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校园足球推广与发展研究
——以大连大学校园足球开展为例

2017-02-02 01:34:31冯爱民
大连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足球队健康中国大学校园

冯爱民,张 耀

(大连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它是全面提高中华民族整体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它的内涵中体现着一个核心意义,即人的健康,全民族的健康。“健康中国”战略也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指明发展方向。校园足球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由教育部主导,体育总局协作,以在校青少年学生为参与主体,通过足球运动达到增强青少年体质,普及和推广足球运动,并发现和培养足球人才的实践活动。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是“健康中国”建设计划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健康中国”建设计划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通过在校园开展足球运动,以改善大学生对运动重要性的认知理念,改良大学生不良生活方式,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大连大学足球队”是2013年组建并获“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辽宁赛区四连冠及“2015-2016年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超级组)辽宁赛区冠军,为辽宁省高校校园足球开展做出表率,在辽宁省高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本文以大连大学校园足球开展为例,利用“大连大学足球队”的影响力及各队员特长优势,以足球运动为核心手段,探讨高校校园足球的推广策略,及校园足球增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和成效,并以此提出“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校园足球推广与发展新思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大连大学20个学院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包括:物理、环化、旅游、美术、体育、国际、机械、建筑、医学、经管、护理、日语、音乐、信息、生命科学、法学、文学、历史、英语、教育。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分析当前我校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现状、优势与不足,共计调查对象184人。

通过对校园足球学生和未参与足球运动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的对比测试研究,分析足球运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作用,明确校园足球运动在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方面的巨大作用和成效。采用实验测试法,选取自愿参加和经常性足球运动的学生 150人为实验组,从未进行足球运动的学生150人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体质健康促进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一览表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以“健康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体质健康”、“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官方网站”等文献进行检索,共计查阅参考文献20余篇,以及《体质健康促进》、《校园足球》等书籍3本及国务院办公厅《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足球发展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快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通知》等文件材料为本研究理论支撑。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大连大学大学生校园足球开展现状问卷调查表》,问卷对大连大学20所学院进行发放,每个学院发放问卷10份,共发放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184份,有效率92%。所有数据运用 SPSS11.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1.2.3 体质健康水平测试

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选取: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身体机能指标(肺活量、台阶试验)、身体素质指标(立定跳远、50 m跑、引体向上)七个指标,在实训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指标的对比测试,分析足球运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作用,明确足球运动在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方面的巨大作用和成效。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v.11.5进行统计,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

1.2.4 以足球运动为核心手段的实证研究

利用“大连大学足球队”影响力及课题组成员足球特长优势,对150名实验组学生展开为期三个月的足球运动实训研究,其余150人对照组学生正常生活作息,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足球及其他运动。具体措施如下:

(1)2016年11月-12月:成立课题小组,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及“大连大学足球队”其他队员均参与。在各学院学生会积极协助下,项目组各成员分工负责,在各学院组建足球队,通过足球运动组织宣传、足球运动推广普及、组建球队训练指导、裁判员培训实践、体质健康监测、参与学校联赛、对外交流等过程中进行实践,探索高校校园足球推广之路。

(2)2017年3月-6月:以足球运动为核心手段的大学生足球实训。由足球队各成员分工负责,在学校有条件的学院成立各学院足球队,并担任各学院足球队教练员,定期开展课余训练和活动指导,3~5次/周,2h/次,时间安排在各训练日下午课余时间,以“普及足球人口、培养足球兴趣、提高个人技术技能、树立团队配合意识、增强全面身体素质”为目标。

(3)协助学校公共体育教研室,组队参加2017年度“大连大学校园足球联赛”、“大连大学师生联谊赛”、“大连大学少数民族足球联谊赛”、“大连大学校园文化活动节”等活动,并参与组织和比赛裁判员培训实践工作,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足球并参与其中。

(4)2017年7月:体质健康水平测试,方法见1.2.3。

2 研究结果

2.1 大连大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调查结果

2.1.1 学校足球设施资源利用情况

足球设施资源是开展足球课程教学、训练、比赛、活动等的基本条件保障。对我校7名足球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调查结果见表2。结果发现,我校共有标准足球场两块,其中一块真草场地曾是大连阿尔滨足球队及大连超越足球队的训练与比赛主场地。另一座室内五人制足球馆,也曾是中国室内五人制甲级联赛大连宏源温泉足球队的训练和全国比赛场馆。但由于场地年久失修,场地质量不佳和隐患增加。且近年全校参与足球运动的人数逐年增多,场地数量远远不足,建议再建一块标准11人制和多块五人制足球场地。

表2 我校足球设施资源满足教学程度调查表

2.1.2 校园足球开展的基本情况分析

国家校园足球活动方案要求,各学校要以足球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为主,重点提高校园足球的普及率,扩大足球参与人口。对我校校园足球开展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如表3。

表3 各学院校园足球开展基本情况调查表(n=184)

由表3可知,(1)我校大学生对校园足球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得益于国家、学校对校园足球的大力宣传。近年来,我校足球队屡获冠军,学校也利用校园网、祝贺条幅、照片等手段在全校进行宣传,增强了学生对校园足球的认知度,但对校园足球更深的认知还很肤浅;(2)在被调查者中,具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人占45%,大多数人没有锻炼习惯,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虽然对体育锻炼的健身价值和巨大意义有所了解,但重视程度不够,思想意识淡漠,身体懒惰等,部分学生仅为了完成学业任务而上体育课;(3)被调查者参加足球活动的人数更少,调查发现,我校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有:篮球、游泳、羽毛球、网球、乒乓球、足球、健美操、排球、跑步、跳绳等,篮球、游泳、羽毛球居前,反映出大学生的运动喜好和兴趣、场地、简单易学、开展便利等因素有关;(3)在调查学院中,个别学院组建有足球队,人数在15~30人不等。由于学校每年开展一次年度校级足球联赛,因此,大部分学院均组建有足球队参加学校联赛,训练和比赛人数在30人左右,总体参与人数偏少。总之,全校足球参与人口数量偏少,应从学校、学院、班级等各层面共同宣传和支持校园足球参与力度,提高普及率。

2.1.3 对大学校园推广校园足球的必要性调查分析

对大学校园推广校园足球的必要性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在我校推广校园足球的必要性调查表(n=184)

由表4可知,65%的大学生认为在高校推广校园足球有必要性。分析原因认为,无论我校体育专业还是公共体育的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健身健心和育人功能具有一定认知,意识到在高校推广足球运动有必要。但还有30%的调查者认为可有可无,说明对足球的运动价值认知不深。

2.1.4 对大学校园推广校园足球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对大学校园推广校园足球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见表5。

表5 大学校园推广足球运动的影响因素调查表(n=184)

由表5可知,影响我校校园足球开展最不利因素为场地设施严重不足。其次为师资力量不足,尤其是体育学院专业课足球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气候影响也排在第三位,因我校冬季气候风大寒冷,不利于室外足球课教学及开展活动。其余因素也都不同程度的影响足球活动的开展,也应逐一重视并解决。

2.1.5 对大学校园足球推广的运行机制调查分析

对大学校园推广校园足球的运行机制调查结果见表6。

表6 大学校园推广足球运动的运行机制调查表(n=184)

由表6可知,校园足球推广与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稳定的运行机制作为保障。调查结果发现,学校及学院的重视程度、宣传教育、普及、校园足球文化建设这四项是基本保障,其次为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因此,从学校层面应建立自上而下的保障运行机制,促使校园足球推广的可行性和推广效果。

2.2 以足球运动为核心的大学生体质健康实证研究

2.2.1 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

身高体重是反映身体形态最直观的数据之一,它反映了大学生骨骼生长发育的情况,与日常学习压力、生活习惯、体育锻炼有关。从表7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男生的身高、体重略有不同,但无显著性差异,由于实验时间较短,此方面变化显现不出。

2.2.2 身体机能指标的变化

肺活量和哈佛台阶实验与机体有氧运动能力、心血管机能状态、身高、体重、胸围等发育密切相关。从表8可以看出,对照组肺活量平均值为3600.68 mL,而实验组为4250.32 mL,增加了649.64 mL,肺活量增加显著;对照组台阶指数均值为56.08,实验组为67.31,提高了11.23。说明,足球运动可有效地增强学生心肺功能,运动效果良好。

2.2.3 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

从表9发现,对照组男生50 m跑用时平均为8.58 s,实验组为6.88 s,提高了1.7 s,成绩提高幅度大,;对照组男生立定跳远的平均值是 2.10 m,实验组为2.58 m,提高了0.48 m。说明实验前后男生的下肢爆发力有一定增加,但增幅不高;对照组男生引体向上为10.24个,实验组为16.35个,平均增加6.11个,提高幅度较大。表明:足球运动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可有效提高全身肌肉的速度、爆发力及肌肉力量。

表8 大学生身体机能指标的变化(n=300)

表9 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n=300)

3 分析与讨论

3.1 研究取得的成绩

(1)课题组成员帮助有条件的学院成立足球队,开展课余足球普及、指导训练和参加活动等工作;(2)课题组各成员担任“2016年度大连大学校园足球联赛”教练员和裁判员工作,全校参赛队伍22支,参赛队员及相关学生 500余人;(3)2016年组队参加由学校汉族、维族、朝鲜族的大学生们组成的“大连大学民族足球联谊赛”;(4)2017年组队参加“大连大学师生杯足球对抗赛”,参赛队伍12支,参赛队员150人;(5)赛事成果:“2016-2017年度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辽宁省第一名。通过学校足球队各成员的足球特长,帮助各学院组建球队,组织指导足球比赛和活动,使大学生自身的组织、管理、指导、科研等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极大地锻炼,为大学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3.2 以足球运动为核心手段增进大学生健康的作用分析

经过为期三个月的足球运动实践研究发现,长期规律的足球运动可使参与实验的大学生体质健康平均水平得到一定改善,测试结果都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总体成绩良好,个别项目提高更加显著。学生在运动技能掌握、体质健康水平改善、健全人格塑造方面达到本次研究的预期目标,这与参与实验的大学生规律的足球运动和积极投入体育锻炼直接有关。而对照组大学生则测试指标不够理想,急需在运动锻炼意识、锻炼习惯养成、锻炼方法科学性等方面进行改变。

3.3 高校推广足球运动存在的不足之处

(1)学校层面缺乏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与重视,学校没有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专门部门和人员,各院系也缺乏对学生全面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很多学生对此完全不了解,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认为劳累、浪费时间、约束性大,因而不愿参加实验;(2)学校和各学院缺乏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这一点非常重要。体育课只是由公共体育教师完成,忽视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而只是按照教学大纲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由于现实中教师责任心不足,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对国家校园足球的重要性和时代意义不够了解,在宣传推广、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基本保障等方面远远不够。(4)面临的实际困难较多,由于本次研究参与学生人数不多,时间有限,人力、资金、场地设施方面也存在局限,还需学校相关部门、各院系、任课教师、学生等协调配合,实施有一定困难,因而不能将实验效能发挥至最大。(5)其他:在校园足球推广中我们还发现了很多如管理水平不够、手段单一、认识水平不高、推广难度较大、组织活动困难、学生随意性大、管理手段信息化不足等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大连大学校园足球开展基本现状调查与分析发现,(1)学校现有校园足球推广条件和保障不足,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不够理想,普及程度低。因此,可利用学校足球队近年来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影响力,以点带面,优势带动,做好校内的推广与普及;(2)学校现有的足球场地设施资源已无法满足教学、训练及其他活动的要求,应重点改善现有资源的规划和布局,加大投资建设力度;(3)学校足球教师后备不足,人员数量不足,综合素质及教学、训练、科研等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缺乏高学历青年教师;(4)从学校层面积极支持与鼓励学生参加足球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和足球文化建设,从学校、学院、年级、班级形成积极参与、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体育氛围。

4.2 建议

(1)“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应制订相应的校园足球发展规划目标

紧随时代要求,高校应制订相应发展规划目标:建议“以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为统领,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为宗旨,以校园足球为改革示范,形成以学校为依托,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共同营造校园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形成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综合素质的长效机制,真正践行落实健康中国的发展目标”。

(2)树立校园足球“健康为本”的核心理念

树立校园足球“阳光体育、快乐足球、健康为本”核心理念。“足球进校园”在推动我国“阳光体育运动”中意义重大,校园足球丰富了阳光体育的内容,是阳光体育贯彻实施的良好选择。各学校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时,可以借鉴“阳光体育和健康中国”中的相关理念,以“健康、参与、乐享”为主题推广校园足球活动。

(3)以“健康中国”为导向,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评价指标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评价指标。该《标准》是青少年全面发展中,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因此,可依据《标准》中的各项指标,从不同年龄阶段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方面来合理安排足球活动,并将《标准》作为足球运动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评价手段和考核标准。

(4)重点提高高校校园足球的普及率,增加足球参与人口

研究表明,足球运动有利于增强学生强健的体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意志坚强,具有交流沟通、团队协作、抗挫折力、预判力和决策力等能力。因此,高校应重点提高校园足球的普及率,重视足球运动队开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其次,通过校园足球宣传、联赛开展和多种多样的足球活动形式,扩大足球运动的影响力,推动学校足球运动的普及,扩大足球人口数量。

(5)开展校园足球健康发展项目研究

在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中,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带动学校其他体育项目发展,将“大学生健康行为方式养成,提高大学生体育素养”,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借助《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和校园足球发展契机,开展以校园足球普及与提高为导向,研究与推广大学生健康促进与干预的技术方法与经验,夯实校园足球发展的制度基础、人才基础、设施基础、社会基础。

(6)创新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科技机制

将“互联网+”元素实质性引入校园足球发展,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开发利用校园足球活动中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从校园足球普及、推广策略制定、足球健身方案、建设运动处方库、校园足球发展指南等角度,构建校园足球数字化教学、管理和交流系统。

(7)加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弘扬健康新理念

学校应进一步普及足球健身知识,弘扬健康新理念,宣传足球健身健心效果,将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树立和营造以参与足球运动、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个人发展理念和舆论氛围;树立人人“喜锻炼、会锻炼、守规则、讲团结、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风尚。

[1]胡鞍钢, 方旭东.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内涵与发展思路[J].体育科学, 2016(3): 3.

[2]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2011]5号)[Z].

[3]马焱, 丁斌, 李霞, 等. “健康中国”战略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启示[J]. 体育前沿, 2015, 29: 11.

[4]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R]. 2011.

[5]教育部, 体育总局.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2015)[EB/OL]. http://wenku.baidu.com/.

[6]王建梅. 我国校园足球的教育价值[J]. 科教导刊, 2015(3):63-64.

[7]陈军, 李献青. 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时代意义和战略构想[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7): 82-85.

[8]张美娟, 王俊俐, 许金锋. 大学生体质测试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旬刊, 2015(1): 150-152.

猜你喜欢
足球队健康中国大学校园
月球机器人足球队捧得“天神杯”
军事文摘(2023年22期)2023-12-19 06:40:24
机器人足球队角逐“天神杯”
军事文摘(2023年20期)2023-10-31 08:43:00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3:56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04
功能性动作筛查在北京女子足球队中的应用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窃贼骑的是哪辆车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