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民+孙延丽
摘 要: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新问题”,以便采取与之相应的“新措施”,确保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为了全面了解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现状,更好地在中学数学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对高中学生数学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为新课改所主张的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寻找直接原因,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找到有效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学生学习能力信心
一、高一和高三数学学习的状态成因不同
高一学生特殊的数学学情主要原因在于初中升入高中后,许多学生对数学比较重视,平时复习训练比较多,对数学投入的时间比较多。为减缓初三数学系的坡度,高一数学教师会主动了解初中教师授课的特点,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习数学的习惯。根据高一教材和课标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对高中的数学学习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会放慢进度,降低难度,让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以实现初中到高中的平稳过渡。对于学生大面积掌握不牢的知识模块会作系统讲解,对不同的知识进行模块化复习以及变式练习,所以,高一第一学期的上半学期学生的数学学习分化不会太严重。在调研中,了解到我校下午的学生自习时间,许多班主任将其安排成数学自习课,这为数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提高提供了条件。高一下半学期后,学生的数学成绩开始出现分化,拉开距离。究其原因,数学学习的进度在不断加快。由于数学“内容多,学时少”,为了应对高三时的三轮复习备考,大多数教师会将课程向前提,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数学教学进度的加快,加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的不科学,使一部分中等生和数学学困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在数学学习中表现为不自信,丧失了对数学解题的兴趣。
高一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往往缺乏真实的认识。比如,感觉数学太难(偏题太多),翻阅查找参考书或不同的教辅资料发现对于某些板块的知识点有着不同的解释和着重点,这让很多同学感觉迷茫,教师推荐的资料也是作为习题作业(全班都在用),因此,大家将学习好数学和在数学上取得好成绩的期望放在了选择好的教辅资料上。在数学学习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不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被成绩一点点磨蚀,久而久之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
高二年级同学的抽象思维水平已经进入“理论型”发展的成熟期,在这个阶段如果教育和训练得法、适当,思维水平还能得到很大的发展,思维能力将会进一步完善。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精选例题,对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控制好题目的难度和数量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讲解例题的时候,要以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作为参考依据让学生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切忌满堂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指导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平等的首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的呈现,及时组织学习方法及知识的交流,运用科学的教学评价给学生以鼓励,形成激励机制。在交流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抽象概括出数学本质的东西,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他们贴近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到了高三阶段,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已经比较深入,形成了系统的知识体系,基本养成了具有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有个正确的评价。
二、学生个人学习方式导致学习状态不同
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课堂上仅满足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心理产生畏惧情绪不主动思考,过分依赖老师讲解;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能力。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理解不深刻,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另一方面,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所偏差。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抓不住问题中的确定条件,从而影响到问题的解决。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已形成了一套切实有效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推理方式和方法,变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举一反三”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做出灵活的
反应。
三、思考与启示
(1)学科教学特点的不当处理,使数学教学缺乏生气。数学课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性。数学课的课堂教学缺乏生动,很难将感情色彩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心理上大多对数学课有枯燥无味、高深莫测的印象,心理上产生了畏难情绪。
(2)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没有一致的看法。学生的数学学习没有形成统一的“数学观”。目前,我县的中小学数学老师,对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目的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中小学数学教育思想的理解与把握不够透彻。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数学教育“各自为政”,统一性与协调性不强,整体性和发展性不够,为了追求升学率绝大部分教师都在各自的圈内搞“题海战术”,而对数学教育目的的核心把握得不准确,数学教育思想的主线体现得不明显,数学教育的主体位置摆得不突出。教师评价单一,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重成绩轻能力。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没有正确的评价,没有正确的“数学观”。“到底什么是数学?怎样学数学?在学生心里没有比较一致的看法”。
四、解决方法与建议
针对目前学生的状况,我们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观,让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有个正确的数学评价。
(2)创设合适的研讨氛围,培养学生主动的研讨态度,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的活动中。
(3)教师正确使用课堂评价,消除或降低学生的为难情绪,既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重视学生基本能力的评价。开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