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
摘 要: 小学课堂的课上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是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重用的,在数学课堂上通过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使学生从更大程度上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因此,构建一个优质的课堂不论是对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还是对于老师来说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优质课堂 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164-01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主要包括这两个主体目标,一是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互动范围中获取应当学习的数学知识,并能开阔视野,而是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二者结合收获数学课程应当获得的最大效益。所以,要想拥有优质的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完成以上两点重要的目标。
传统里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在课堂上对于课本知识进行讲授,课后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对应的家庭作业,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巩固课堂知识。一个优质的课堂应当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优质课堂中,课本上知识的学习是由学生在课下完成的,学生自主完成对于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互动,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主要针对学生的疑惑来进行解答,教会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优质课堂的目的是更好地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一、尊重每一个学生,对于学生的要求要划分层次
作为教师,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习者。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这是非常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作为教师必须要相信自己的学生能自己教育自己,发现并发挥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样以后形成了感情融洽、气氛合适的学习环境,更适合进行教学实践。小学数学的难度不大,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和完成考卷上的每一道试题,在这个时候,教师就更不能以最终的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好坏。如果教师喜好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评判一个学生,这样让有的学生更加出现厌倦某一门课,某一个教师甚至厌恶学校的情绪。
二、注重开放性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自主积极学习才能学到更多自己想学的知识。学生们迟早会成长进入社会,活到老学到老,教会学生如何去自主学习,这样一种能力的获得远远比仅仅只教授他们课本上的知识要更重要。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讲,可以真正地实现自主学习才是他们的真正愿望。对于小学生,还是希望能够给予它们有一个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因而教师在教学之中应该多考虑学生的看法和意见,给他们更大的自我发挥空间。
例如在“排列组合”这一章节中,这一章节的内容比较贴合现实的生活,有很强的开放性。例:从甲地到乙地,有三种方式,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在一天中,火车有4班,汽车有2班,轮船有3班,问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对于这样一个排列组合的问题,学生就可以进行自主的探究,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共同的探讨,最终靠自己找出最终的答案。教师要做的只是最后为学生进行问题的衍生和总结,告诉学生这道题可以运用排列组合中的加法原理进行计算得出最后的答案,学生最后能学会举一反三,掌握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实现预习、营造、检查、讨论、深化五位一体的讲授模式
1.注重预习。预习包括两个部分即课前的预习和课上的预习。如果学生没有好好的预习,就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上课的前一天就布置好预习的任务,学生自主在上课之前完成自学的任务。最通常使用的自学方法是便是要对所学内容最少熟悉三遍:第一遍,将大体的内通读顺,明白数学课本上的大意;第二遍,对书本中的内容挑选出有效的信息;第三遍,大致了解需要掌握的重点,并将不能理解的部分做出记号,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注意听或者提出问题。这一个环节是学生自己积极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2.营造气氛。营造出活泼轻松的教学氛围,目标就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乐于作为主体参与学习,而不是在教师的强迫下学习知识。当然教学氛围的形成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配合,方法有许多,例如讲故事、看图片、放录像、播放音乐、扮演角色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数学课本内容和性质进行有效地选择。
3.勤于检查。教师一定要抽出时间在课堂上检查学生完成预习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预习可以起一个很好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学生对课本的理解的程度,明确有哪些问题是学生已经明白并能加以应用的,有哪些问题是学生还不明白的,这些经过检查之后就能做到胸有成竹。这个环节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让教师迅速抓到教学要点。
4.积极讨论。一是小组讨论:人数可以根据班上学生多少来定,分为三人组,四人组,五人组都可以。为了方便讨论从而提高讨论的效率,可以事先将学生的座位搭配调整好,把思维开阔、创造性思维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分散开。保证每一个讨论小组都能有一个核心。在分组讨论时,教师进行巡视,并适时地参与讨论,适当起到启发、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第二种方法就是集体讨论:组织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对在小组讨论中还不能解决的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这样以来,教师和学生就能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修改和完善,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学生也可以通过这方式对问题形成一个有效的记忆,帮助以后思维的形成和成绩的有效提高。
5.强调深化。教师们利用课堂上学生掌握的知识,设计出特别和有深度的话题和练习,将视角扩大,扩宽,让思维进入到一个伸向更深、更广的天地,这样的方式可以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化,这样之后既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提升一个层次,又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结语
打造优质的小学数学课堂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实践,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在当今的教育新形势下,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势在必行,不可避免的。只有改革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只有改革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只有改革,才能更好的推行素质教育,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所以对于教师,我们一定要不断提升自我的素质,重视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模式的优化,不断优化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丁昌和.浅议数学创新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J].才智.2012(16)
[2]李学安.新课程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究[J].数学学刊.2013(4)
[3]张子月.小学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的探究[J].中文信息.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