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的历史演变

2017-02-04 10:39孙婷
福建茶叶 2017年7期
关键词:赣南体育项目民俗

孙婷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新郑 450000)

试论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的历史演变

孙婷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新郑 450000)

客家人自迁徙到赣南地区至今已经有千年历史,经过长期的生息繁衍,形成具有自己特色文化的客家文化,同时经过长期的劳动生产也形成了采茶舞这种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并成为我国传统舞蹈和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茶舞经过百年的历史洗礼,具有了生动传神、富有张力、夸张等艺术特点,成为了赣南客家文化的象征。文章对采茶舞的渊源及历史演变进行探索,彰显客家文化的特色魅力。

客家民俗体育;采茶舞;历史演变

赣南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为客家文化的形成奠定了自然基础,为客家人民提供了采茶这种劳动方式。采茶舞也是客家人民长期的采茶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经过不同时期的打磨与雕刻发展成为现在的民俗体育项目[1]。采茶舞融入了客家人民种茶、采茶、做茶的方式,并集民间舞蹈与彩灯为一身,同时以人民的日常生活为来源,形成了赋予故事性和浓厚生活气息的体育项目,是客家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强身健体的娱乐活动。

1 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的起源与发展

赣南客家民族属于汉族的一个分支,发源于黄河流域,后经战乱历经五次大规模的迁移最终在现代的赣南地区休养生息。赣南地区地形较封闭,多山和丘陵,而且这一地区气候湿润,因此常常会出现瘴气,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客家先人从日常的采茶劳动出领悟出最先的采茶舞形式,以强身健体,应对一些疾病的发生[2]。因此,采茶舞具有浓厚的赣南地区特色,而且与客家本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相结合,使采茶舞在成为一种民俗体育项目的同时也成为原始汉族文化的延续。采茶舞以客家人民的日常生活为故事内容,是客家人民种茶、采茶等生活场景的浓缩,经过艺术化的加工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采茶舞在形成初期是先民们用以祭祀祈祷风调雨顺,以获得丰收的形式。最初的采茶舞是以茶灯的形式出现,人们会进行茶灯表演,以祈求丰收[3]。在不同的节日所祈求的内容不同,但都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结了客家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展现了客家人民有容乃大的胸怀。

赣南地区位于现今江西省南部,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且多山和丘陵,森林茂密、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因此这里就成为了浓郁飘香的茶乡,种植品质优良的茶树,以获得品质优良的茶叶,采茶舞就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而形成。在采茶时节,客家妇女成群结队,携带着茶篓上山采茶,她们载歌载舞,歌声悠扬,传达出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经过了百年发展,从明朝开始至今可以将采茶舞分为四个发展时期,分别为明中叶时的发展、清朝时期的鼎盛、文革时期的低谷和改革开放以后的恢复时期。具体来说采茶舞出现与明朝中叶时期,江南地区盛产茶叶,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就出现了广为流传的采茶歌,最初的采茶歌是以坐唱形式出现的,有“十二月采茶歌”。后来客家人在传唱中融入了采茶动作,演变为采茶舞,用以祭祀和祈祷。客家体育项目采茶舞在清朝时发展达到鼎盛,盛行于康熙、乾隆时期,当地有资料进行记载,可见人们对采茶舞喜爱的程度。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在文革时期陷入了形成以来的低谷时期,在这期间采茶舞被视为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产物,遭受到了很大的摧残。改革开放以后,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获得了生机,开始出现二次繁荣,一些节目被重新修改,并注入了现代元素,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时期的采茶舞作品主要有《连妹子》、《花灯仙子》等著名节目。

2 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的历史演变

2.1 客家民族体育项目采茶舞表现形式的转变

从采茶舞的起源来看,最初来源于民间广为传唱的山歌,为采茶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采茶歌演变成为“十二月采茶歌”,后经过客家人民的雕刻成为独具特色的采茶舞。在表现形式上由原来无任何伴奏的清唱,演变为具有故事性的歌舞形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采茶舞音乐在发展中逐渐出现各种形式的伴奏,具有多种唱腔和声调等内容,现代的采茶舞配乐,还添加了电音,慢慢发展成一种成熟的艺术表现形式。

采茶舞在服饰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原来简单的茶服,慢慢发展成为具有多种服饰样式的形式,而且演员的配饰也逐渐丰富起来,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繁荣景象。

2.2 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动作的演变

采茶舞具有生动传神的特点,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它的高超的动作技能,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采茶舞这种体育项目在最初形成时,动作形式是比较单一的,只是单纯的采茶动作的映射,动作保守且不具有张力,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也非常有限。后来在发展中经过专业艺术家的加工和雕刻,舞蹈动作逐渐丰富起来,而且具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具有富有幽默等艺术特色。出现了“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这三种艺术动作形式[4]。“矮子步”具有丑中见美的特点,主要作为男子的步伐,它产生于客家男子在上山运茶等的步伐中。采茶时节,男子所承担的重力要比女人重,男人主要负责运茶、炒茶等重体力活,女人负责采茶,男人在运茶过程中,需要屈膝弯腰,艺术家根据这一现象就将原来直立的步伐改为屈膝的“矮子步”,以丑表现客家男子的勤劳、高大形象。“扇子花”来源于客家人民采茶过程,在采茶时,需要用扇子不断的扇动茶叶,以防止出现变质现象。另一个原因在于炒茶过程使用扇子扇动茶叶,保持茶叶原有的香味。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扇子花”中加入了客家人民日常的生活情景,出现了闻花扇、扑蝶扇等经过创新的形式。“扇子花”可以根据人物的情绪而改变,再配以绚烂多彩的服饰,具有抒情的特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单袖筒”来源于茶农在采茶、炒茶过程,茶农会使用长腰来擦汗,后经过加工长腰变成为长袖,就成为现在的“单袖筒”,表现了客家人民的勤劳担当[5]。

2.3 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功能和曲目的演变

采茶舞形成初期,主要是为了增加人民群众的生活乐趣,为人民辛劳的生活带来乐趣和色彩,让人们在载歌载舞中享受生活的馈赠。人们通过采茶舞来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在祭祀时向上苍祈祷丰收,在节日时传达祝福。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采茶舞被用来娱乐和联姻,成为一种社会交际的形式。现如今,采茶舞成为具有民俗特色的体育项目,是深受客家人民喜爱的体育项目,主要用来强身健体。采茶舞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逐渐走入校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编撰成校园健身操,配以昂扬向上的音乐,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3 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的继承与发展

3.1 将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开发为一项旅游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充足,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的补充,旅游成为当下人民追求精神文明的重要方式。客家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在历史变迁中保留的最纯正的汉族血统,而且客家人民在时代生产中创造出了植根于民间,具有一定民间文化的采茶舞,将赣南客家地区开发出旅游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客家地区采茶舞的开发要与当地的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彰显出采茶舞的艺术特色。赣南具有丰富的资源,有“橙乡”的美誉[6],拥有宋代古石窟、城墙等历史文化资源,赣南地区还是红色革命圣地,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赣南地区的瑞金市是革命圣地。这些旅游资源与客家采茶舞资源相结合,打造出赣南地区旅游品牌。而且可以赋予客家采茶舞旅游资源新的生命力和内容,客家人民通过舞蹈形式向游客展现客家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打造出客家文化的旅游品牌,推动民俗体育项目的充实与发展。

3.2 将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加入到健身系统中

采茶舞就是人们在劳动中形成的,为人们的生活增加乐趣,成为重要的休闲娱乐项目。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采茶舞同样具有的功能,成为人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采茶舞本身就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在现代社会,可以将采茶舞进行改编,融入现代化的体育内容,使采茶舞成为一种可以大众之间流传的健身形式。并引导人们自觉加入到采茶舞健身的项目中,成为人们交流和抒情的重要形式。

3.3 将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注入时代精神和元素

采茶舞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其舞蹈动作更具有研究价值,可以将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与采茶舞传统的表现形式相结合,使采茶舞的动作更加流畅和规整,使舞蹈更加具有感染力,具有新时期变幻莫测的特点。也可以在采茶舞中加入现代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现代的舞蹈形式形结合,进行再构造,增加采茶舞的立体感和时代感,弥补传统采茶舞中层次感差的不足,使其充满现代化的夸张与张力,具有极致的艺术表现力。现代大型歌舞剧《云南印象》中[7],就将客家采茶舞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具有非凡的视觉效果。而且还可以将采茶舞中的一些舞蹈动作加工成现代化的舞蹈动作,成为一种新的舞蹈形式,同时也可以将采茶舞加工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健身操。

4 总结

客家人民在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驱动下,创造出了采茶舞这种独居特色的民俗体育形式,并成为客家人民和文化的象征,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经过百年的发展,具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在新时期还需要赋予采茶舞新的形式与内容,保持采茶舞的旺盛生命力。

[1]李刚.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的演变 [J].福建茶叶,2016(5): 319-320.

[2]兰玉珊.赣南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的形成、演进与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3]黄光辉.茶文化与民俗对赣南客家采茶舞形成、演进与发展探究[J].福建茶叶,2016(5):386-387.

[4]曾阿红.闽台客家民俗体育融合与发展研究 [D].福建师范大学, 2012.

[5]黄慧君.浅谈客家采茶舞与现代意识的融合发展[J].青年文学家, 2013(24):188-188.

[6]田质全.体育项目采茶舞的形成机理与发展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6(5):249-250.

[7]温艳蓉.闽西客家民俗体育的发展考察研究 [D].福建师范大学, 2013.

孙 婷(1984-),女,山东莒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健美操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赣南体育项目民俗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