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亮
摘 要: 在2014年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常态环境将会为中国带来较多的发展机遇,社会各界应该不断的适应新常态,此时,公共图书馆也需要不断的更新自身管理模式,根据新常态环境的要求,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与质量,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新常态 公共图书馆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014-01
在公共图书馆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要想更好的适应新常态,就要通过交流与探讨,制定完善的改革方案,引进先进技术实施管理工作,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元素的影响下,可以提升发展效率。
一、新常态对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提出的要求
在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等进入新常态之后,各个行业发生了巨大的改革,由此也对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图书馆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模式,进而达到相关要求。
1.重视对人的管理
新常态的社会环境对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对人的管理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主要因为在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其包含着五大要素,也就是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物理资源、市场资源、信息资源,而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核心因素,同时,只有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核心因素才能将五大要素紧密的联系到一起。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中必须要纳入对人的管理,保证能够符合新常态的要求。
2.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
新常态下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更应该注重管理机制的完善,保证管理机制在不依赖任何人的基础上,保持独立运行,进而提升管理机制的应用效率。同时,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机制还要在以不变应万变的前提下,成为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主航线[1]。
3.重视全过程管理
在新常态环境下,由于受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与优化的影响,会对公共图书馆造成一些不可避免的影响,因此,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全过程的管理,保证能够预测管理风险与不科学性,制定完善的全过程管理制度,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基础[2]。
4.发挥创新驱动的作用
在新常态环境下,社会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如果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将会出现影响其长远发展的问题,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要摈弃传统的管理方式,追求改革创新,保证能够提升社会与时代发展效率。同时,管理人员还要对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保证能够有效发挥创新驱动的作用,在提升图书馆发展效率的基础上,增强其核心竞争能力[3]。
二、新常态下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创新所面临的挑战
在新常态的社会环境下,图书馆在管理制度的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较多挑战,不仅对其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还会使其面临着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压力。在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创新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人力资源压力的影响,出现一些管理问题。主要因为公共图书馆缺少专业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尤其在新图书馆开放的时候,其面积比原来的面积增加很多,但是,管理人员或是其他工作人员却没有增加,这就使得公共图书馆面临着人力资源的压力,对其发展带来较为不利的影响。同时,部分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主要因为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为了增加工作人员的数量,聘用一些学历较低或是专业素质无法保证的工作人员,不能有效提升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对其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4]。
第二,资金方面的压力。随着国家新常态社会经济的转型,政府的经济压力明显增强,财政收入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再加上公共图书馆的经济来源一直都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公共图书馆出现资金方面的问题,不仅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还会抑制公共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同时,部分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收入较少,需要相关管理人员阶段性对其进行调整,加大财政方面的投入,保证能够科学、合理的解决相关问题[5]。
三、新常态下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创新方式
在新常态的社会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管理制度,保证能够利用各类先进技术对其进行创新,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在提升公共图书馆管理效率的基础上,增强公共图书馆的核心竞争能力,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创新管理理念
在公共图书馆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管理理念是至关重要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对其加以重视,保证能够不断更新公共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将图使馆作为一个企业,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理念,同时,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还要注重管理制度的成熟性,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利用奖惩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其发展奠定基础[6]。
第一,相关管理人员要将结果视为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的导向,保证能够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同时,管理人员还要设置岗位责任制度与年终考核制度,科学、合理的编制考核内容与体系,保证能够体现出量化的结果,这样,才能有效改进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制度。
第二,要想更好的对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加以创新,就要摒弃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并且通过先进技术及时发现管理制度中的缺陷。例如:公共图书馆“能人管理方式”,此类管理方式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不仅存在较多的误区,还会对图书馆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形成较为严重的损害,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不断优化自身管理制度,保证能够代替人力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还能弥补传统管理方式的缺陷。
2.创新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
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创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公共图书馆的核心竞争能力。
首先,管理人员可以设置考勤制度,引进先进的指纹或人脸识别考勤机,要求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每天上班与下班的时候,都能在考勤机上打卡,保证可以利用网络数据库记录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在此基础上,相关管理人员要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如果工作人员出现考勤问题,就要对其进行薪资的惩罚,进而激发员工的工作兴趣,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制定完善的假期制度。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根据对工作人员假期需求的分析,科学、合理的设置休假时间,或是按照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与日常休息情况,设置一个员工健康表,进而提升工作人员的敬业热情。
最后,制定学习制度。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实施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制定完善的学习制度,并且阶段性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语
在公共图书馆实际发展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对自身的管理工作加以重视,保证能够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与薪资管理制度,合理的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进而增强公共图书馆的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董娜.新常态下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8):72-74.
[2]李德胜.新常态下公共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探索[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3(3):29-32.
[3]张丽,熊伟,惠涓澈等.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阅读推广模式构建探究——以西安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4(9):51-57.
[4]唐晓欢.新常态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制度探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23):77-78.
[5]任竞,王祝康.公共图书馆新常态与可持续发展——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4):58-62.
[6]姚传寿.新常态下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策略研究[J].中文信息,2015(10):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