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山洪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2017-02-03 17:20:51张家荣刘刚汉刘建林
江西农业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山洪洪水灾害

张家荣,刘刚汉,刘建林

(1.商洛学院 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 商洛 726000; 2.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水务局,陕西 商洛 726000;3.陕西省教育厅,陕西 西安 710061)

小流域山洪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张家荣1,刘刚汉2,刘建林3

(1.商洛学院 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 商洛 726000; 2.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水务局,陕西 商洛 726000;3.陕西省教育厅,陕西 西安 710061)

研究了小流域山洪灾害及其防御措施,利用文献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分别从我国的地理地貌、山洪灾害造成的历史损失、山洪灾害的特点和危害、山洪灾害发生的诱因及其影响因素、山洪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山洪灾害防御措施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研究山洪灾害的特点及危害,分析了山洪灾害发生的诱因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山洪灾害防御措施,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预案并认真落实降低山洪灾害的危害;(2)人类的不理智行为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是引发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3)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防御山洪灾害的有效途径。

小流域;山洪灾害;预防措施

0 前言

我国山区总面积(包括高原和丘陵)663.6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69.1%,是一个典型的多山国家,山洪灾害防治区面积约为463万km2,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8%,重点防治区面积97万km2;全国有2854个县级行政区,其中有1836个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涉及人口6.74亿(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东南和西南等地区),占到全国总人口的55.7%[1],影响人口1.3亿,有8000万人直接受到泥石流、山洪灾害、滑坡、崩塌灾害的威胁和侵扰。

仅从死亡人数来看,1950~1990年我国山洪灾害引发的死亡人数共计15.2万人,占洪涝灾害总死亡人数的67.5%,年死亡人数3800人;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对洪涝灾害治理的力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采取了很多得力的措施,效果显著。据统计数据显示,1999~2002年山洪灾害年死亡人数在1900~3700人之间,山洪灾害年死亡数量较1990年之前有明显下降,但是山洪灾害死亡人数占洪涝灾害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却在上升,达到65%~75%(与1950~1990年的67.5%相比)。从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来看,1950~1990年,山洪灾害农田受灾面积年约293.33万hm2,房屋倒塌年约80万间;1999~2002年,山洪灾害农田受灾面积年约540万hm2,房屋倒塌年约110万间。据各省实际调查统计结果显示,1950~2000年的50年间,我国共发生灾害81360次,发育山洪沟18901条,发生泥石流灾害13409次,诱发泥石流沟11109条,诱发滑坡灾害16556处[2];2000~2010年,山洪灾害死亡人数平均每年1079人,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65%~92%(其中2010年为92%,死亡失踪3887人);2011~2015年,山洪灾害年均死亡人数400人,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60%~75%。2016年也是我国洪灾多发的一年,入汛以来,由于我国大范围的连续强降雨,截至7月3日统计,全国已有26省(区、市)1192县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3282万人,紧急转移148万人,因灾死亡186人、失踪45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06亿元,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就是由山洪灾害引起的。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教训非常惨痛,我国山洪灾害防御任务也异常严峻,灾害主要是由于小流域山洪所引起的,山洪灾害防御是防灾减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3],城镇山洪灾害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防洪减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洪灾防御应从大江大河及中心城市为重点转向与中小城镇及农村并重的小流域综合整治,而小流域山洪灾害具有防御难度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多等特点,因此研究小流域山洪灾害及其防御是很有意义的。

1 山洪及其危害

山洪是指山区荒溪、干沟和溪河中发生的暴涨暴落的洪水,主要是由于强降雨等因素激发形成。山洪灾害是指山洪给人类社会带来得直接或间接的各种危害。

1.1 山洪灾害的特点

通过对山洪灾害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归纳出以下特点:(1)季节性强。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山洪灾害主要是由于强降雨引起的,因此山洪灾害的发生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汛期,主汛期多发。(2)区域性明显。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山洪灾害主要发生在丘陵区和山区;二是山洪灾害极易发生在暴雨集中区;三是山洪灾害的集中发生导致植被覆盖率差,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4]。(3)成灾快。主要由以下3个方面原因造成:一是丘陵区和山区山高坡陡,河流密集;二是主汛期由于降雨强度大汇流快,极易形成地面径流,往往降雨后几十分钟就形成灾害;三是暴雨来时很快,突发性强,应对准备时间仓促。(4)破坏性强。主要由以下3个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山洪中往往夹杂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等杂物,形成粘稠的混合物,密度大,速度快,动能大,冲击力量强;二是山洪暴发往往伴随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其他灾害发生;三是洪灾过后有可能引发瘟疫等灾害[5]。

1.2 山洪灾害的危害

山洪灾害包括2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发生山洪,二是要形成灾害。

基于洪水水体与人民财产、生命是否直接接触,山洪灾害损失可以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6]。直接损失是指洪水直接造成的财产(包括公有以及私有)、人员伤亡、家禽牲畜以及自然资源和农作物等方面的损失。间接损失是指因洪灾造成的直接损失给灾区内外带来影响而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如:停减产损失、产业关联损失、投资溢价损失。

对于直接损失从类型上可以分为3种类型。

(1)山洪灾害造成人员伤亡。2016年6月29日国家防总办公室督查专员张家团,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中指出:山洪灾害对人民生命安全威胁非常大,每年洪涝灾害中造成人员死亡中,山洪灾害占70%以上,目前山洪灾害已经成为洪灾死亡的主要灾种。

(2)损毁房屋、基础设施及农田。山洪灾害由于突发性强,冲击强度大,因而对易发区的房屋和公路、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毁坏十分严重。山洪灾害由于成灾快、破坏性强等原因,一旦发生就会对受灾区的房屋、水利电力基础设施(水库、电站、电力线路、变电设备)、农田水利设施(山塘、泵站、涵闸、输水管道、沟渠)、道路交通设施、通讯设施等造成危害,而且山洪漫出河道还会淹没大量的农作物及农田,可造成大面积农作物损毁和大量鱼类、禽畜等水产养殖的损失,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及农业的发展,形成难以恢复和不可逆转的破坏。

(3)城镇进水受淹。山洪灾害的防治并不是只针对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几户村民、某些自然村组,某些山丘区城镇一般都是建在河道、溪流两岸,城镇防洪标准低,山洪出现,水位急剧上涨,极易造成城镇进水受淹。如2009年9月16日永宁县由于山洪暴发造成大水围城。

2 山洪灾害发生的诱因及其影响因素

要防御山洪灾害,把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就应该对山洪灾害发生的诱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2.1 山洪灾害发生的诱因

山洪灾害发生的诱因有4个方面:气象水文因素、地质地貌条件因素、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和其他因素。

气象水文因素有5个:(1)暴雨洪水。我国绝大多数河流的洪水是暴雨(强降雨)引发的,暴雨洪水的特点也决定于其容易受流域地形等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同一流域不同的暴雨要素、暴雨笼罩面积、过程历时、降水总量以及暴雨中心位置移动的路径等可以形成大小和峰型不同的洪水。(2)冰凌洪水。由于大量冰凌阻塞河道,在河道内形成冰塞或冰坝,使上游水位明显壅高,当冰塞溶解,冰坝突然破坏时,河道槽蓄的水量集中下泄,形成冰凌洪水。(3)融雪洪水。由冰融水和积雪融水形成,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和西北部高纬度山区,冬季积雪到翌年春夏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形成融雪洪水。如果气温急剧升高,大面积积雪迅速融化会形成较大融雪性洪水。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4~5月份,洪水历时长,涨落缓慢。我国永久性积雪区(现代冰川)面积约5800 km2,主要分布在西藏和新疆境内占全国冰川面积的90%以上,其余分布在青海省和甘肃省等地区。(4)冰川洪水。是由冰川和永久积雪融水为主要补给而形成的洪水。这种洪水发生在拥有冰川和永久积雪的高寒山区河流。我国主要分布在西藏和新疆境内,其余分布在甘肃、青海等省区。(5)沿海地区严重的洪水灾害。由强风或气压骤降等大气扰动引起的沿海或河口水面异常升高的现象,又称风暴增水。通常把风暴潮分为热带风暴(台风、飓风)引起的热带风暴潮和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类。台风风暴潮主要由台风域的气压降低和强风作用引起,这种风暴潮在我国沿海从南到北都有发生,在东南沿海发生频率较高。其发生的季节与台风同步,7、8、9月最为频繁。温带风暴潮主要出现在莱州湾和渤海湾一带,与寒潮大风季节同步,主要发生在春秋和冬季。

地质地貌条件是诱发山洪灾害的另一大因素,山洪灾害易发地区的地形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沟道狭窄,河堤不坚固;(2)地质构造复杂,基岩节理裂隙发育,山体边坡稳定性差;(3)土壤抗蚀性较弱,遇水易软化、易崩解。这3种情况遇到强降雨快速形成地表径流进而形成山洪灾害[7]。

人类的一些不文明、不理智活动,也是诱发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是造成山洪灾害的外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陡坡开荒种田、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林木,破坏植被。有些村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为了多种地,往往在陡坡、房前屋后种植蔬菜、农作物;我国大部分山区、丘陵区的民众做饭、取暖主要依赖于当地的林木,就造成大量林木被砍伐,使得地面保水固土能力减弱。(2)我国的矿产资源大多集中在山区及丘陵地区,工矿企业在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毁坏林木、矿渣废石肆意堆放改变当地地形地貌,堵塞淤积山谷河道、破坏山体[8]。(3)侵占河道建房,农村建房选址不当等人为活动,加剧了山洪灾害损失。

其他因素也有3种情况:(1)堵江堰溃决。由于地质或地震原因引起的山体滑坡,堵江断流,经过一段时间后,壅水漫坝,河槽蓄水突然释放形成的骤发洪水。(2)水库溃坝。由于气象、人为、地震等因素引起的水库坝体结构破坏现象。其突出特点是洪峰高、历时短、流速大。垮坝洪水很少发生,但往往是毁灭性的。(3)堤防决口。是指洪水超过堤防设计标准或堤防质量差,主流直冲堤防而抢护不及时,或者因人为设障壅高水位而造成的漫决、冲决或溃决洪水。

2.2 影响山洪发生的因素

影响山洪发生的因素有两大类,分别是气候因素以及下垫面因素。

气候因素包括:(1)季风气候。由于我国所处中纬度和大陆东岸的地理位置,加上青藏高原的影响,季风气候异常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变化,随着季风的进退,降雨有明显的季节性。我国境内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所以夏季风(包括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强弱对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和季节变化有重要影响。在我国,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偏北气流,水汽不足,气候干冷,降水较少,形成旱季;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气流,水汽充沛,气候湿热多雨,形成雨季。我国气候总的特征是冬干夏湿,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明显。随着季风进退,盛行的气团在不同季节中产生了各种天气现象。其中与洪水关系最密切的是梅雨和台风。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每年6月上中旬到7月上中旬一段时间的大范围降水天气。一般是连续性降水间有暴雨,形成持久的阴雨天气。台风是发展强盛的热带低压气旋,其所挟带的狂风暴雨,一方面会造成江河洪水暴涨;另一方面,在沿海地区还会引起风暴潮灾害。(2)降水。我国是一个暴雨洪水多发的国家。降水是形成洪水的要素,尤其是暴雨和连续性降水对于灾害性洪水的形成尤为重要。我国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的总体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部降水量多,属湿润地区,西部降水稀少,属干旱地区。降水对洪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雨历时和降水强度。我国各地大强度降水一般发生在雨季,一年的降水多少主要由雨季降水决定,降雨量可占到全年降水的2/3,甚至更多,而雨季降水量往往集中在主汛期的1~2个月,降雨量可占全年的1/3以上,有时甚至超过半数,主汛期的降雨量则通常由几次大强度降水来决定[9]。各地历年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相差悬殊,年降水量越小的地区,两者相差越大。(3)气温。气温对洪水最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冰川洪水的形成、分布和特性方面。另外气温对蒸发影响较大,间接影响着暴雨洪水的产流量。

下垫面是指大气底部地球的表面。包括流域大小和形状、土壤地质条件、流域地形等不同情况。下垫面主要通过对气候以及地面径流来影响山洪的发生[10]。(1)流域地形:主要通过影响气候因素对年径流量发生影响。比如,山地对水汽运动有阻滞和抬升作用,使山脉的迎风坡降水量和径流量大于背风坡。(2)植被:树木、草地、农作物等植被能够阻滞地表水流,同时植物根系使地表土壤更容易透水,加大了水的下渗。植物还能截留降水,加大地面蒸发。植被增加会使年际和年内径流差别减少,延缓径流过程,使径流变化趋于平稳。(3)土壤地质:流域的土壤岩石状况和地质构造对径流下渗具有直接影响。如流域土壤岩石透水性强,降水易下渗,使地下水补给量加大,地面径流减少。(4)流域大小和形状:流域面积大,地面和地下径流的调蓄作用强,而且由于大河的河槽下切深,地下水补给量大,加上流域内部各部分径流状况不容易同步,使得大流域径流年际和年内差别相对较小,径流变化比较平缓。流域的形状会影响汇流状况,比如流域形状狭长时,汇流时间长,相应径流过程线较为平缓,而支流呈扇形分布的河流,汇流时间短,相应径流过程则比较陡峻。(5)其他因素:流域内的湖泊和沼泽相当于天然水库,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使径流过程的变化趋于平缓。在干旱地区,由于蒸发量增大,使径流量减少。

3 山洪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山洪灾害的表现形式主要为溪河洪水泛滥、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

溪河洪水也叫山溪性洪水,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山洪,是山区溪河由暴雨引起的突发性暴涨暴落洪水,是小流域山洪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溪河洪水多发于河网密集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由于山高坡陡、谷深、河网调蓄能力小、切割深度大、沟道狭窄、流域面积小等因素的影响,一遇到强降雨横道水位就发生暴涨,往往在雨后几十分钟就形成大的地面径流,其特点是持续时间短、来得快去得也快,洪峰高,水面涨幅大[11]。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于强降雨、融雪或融冰等水源的激发,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杂物的一种特殊洪流(多相混合物)。往往是突然爆发,粘稠的混合物沿陡峭的沟谷前推后拥、倾泻而下、冲击力强、破坏性极大、运动速度快,冲出沟谷后再漫流堆积,对沟谷沿线两岸及下游地区形成破坏。按泥石流所含物质成分可将其分为稀性泥石流和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的特征是:粘性土含量较少,水为其主要组成成分,起到搬运作用,固体物质含量占10%~40%,分散性很大,泥石流中的石块前进方式以跳跃前移或滚动为主,下切作用很强,其堆积形状往往呈扇状散布;粘性泥石流的特征是:粘性土含量较大,水是组成物质而非搬运介质,稠度高粘性大,固体物质含量占到40%~60%,甚至可达80%,石块呈悬浮状态,冲击力强、动能大、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

滑坡这种地质灾害现象之所以作为山洪灾害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于很多滑坡事件都是由于山洪暴发而破坏了山体受力的平衡而引起的。滑坡是指残破堆积物、土体以及岩本土在其他因素(地震、洪水)的诱发下或其重力在软弱贯通的滑动面上的分力大于滑动面上的摩擦力的情况下发生滑动破坏的一种地质现象。滑动体(残破堆积物、土体以及岩本土)发生滑坡的情况往往出现在坡度25°~50°的斜坡上。

与滑坡相同崩塌之所以作为山洪灾害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于很多崩塌事件都是由于山洪暴发而破坏了山体受力的平衡而引起的。崩塌也叫垮塌、塌方或者崩落,是指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以及陡坝在其他因素(地震、洪水)的诱发下,在其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一种地质现象。与滑坡相比较而言,崩塌较为剧烈,是一次力的集聚释放,区别在于滑坡的滑动体在运动过程中与母体是接触的,而崩塌则不然。

4 山洪灾害防御措施

4.1 坚持山洪灾害防御行政责任制度

我国山洪防御坚持“政府组织,协调配合”原则。政府组织是指政府组织确立和强化县镇两级政府在山洪灾害防御中的主体地位,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县镇两级政府及村委会以及行政村委会三级群测群防山洪灾害抢险组织机构;协调配合是指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水利、民政、林业、国土、财政、气象、建设、计划、交通、医疗卫生、通讯、公安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县、乡、村逐级签订责任书,形成县级领导包乡、乡级领导包村、村领导包组的逐级分包责任制,结成对子,形成联动机制,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把山洪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争取做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财产[12]。

4.2 做好山洪灾害易发区的普查工作

各级政府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要组织人员对辖区山洪灾害易发区进行普查,主要调查清楚辖区自然地理情况、历年山洪灾害的成因、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及其特点、社会经济情况(人口数量、房屋类型、水利及交通设施现在、通讯网络)、现有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现状(包括组织机构是否健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备、现有监测站网布设及通信设施设备、部门职责及责任人员)、气象水文情况、灾害隐患点等情况。

其重点应放在灾害隐患点的调查,特别是易受山洪灾害威胁的人群。通过对大量山洪灾害事故的研究分析,易受山洪灾害威胁的人群有7种情况[13]:(1)把房屋建在陡坎上、高坎下(特别是土坡坡脚下)、斜坡上不加防护的居民;(2)把房屋建在河道交汇口处、河道两岸低洼处、河道拐弯凸岸处、溪河桥头处(山洪夹带杂物容易堵塞桥洞造成洪水壅涨)的居民;(3)把房屋建在残坡积层较深的山坡地、山体易崩、易滑或已经产生塌陷、开裂等地基稳定性差的区域的民众;(4)不了解气象信息,擅自在山洪易发区从事外出活动的人群;(5)遇持续强降雨,晚上仍在家休息,不做预防准备的人群;(6)山洪暴发期间,随意过桥过河的人群;(7)在山洪暴发期间不顾一切的抢救人员、打捞财产的人群。

4.3 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系统

群测群防指的是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县镇两级人民政府及其村委会,在水利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的技术指导下,组织山洪灾害易发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及企事业单位,通过山洪灾害易发区的普查工作、山洪灾害防御指挥体系的建立、防御工作职责的落实、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山洪灾害防御的宣传、培训、演练等,做好提前预防与及时监测,一旦山洪暴发能做到快速预警,组织有效避让的一种主动防御山洪灾害的体系。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责任制度的落实、多部门的协调配合、编制山洪灾害预防预案、简易监测与预警、山洪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培训以及演练[14]。

群测群防系统主要目的就是发挥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共同抵御山洪灾害。

4.4 做好山洪灾害抢险队的常规训练

山洪灾害抢险队是山洪灾害发生时抢险救灾的中坚力量,要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抢险队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区域应该在每年的汛期来临之前组织抗洪抢险队伍进行山洪灾害防御演习训练,通过演习能极大地提高抢险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工作熟练程度,提升抢险救灾效率。各村应成立每队不少于10人的以基层民兵为主体的应急抢险队1~2队。应急抢险队的训练内容只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熟悉抢险救灾的安全转移路线、转移地点、预警信号等;(2)搬运堆放砂石土料速度及地点的训练;(3)安全转移道路上的清障训练,做到“逢山开道遇水架桥”;(4)紧急情况下抢救人员、财物转移不受伤害的训练;(5)随时奔赴指定地点及调运救灾物资的训练;(6)抢险器材紧急准备的训练等。

4.5 加强宣传和培训

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和惨痛的教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思想认识不足,对山洪灾害防御不重视,麻痹大意,存有侥幸心理造成的,之所以思想认识不足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宣传不到位。为了提高山洪灾害易发区人民群众对山洪灾害的认识,强化避灾意识,每年应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宣传活动,从形式上可以多样,可分期分批进行,如开办宣传讲座、专题培训、张贴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栏、印发宣传手册挂图、发放明白卡、设立警示标牌等;参与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指挥部人员、监测人员、村组负责人、预警人员;内容上针对不同情况和对象可以灵活确定监测预警技术、群测群防,进行系统管理和运行维护、相关法律法规、山洪灾害防御知识等,尽量做到入户到人。

4.6 编制完备的应急预案

山洪灾害应急预案作为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决策依据及工作的行动指南,对于提高防御和抢险工作效率,减少灾害损失都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制定县(市、区)、镇(乡)和行政村三级山洪灾害应急预案,在对山洪灾害易发区实际情况(社会经济、气象水文、洪灾损失、防御体系、基础设施、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从生态、气象、地质、水文等多种因素对本区域山洪灾害的发展趋势、特点、成因进行科学论证,然后认真编制切实可行的预案,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和落实。预案内容县、镇、村三级侧重点有所不同,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修订,措施一定要得当有效。

4.7 提高救助能力

提高救助能力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应做到以下5个方面:(1)依据预案落实避灾演习,提高群众躲灾避灾意识,熟悉安全转移路线及信号;(2)建立互助制度,县级领导包乡、乡级领导包村,村领导包组、党员包群众,让老弱病残都有专门人员照顾;(3)加强监测和预警,按照预案落实监测制度、防灾减灾值班制度、预警信号制度、应急资金和物资器材的储备;(4)平时不断完善本地区的交通、通讯、防御体系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为山洪灾害的防御做好基础工作;(5)强化工程措施,在流域上依据实际情况实施分蓄洪工程、防洪墙、堤防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水毁恢复工程、病险库出险加固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提高流域防洪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以减轻山洪灾害损失[15]。

对于山洪易发区的民众应从以下6个方面来提高自救互救能力:(1)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较多地了解山洪灾害防御的相关知识;(2)山洪易发区居民在汛期尽量较少外出活动,或者外出之前多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灾害预警信息等多种途径了解天气信息,对水情雨情做到心中有数;(3)外出时勤于观察周围环境,选定好躲避路线;(4)平时多观察动植物、天气征兆、房前屋后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5)一旦认定情况危急及时组织家人转移,并做好向邻居及主管人员报警;(6)事前参加灾害投保。

5 结语

我国山区、丘陵面积大,小流域密集,防御难度大,灾害隐患点多,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构成很大危害。研究山洪灾害的特点及危害,分析山洪灾害发生的诱因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山洪灾害防御措施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山洪灾害多发的国家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极大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和效果,只要坚持做好山洪灾害防御行政责任制度、做好山洪灾害易发区的普查工作、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系统、做好山洪灾害抢险队的常规训练、加强宣传和培训、编制完备的应急预案、提高救助能力,遵守自然规律,从思想上认真对待,就能极大程度地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

[1] 冯兵旺,张保文.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36(3):112-116.

[2] 张瑞香,刘春霞,敖云飞.浅谈如何做好洪涝灾害统计上报工作[J].内蒙古水利,2008(1):16-17.

[3] 任洪玉,邹翔,张平仓.我国山洪灾害成因分析[J].中国水利,2007(14):18-20.

[4] 王普荣.山洪来袭我们该如何应对[N].山西晚报,2012-08-03(3).

[5] 杨平会,陈波,李连荣.贵州省荔波县中小河流域暴雨山洪灾害防御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2014(24):156-157.

[6] 许朋柱,姜彤.浅论洪水的完全影响[J].灾害学,1997(1):88-92.

[7] 黄赟,胡冬贵,李庆林.山丘地区山洪灾害调查及防治措施分析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43(12):49-51.

[8] 张辉,李兴勇,汪吉萍.黑龙江省山洪灾害预案编制及防御措施探讨[J].中国防汛抗旱,2011,21(6):53-55.

[9] 刘浩学.陕西黄陵县防御“2010·7·23”暴雨洪灾实践与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2011,21(4):39-41.

[10] 张春芳,孟文民,赵元宝.宝泉水库水文站径流系列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4):5-6.

[11] 轶名.溪河洪水与平原洪水的区别[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6):144.

[12] 李明,原树森,宫晓钧.黑龙江垦区山洪灾害概况及防御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5):149-150.

[13] 张建忠.“布拉万”给吉林黑龙江带来强降水需做好防范[EB/OL].[2012-08-29]http://www.gov.cn/gzdt/2012-08/29/content_2212739.htm.

[14] 何秉顺,常凊睿,褚明华.山洪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探析[J].中国水利,2012(13):44-46.

[15] 高强,冯灏.基于对防洪工程措施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233.

(责任编辑:管珊红)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in Small Watershed and Its Defense

ZHANG Jia-rong1, LIU Gang-han2, LIU Jian-lin3

(1. Shaanxi Provincial Key Lab of Tailing Resourc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726000, China; 2. Water Authority of Shangzhou District in Shaanxi Province, Shangluo 726000, China; 3.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61, 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is paper studied the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in small watershed and its defens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geographical landscape of China, the historical loss caused by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harm of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the causes of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main manifestation patterns of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and the defensive measures of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Formulating and earnestly implementing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lan could greatly reduce the harm of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2)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caused by human some irrational behaviors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riggering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3)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mall watershed was the effective way to defense against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Small watershed;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Preventive measures

2017-05-03

陕西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商洛)水源地尾矿库安全影响评价及风险应对研究”(2016ZDJC-21);陕西省 商洛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源安全的商洛尾矿库风险应对研究”(SK2015-33);陕西省洛南县水 务局横向课题“洛南县“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SLFZGHBZ-HT)。

张家荣(1982—),男,陕西商洛人,讲师,研究方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S157.1

A

1001-8581(2017)09-0121-06

猜你喜欢
山洪洪水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优雅地表达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又见洪水(外二首)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25
遭遇暴雨山洪如何避险自救
洪水来了
幼儿画刊(2016年8期)2016-02-28 21:00:52
湖北省山洪沟治理思路浅析
中国水利(2015年9期)2015-02-28 15:13:20
“慧图杯”山洪灾害防治知识竞赛
中国水利(2015年1期)2015-02-28 15: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