之间的距离更近。这些经济的大环境,对农业合作社也正在产生巨大影响。在当今世界各类合作社中,农业合作社是发展最快、普及最广的,现已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农户(场)与市场的接轨大都采用了农业合作社的形式,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经验值得我国借鉴,顺应国际化趋势,合作社的发展要放眼世界、走出国门,积极发展进出口贸易,加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行列中去。
5.由小规模向集约化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充分发挥它的合作优势,起步要高,由小到大,做大做强。在特色产业集中的区域,可考虑建立跨乡、跨县的合作社,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经济效益会更好。
(二)加强管理和监督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目的应该是能够为农户家庭经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为此,政府应加大宏观指导力度,指导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实体化、企业化转变,并且不断提高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和组织效率。一是理顺管理体制。由农业部门牵头主管,切实承担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情况调研、组织建设等工作。工商、科协、财税、金融、民政等有关部门围绕各自的工作职能,为合作社排忧解难,提供方便。二是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化建设。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为此,农业主管部门应组织人力,加强调查研究,针对合作社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发展模式,进行分类指导,积极寻求实现合作社健康发展的途径。
(三)整合财政资金,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以地区规划为指导,实现最大限度的部门合作扶持。农业开发办要了解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当地农民合作社的经营发展状况,在掌握扶持方向的基础上,与当地有关职能部门以及财政局其他涉农科室建立紧密联系,争取在项目立项初期实现“资金联动,捆绑扶持”的目标。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资金整合机制。在政府的协调下,实现整合农业、林业、扶贫等专项资金、奖补资金用于农民合作社的建设发展。三是推动农民合作社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和引导合作社申请有关农业工程和农技推广项目,积极争取各类各级财政扶持资金。
(四)典型示范,带动全县合作社健康发展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明确各联社单位要始终把示范社建设放到首要位置,逐步建立领导联系示范社制度、示范社项目整合制度、示范社督查考核制度等示范社建设工作长效机制,长期坚持抓好“十到社”措施的落实,让示范社持续向前发展、社员真正受益。
2.典型示范,强化培训。抓好样板社建设,充分发挥三个省级示范社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和培训,使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利益受到保护,加大培训力度,按照分类指导、注重实效、方法灵活的要求建立业务培训制度,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提高办社水平。
3.创建品牌,提质增效。加强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建立品牌,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农超对接关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点。鼓励和扶持合作社开展农产品深加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品质,拓宽利润空间,增强合作社经济实力,推动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编辑:王骏杰)
F321.42 文献识别码:A
1673-9019(2017)06-0021-03
2017-3-14
张玮(1972-),女,甘肃成县人,农经师,主要从事农经统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