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颖
(涿州技师学院 河北 涿州 072750)
中技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陈 颖
(涿州技师学院 河北 涿州 072750)
进入新时代,计算机已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熟练使用计算机已成为一项基本技能。中技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目的是从计算机应用角度出发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进行实际操作打下坚实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现就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差,在上理论课时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讲,在机房上课总是想着玩游戏,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认真完成。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1 教学资源匮乏。学习环境的搭建对本课程教学至关重要,今年我校共有35个教学班开设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计算机机房短缺,不能满足学生的上机需求,很多班级只能采取单周教室、双周机房上课的形式;现有的机房大概有20%电脑由于软硬件问题而不能使用,对于50人以上的大班部分学生两人共用一台电脑;现有机房计算机更新换代速度慢,软硬件落后。
1.2 教学对象基础差。我校的班级大多为男生班,经调查很多男生对计算机“非常熟悉”,但只局限于网络游戏,对于应学的知识不敏感;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了解少之甚少;有的学生文化课差,在练习拼音打字时,不会拼音。
2.1 演示过程、讲练结合。这是计算机机房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我校机房里配置了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师在授新课时可以锁定学生机,演示操作步骤,在学生练习时打开学生机,让学生进行演练。在讲解较难知识点时也可以采用此法。比如讲Power-Point时,为了培养学生兴趣和掌握更多PPT里的各项功能,在一定基础上会增加几个动画小制作的教学内容,如:展开的书、红旗的升起、地球绕着月亮转等。
2.2 开展“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活动。这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式,教师转变教学角色,变“主讲”为“主导”,学生由“听讲”变为“主体”,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分析情境、理解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环节中来,每个人都带着任务去学。比如:在讲计算机组成时,提前先布置作业,“如现在给你5000块钱去采购一台电脑,你会选择哪些最佳配置?”让学生在网上查找答案,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枯燥的理论由不感兴趣而变成主动探究;在讲Word入门时用了一个学生都熟知的内容写“请假条”来作为案例素材。先让学生自己设计:格式、字体、字号、段落设置等。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了解了文字输入、排版技巧,又与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相结合,做到了一石三鸟;提升难度时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制作电子海报,先统一题材,学习插入文本框、艺术字、图片、分栏等功能,学生掌握方法后,再要求学生自由发挥,设计制作,激发学生创造力。
2.3 突出专业特点。因为我校专业设置较多,所以在教学时会针对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内容。比如再给烹饪班上课时,会让学生用Word设计一份精美的餐厅宣传页,用Excel设计出报价单,用PPT做出某种菜品的制作方法等。根据专业特色灵活采取多种教学内容创新,把计算机基础和学生专业紧密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2.4 量化评价过程。评价是检查教师教与学的重要手段,评价手段直接影响教学。本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对学生评价方面,以考察学生操作能力为核心,改变原来期末测试的单一评价方式,把评价放在每节课、每项任务中,根据学生课上的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实时打分,客观评价学生的计算机掌握能力。在这种量化评价的导向下,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课程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作为中技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1]吾群伟,王铁军.案例教学法在中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运用 [J].职业教育研究,2012(3): 112~114.
[2]郑伟强.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J].考试周刊,2016(69):107.
[3]和晓娟.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3):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