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立伟,李建华
(1.甘肃省定西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甘肃定西 743000;
2.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园艺工作站,甘肃定西 743000)
“安定经验”对定西发展蔬菜产业的启示
师立伟1,李建华2
(1.甘肃省定西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甘肃定西 743000;
2.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园艺工作站,甘肃定西 743000)
近年来安定区蔬菜种植面积稳步增长,贮藏运输销售逐渐做大,产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文章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总结出安定区发展蔬菜产业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对定西全市如何借鉴推广,发展壮大蔬菜产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蔬菜产业;工作成效;发展思路
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以甘蓝、芹菜和旱地辣椒为主的高原夏菜生产面积稳步增长,以连栋大棚蔬菜制种、温室草莓休闲采摘等为重点的设施农业不断取得新进展,全区蔬菜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形成了一套产业后发区域实现跨越发展的“安定经验”。笔者通过对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和专题调研,通过总结分析安定区的做法经验,希望对定西蔬菜产业发展起到借鉴推广作用。
(一)发展概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定区蔬菜生产随着蔬菜产销体制改革和“菜篮子”工程实施而逐步发展,经过了“九五”起步、“十五”见效、“十一五”形成区域规模、“十二五”做大做强四个阶段,到2015末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12.8万亩,产业优势已经逐步形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增长。一是总量明显增加。“十二五”初安定区种植各类蔬菜7.5万亩,产量48万t,产量28万吨,产值3.36亿元;2015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12.8万亩,比2011增加5.3万亩。2015年蔬菜总产量达75万t,总产值达13亿元,总纯收入9.8亿元。二是单产有所提高。2015年全区蔬菜平均亩产量5.8t,比2011年增加473kg,增15.6%。一方面是通过设施蔬菜行动计划的实施,增加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面积,另一方面,是通过技术培训、“三新”技术示范推广,不断提高菜农科技素质,栽培水平有了提升。三是农民人均蔬菜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由2011年1579元提高到2015年的2272元,增加了693元,增幅43.9%。内官、香泉、符川等蔬菜种植集中区每户菜农正常收入3~5万元,少数能够超过10万元,个别可以达到20万元以上。四是效益明显提高。蔬菜平均单价从2011年1.02元/kg,提高到2015年的1.63元/kg产值从2011年的3074元/亩,增加到2015年的5661元/亩,增加了2587元,增84.2%。除价格上涨因素,主要得益于设施面积增加和种植水平提高。
(二)全区蔬菜产业布局与发展计划
全区蔬菜产业按自然环境划分为三大部分,包括关川河河谷川区、引洮一期灌区和旱作蔬菜区(包括高山冷凉区)。全区共规划蔬菜产业重点乡镇6个,分别为内官、凤翔、香泉、符家川、团结和鲁家沟。至2020年,蔬菜面积5万亩以上的乡镇有1个,为内官。蔬菜面积2万亩以上的乡镇有1个,为香泉。蔬菜面积1万亩以上的乡镇有4个,分别是凤翔、符家川、团结和鲁家沟。
1.关川河河谷川沿区。主要包括内官、符川、香泉和凤翔等乡镇,是安定区蔬菜重点产区,蔬菜种植优势已经形成,甘蓝、芹菜、大白菜市场知名度高,灌溉渠系、批发交易市场、预冷气调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配套。2016年蔬菜种植面积11.5万亩,主要种植菜种为甘蓝、芹菜等高原夏菜,以及设施栽培的黄瓜等。计划到2020年,关川河河谷川区蔬菜基地发展到12万亩,其中露地蔬菜11万亩,设施蔬菜1万亩。露地蔬菜内官-符川以甘蓝、大白菜为主,香泉以西葫芦、甘蓝为主,凤翔以芹菜为主,突显“一村一品”优势,要以早熟菜为主向早、中、晚合理搭配或一年两茬种植模式转变。设施生产中,日光温室主推黄瓜等一年一大茬种植模式;塑料大棚主要推广叶菜加毛芹加西芹一年三茬、西葫芦加花椰菜一年两茬、早熟菜用马铃薯加蒜苗一年两茬种植模式。
2.引洮一期灌区。为新发展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包括团结、巉口和鲁家沟等乡镇,需要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技术指导。2016年蔬菜种植面积2.5万亩,主要种植菜种为芹菜、散花等高原夏菜。到2020年,计划发展蔬菜生产基地3.0万亩,其中露地蔬菜2.5万亩,设施蔬菜0.5万亩。团结以种植高原夏菜为主;巉口和鲁家沟以设施反季节蔬菜生产为主,发展瓜类、茄果类蔬菜,还可充分发挥当地光热条件发展蔬菜制种业。
3.旱地蔬菜区(包括高山冷凉区)。主要包括内官、凤翔、香泉、符家川和团结等乡镇的浅山区,称钩、青岚等乡镇的山区和高峰等高山冷凉区,需要加强旱地蔬菜、高山冷凉区补灌栽培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发展旱地蔬菜种植。2016年蔬菜种植面积1.1万亩,种植菜种为地膜甘蓝、地膜菜瓜、地膜辣椒等。到2020年,旱地蔬菜基地达到2万亩,其中露地蔬菜1.8万亩,塑料大棚育苗面积0.2万亩。加强旱地和高山冷凉补灌区蔬菜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开展旱地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主要产品和茬口安排。旱地蔬菜一年一茬,主要种植辣椒和西葫芦;高山冷凉补灌区一年一茬,主要种植甘蓝。
(三)2016年度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2016年,全区种植蔬菜种植面积14.1万亩,新增蔬菜种植1.29万亩,新建日光温室92座,新建蔬菜贮藏库78座。在浅山区推广应用的以“小水泵、小水井、小山泉、小涝池、小水罐”为特点的“五小”蔬菜种植模式今年已经大面积推广。引进瑞中公司等企业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休闲采摘农业科技园区两处,引进草莓、大樱桃、人参果等10多个品种,并由企业通过签订购销合同等形式,带动周边农民多样化种植,逐步扩大特色林果业种植规模。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张掖海阔种业有限公司建立鲁家沟镇蔬菜制种基地104亩,定西农梓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鲁家沟千亩高原夏菜种植示范基地对接销售湖南长沙市场,形成了产地直销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安定区与定西市临洮、陇西等传统蔬菜种植县相比,发展蔬菜产业有诸多不利因素,如灌溉用水缺乏、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农户种植经验不足等,但全区蔬菜产业近年来之所以能快速健康发展,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主要基于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
一是在政策扶持上,安定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区上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蔬菜产业领导小组,并将蔬菜产业建设指标纳入乡镇、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二是在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上,安定区园艺工作站是全市7个县区中唯一正科级建制、农业局副局长兼任站长的蔬菜产业管理和技术指导单位,为了强化工作职能,还从各乡镇抽调了8名工作认真、专业对口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园艺站,为全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机构和人员保障。三是资金支持上,区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近5年共拿出2607.56万元用于扶持蔬菜产业发展,其中2012年966万元、2013年932.96万元、2014年215.6万元、2015年220万元、2016年273万元,为助推全区蔬菜产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安定区是全省58个特困县之一,资金缺乏是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农业部门通过深入研究国家省上产业扶持政策,及时捕捉有效信息,做好各类资金的对接争取,积极推动了一批项目落地安定。近几年,安定区共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2785万元,其中2013年现代农业补贴资金120万元;2014年现代农业补贴资金85万元;2015年现代农业补贴资金85万元;2016年全区蔬菜产业在建项目共7个,其中中央财政移民搬迁产业发展项目资金1200万元,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蔬菜产业项目资金250万元。另外还结合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等项目,共投入资金1.2亿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8.5万亩(其中喷灌1.67万亩、滴管3.3万亩、管灌3.53万亩),加快了蔬菜产业基础设施更新换代进程。各类项目实施一方面为打造高标准、规模化的蔬菜示范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基本条件和充足的设备补贴,一方面也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投入到蔬菜产业发展中来,起到了良好的带动效应。
三是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安定区在推动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之间的关系,把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产业发展主体给予了大力扶持,通过加强招商引资、促进土地流转和培育种植大户等方式,引导企业、合作社与蔬菜种植农户实施对接,不断创新“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模式,加快了蔬菜产业化进程。目前,全区共有蔬菜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社63家,基地面积达到6.5万亩,转移劳动力1.5万人,提供固定就业岗位2000余个。以内官、香泉等乡镇为中心,建立田禾源等蔬菜产地市场21个,通达蔬菜保鲜公司等气调贮藏库637间(贮藏能力3.8万t,各类蔬菜产品年周转量100万t)。产地市场带动了近万名当地劳动力就业,年务工总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冷藏库租赁收入达到7000万元以上。同时积极发挥高原夏菜行业协会作用,促进了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在福建、浙江等省市开辟高原夏菜销售窗口33个,打破了外地客商对当地蔬菜收购批发的价格垄断,保证了本地蔬菜的合理销售价格,终端市场进一步拓宽,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另外依托甘肃田禾源农产品有限公司,建成全区高原夏菜信息平台,并投入运行,政府对蔬菜产业发展的信息服务、品牌营销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四是强化科技服务。安定区组建成立了蔬菜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课题组,负责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新技术示范推广,每年引进甘蓝、芹菜和辣椒等新品种20余个,推广新技术3~5项。目前,全区常年种植品类达20多种、种植品种达50多个,特别是以中甘21号为代表的早熟甘蓝、加州王为代表的芹菜和陇椒系列为代表的旱地辣椒,在规模效应上日趋凸现,形成了明显的产业优势。依托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推广项目,筛选出了150户蔬菜种植户为科技示范户,大力推广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以及黏虫板杀虫技术,带动了3000多户农户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同时,积极推广地膜甘蓝高密度栽培技术,地膜西芹、沙地毛芹、塑料大棚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技术和以全膜双垄沟侧栽培为代表的旱地辣椒种植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蔬菜产品质量。积极引导区内企业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获绿色A级蔬菜认证22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1项,促进了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发展。
安定区蔬菜产业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高效收益,也为全市蔬菜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2015年全省高原夏菜种植现场会在安定成功召开,省上相关部门领导在考察了安定区的蔬菜产业发展后断言“我省蔬菜产业未来发展的希望在定西,定西蔬菜产业未来发展的重心在安定”,安定区许多好的工作方法对搞好定西全市蔬菜产业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一是继续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壮大蔬菜产业的意见》(定发〔2014〕66号),按照总体目标和发展思路,政府部门从项目扶持、土地流转、银行贷款、税收减免、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予以优惠,引导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新型经营主体在我市从事蔬菜产业生产。二是在市农业局单独设立蔬菜产业办公室,定编增人,改变马铃薯产业办公室与蔬菜产业办公室合署办公而导致的工作繁重、人员紧缺的不利局面,为全市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机构和人员保证。三是整合各部门各渠道项目资金,集中力量改进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条件,每年配套完善10处上下重点基地的道路、电力、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建立“企业(合作社)牵头带动+农户分散种植+政府提供服务”的新机制,即由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与农户签订生产和销售合同,明确最低收购价格,农户只负责产业中段的种植管理,产业前端和末端的品种选择、种子种苗供应和产品销售工作由企业(合作社)承担,政府各部门负责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支持。
(二)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一是紧盯项目争取资金,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国家及省上的投资导向,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的思路,做好国家和省上强农惠农项目资金的申报和争取工作。二是合理使用市级发展壮大蔬菜产业专项资金,积极落实县区级蔬菜产业扶持资金,通过市县两级专项资金的运用起到以点带面、四两拨千斤的推动作用;并且今后逐年加大对蔬菜专项资金的投入,对重点示范项目、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生产能力提升和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提高补助标准。三是加强与中央、省上有关部门衔接,对安定、陇西、临洮等蔬菜种植大县在项目建设上加大倾斜和扶持力度;对蔬菜种植发展较慢的漳县、渭源、通渭、岷县,也要突出重点、各有侧重地给予支持。
(三)大力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
一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引进推广力度,有计划地进行“四新”成果引进试验示范,示范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灌溉、(微)喷灌、滴渗灌等先进技术,推广一年多茬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二是加强科技宣传培训,充分发挥好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并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将产品回收与技术承包相结合,多层次多方式地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实现蔬菜种植区每户都有“明白人”,村村都有“土专家”。三是继续抓好蔬菜标准化生产,严把安全质量关。继续加大对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的宣传,严格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监管,扩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面积,对农民种植的蔬菜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抽查,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安全质量。
(四)继续推进产加销一体化
一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探索土地入股等方式,稳定大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对已形成一定种植规模的专业大户进行重点扶持,大力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健全、规范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带动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收集先进地区涉农企业有关信息,大力宣传蔬菜基地建设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支持蔬菜加工和流通企业建立稳定的蔬菜原料生产基地,以订单、合同方式促进产销对接。三是大力扶持蔬菜贮运企业发展,加强全市蔬菜冷链系统建设,在蔬菜物流中心和区域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依托现有保鲜冷藏企业,配备冷藏车,增强直销配送和远距离运销能力,以销促产,以贮促产。四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参与全国相关的博览会、展览会、推介会,扩大定西市蔬菜产品的影响力。
(编辑:魏翔)
S532 文献识别码:A
1673-9019(2017)06-0015-03
2017-1-23
师立伟(1976-),甘肃临洮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