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虾类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突破了虾类大规模个体饲料效率测定难题,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首次在虾中建立了以剩余摄食量(RFI)为饲料效率指标的遗传评估体系,并在分子水平对饲料效率性状的遗传基础进行了解析。
研究团队利用循环水集中养殖系统建立了大规模测定对虾个体饲料效率的方法,基于凡纳滨对虾育种群体中34个全同胞家系共计500多尾对虾的摄食量和增重数据,对RFI等相关性状进行了遗传评估。结果显示,RFI具有较高的选育潜力,通过选择育种手段改良RFI,不但可以提高对虾饲料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饲料摄入量,并且不会影响生长速度,这对于虾类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遗传评估的基础上,研究团队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针对凡纳滨对虾的RFI性状进行分子解析,最终筛选到383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增殖、生长和信号传导、葡萄糖稳态、能量和营养物质代谢。这些基因揭示了13条显著富集的生物学通路。同时,该团队还筛选到500多个RFI相关的SNPs,这些资源为进一步开展饲料效率性状的分子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在Scientific Reports、Genetics Selection Evolution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
据悉,饲料成本占对虾养殖总成本的60%以上,通过选择高饲料利用效率的对虾,可以显著降低饲料成本,从而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凡纳滨对虾是我国也是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对虾,还是世界单一种类产值最高的水产养殖对象之一,培育高饲料效率的凡纳滨对虾新品种对于推动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