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真
摘 要: 一个人自我概念的形成既来自于自我体验和探索,也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本研究以天津市某幼儿园的107名幼儿及其父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朱家雄教授等人修订的儿童自我概念调查表和赵亦强修订的中文版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中、大班幼儿的自我概念显著大于小班;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与自我概念呈正相关,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与自我概念呈负相关。
关键词:3~6岁幼儿 自我概念 父亲教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246-02
前言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包括同伴接纳、教师接纳等)的看法和知识,及对自我的总体评价。[1]幼儿阶段是自我概念的形成时期,幼儿自我概念形成于个体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其发展与儿童心理健康和社会学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受很多因素影响,针对这些因素尽早采取相应措施,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积极地自我概念的形成,为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家庭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环境,在诸多家庭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2]长期以来,母亲被认为是幼儿的主要抚养者,父亲则起有限作用。[4]很多研究者对母亲的教养方式关注度较高,而忽略父亲的养育本能。
本研究旨在统计被测幼儿自我概念中认知能力、同伴接纳、身体能力和教师接纳在被测幼儿群体内的分布规律,并采用回归分析深入讨论父亲教养方式与幼儿自我概念两者的关系,以期为3~6岁幼儿自我概念研究提供研究资料,丰富家庭教育理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在天津市某幼儿园抽取小班幼儿42人,中班34人,大班31人,共107人作为本研究的被试。同时根据本研究需要,选取与被试幼儿相匹配的107位儿童父亲也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儿童自我概念调查问卷。采用朱家雄教授等人修订的儿童自我概念调查表[5],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研究进行修改,内容包括4个维度:认知能力、同伴接纳、身体能力和教师接纳。24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从完全不符合~完全符合,依次记为1~5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概念越清晰。
2.2父亲教养方式评价问卷。该问卷采用赵亦强修订的中文版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问卷(EMBU),父亲教养方式分为四个维度: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26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并且问卷总分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 8980,分半信度为0.8453。[6]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主要统计方法有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等。
1.不同班级的幼儿自我概念的比较
对不同班级(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的自我概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
在幼儿自我概念总分上,不同班级幼儿的自我概念存在差异,年龄越大,得分越高。经F检验:不同班级的幼儿自我概念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不同班级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身体能力这两个维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同伴接纳和教师接纳维度并无显著差异。
2.幼儿自我概念与父亲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对幼儿自我概念各个维度与父亲教养方式各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可知:幼儿对自身认知能力的评价只与父亲拒绝否认有显著中度负相关,与其他变量无显著相关,P值均大于0.05。幼儿同伴接纳变量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呈显著相关,与父亲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无显著相关;幼儿身体能力变量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呈显著相关,与过分干涉无显著相关;教师接纳变量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呈显著相关,与过分干涉无显著相关。
3.父亲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我概念影响的回归预测
以幼儿自我概念各维度为因变量,以4种父亲教养方式(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和3个班级(小班、中班、大班)为自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强迫进入法),考察父亲教养方式和班级对幼儿自我概念的影响。
结果显示,拒绝否、班级变量对认知能力的预测作用达到显著性。父亲拒绝否定分数越高,幼儿认知能力分数越低;随着班级的升高,认知能力升高。情感温暖理解变量对同伴接纳呈显著性预测作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的分数越高,幼儿同伴接纳能力越高。情感温暖理解、班级变量对幼儿身体能力变量呈显著性预测作用。父亲情感越温暖,幼儿年龄越大,幼儿对自身身体能力认识越好;反之,过分干涉变量对身体能力呈现负向预测作用,父亲越过分干涉幼儿,幼儿对身体能力的认识越差。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变量对教师接纳变量呈显著预测作用。父亲情感越温暖,幼儿的教师接纳分数越高;而父亲过渡拒绝否认,幼儿的教师接纳能力降低。
综上所述,班级对幼儿自我概念中认知能力和身体能力有很好的预测作用,这与本研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有同样倾向性。
三、讨论
1.3~6岁幼儿自我概念的差异特点
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年龄差异。由调查结果分析,认知水平与年龄特征相关,大班幼儿对自我的认知能力评价较高,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再加之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幼儿自我概念也不断发展。在身体能力变量上有不同结论,李洁研究表明,4~6岁儿童能够客观认识到自身身体能力的不足,在此维度并无差异。[7]但本研究认为随着幼儿的语言及社会技能的发展,幼儿能用简单的语言概述自己的身体特征及差异性。尽管大班幼儿对自我身体能力的评价还停留在表面,但也可独立的评价自己而并不完全依赖成人的评价。不论是小班幼儿还是大班幼儿在同伴接纳和教师接纳方面,并无年龄的差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他们是需要别人的赞赏和认同的,对同伴和教师的接纳是有需求的。
2.幼儿自我概念与父亲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Coopersmith发现自我概念与父母满意度、教育兴趣以及父母在家庭中对教育活动的参与状况关系很大。[8]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我概念发展存在影响。幼儿对自身认知能力的评价与父亲拒绝否认有显著负相关。说明父亲一味拒绝否定不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同伴接纳、身体能力和教师接纳变量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父亲专制甚至有暴力倾向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接纳、身体能力和教师接纳都有消极影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父亲不同的教养方式使得幼儿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当某种体验经常产生,它将使幼儿产生对自我不同的认可,形成不同倾向的自我概念。父亲情感上的支持、理解与肯定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过多的拒绝和否认、严厉和惩罚会使孩子产生自我质疑,失去自信、自尊,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3.父亲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意义
一个人自我概念的形成既来自于自我体验和探索,也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对于幼儿来说,这里的“他人”首先是接触密切的父母。研究者发现: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有尤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父亲的积极参与和负责明显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益处。[9]正如结果所示,父亲采取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幼儿能通过“镜像过程”界定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进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反之,父亲采取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的教养方式,会使幼儿否认自我,有挫败感,甚至会产生行为和情绪问题。长此以往,这种消极的自我概念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幼儿对自己的评价。因而,家长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使幼儿能感受到接纳与支持。只有幼儿越感受到父母用理解、尊重、宽容、支持等方式对待他们,才更有利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参考文献
[1]韩春红,武建芬.教师的评价风格对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J].幼教天地.2005.4:46~48
[2]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大学报.2002,6: 95-103
[3]杨丽珠,杨春卿.幼儿气质与母亲教养方式的选择[J].心理科学.1998,21(1):43-46
[4] Ross Parke著,李维译.父亲的角色[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1~6
[5]朱家雄,陆建身.儿童自我意识的测试[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9.
[6]赵亦强.幼儿自信心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7]李洁.4~6岁儿童自我概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8]Coopersmith,S.The Antecedents of Self-esteem[M].San Franciso,CA:W.H.Freeman.1967.
[9]Darling N,Steinberg L.Parenting style as content:An intergrative model.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3, 113:487~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