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2017-02-04 19:09杨振庭赵娜
中文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思潮价值体系

杨振庭+赵娜

摘 要: 近年来,借口“重新评价”历史,歪曲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思想领域沉渣泛起,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唯物史观,坚决反对这种唯心主义历史观已显得刻不容缓。具有价值导向功能、思想引领功能、道德规范功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史虚无主义

中图分类号:D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325-01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受多种错误思潮青睐。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已成为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工具和帮手。在本质上是一种唯心史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必须对症治病,针锋相对地坚持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既要深入研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内在机制、本质特征, 廓清其产生偏差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又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和价值体系的先进性、主导性。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是十分宽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新要求。同样,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也可以从三个方面阐述。

1.国家层面:它不仅仅是一种学术思潮,更是一种政治思潮。最大的特点是将学术问题政治化,具有非常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政权诉求,这种政治倾向也正好迎合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通过“和平演变”,以达到西化、分化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歪曲中共党史、中共革命史的用意在于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丑化新中国建设历史的用意在于否定党的执政能力”,“贬损共产党领袖的用意在于否定我们党的政治品格”。①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四项基本原则,进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企图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社会层面的危害: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符号,中华上下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一直以来是我们的骄傲。历史虚无主义者在文化领域对伟大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恣意抹杀,消解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并瓦解人们的理想信念。在一些人眼中,把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看做是走向没落的“黄色文明”,而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乞灵于西方的“蓝色文明”。这种对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否定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会使人们丧失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削弱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也不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3.个人层面的危害:历史虚无主义者所散布的种种言论,不仅涉及到史学领域的大是大非,而且还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领域做人立国的根本问题。这主要是:是维护历史本来面目,还是歪曲历史真相;是高扬民族精神,还是鼓吹妥协投降;是从历史主流精神中吸取精神力量,还是在历史支流中寻找负面影响;是坚持唯物史观,还是回到唯心史观。历史虚无主义者不但颠倒了历史,也搞乱了人们的历史观。如果这些原则问题被颠倒、被消解,就必然导致是非、美丑、荣辱标准的颠倒,就会从根本上搞乱人们的思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失去立足和发展的思想基础。②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定位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之所以即使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并将其提升到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高度,就是基对其在我们应对时代挑战,切实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突出作用的考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思潮的强大思想武器”③和“当代中国人民的主心骨”④,“它为引领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和方法论指导”⑤

1.价值导向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功能,是它能够为人们的活动明确方向,使人们的活动沿着一定的方向逐步达到预定目标或目的。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大人民群众指明了所应拥有的价值取向,这就指导我们在生活中要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价值取向,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所应遵循的具体价值标准,“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等内容使人们的实践有了具体的参照依据,明白了“做什么”和“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价值选择。

2.思想引领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功能,是在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中,它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前进方向,具有其他任何价值观都代替不了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因而必然成为我们党引领多元价值观念和各种社会思潮的精神旗帜。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但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道德状况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一些人善恶不分、荣辱颠倒,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历史虚无主义者所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迫切要求,是引领当今中国社会思潮的价值指标。

3.道德规范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对人的行为发横作用就必须落实到实践中。“价值观念的社会化形式,就表现为一定的规范,也只有成为社会一定范围一定成员认同的规范,他才能脱开仅仅是个人意识的范围,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一种社会性的评价标准,成为一种现实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事实。”⑥社会主义核心你价值观的道德规范通过一定的社会化形式存在,为人们提供具体的行为准则。在面对中国近现代革命史时,我们需要以读史者应有的史德、以批判的史学态度去接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随意的、有意的去歪曲历史。

三、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唯物史观去解读我们的历史,坚决抵制“历史虚无”。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树立热爱优秀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学好理论知识,用史实对虚无主义者歪曲中国革命史的行为予以有力的回击。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恶劣影响已经刻不容缓。利用新媒体资源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营造生动活泼的马克思主义主旋律学术文化氛围,有效开展社会实践,从各个方面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存在的基础。

注释:

①刘书林.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真实用意[J].求是,2015,(9).

②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主要表现[J].政治与社会,2013,(10).

③秋石.坚定不移的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求是,2009(11):3—4

④张传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人民的主心骨[J].求是,2009(5)

⑤石国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意识形态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7—3—27.

⑥马俊峰.重视规范价值的研[J].哲学动态,2007(1):15.

作者简介:杨振庭,男(1990.7-)汉族,籍贯:甘肃庆阳,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赵娜,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思潮价值体系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
虚无主义的症状、成因与马克思论虚无主义的克服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