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玉洁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分析中样品制备新技术
□ 朱玉洁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从食品分析环节涉及样品的制备过程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各式各类的科学可行的样品制备手法加以分析,其中涉及如临界萃取、固相萃取的全新手法。现下食品分析成为了大众的聚焦点,食品分析中样品的制备将关系到具体研究的结果,因此,样品制备新技术今后将成为一项热点内容。
食品分析;样品制备;萃取
伴随目前的分析手法持续更新,愈加精密的分析装置以及手法投入食品的检验中。食品通常属于多类物质共同组成的混合物,作为检测目标的成分通常在全部检测物质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因此,样品的制备在食品分析环节中处于关键的地位。以往样品制备涉及的工艺有有机溶剂萃取、柱层析,集中表现出制备时耗较长、实验投入巨大、误差超出可接受范围的弊端。
食品安全的监管离不开样本制备这一基础。在开始实验之前需要将食品内涉及的不同物质分离开,因此,样本的获取难度较高,同时又属于至关重要的环节[1]。
3.1 超临界萃取技术
超临界萃取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微小,相对环保。在20世纪90年代,其成为获取实验样本的常用手法。这一手法的长处在于:其一,较少使用有机溶剂,甚至是不需要任何溶剂;其二,利用转换临界流体的温度与压力的方式能够改变选择性;其三,耗时少而样本回收程度提升,故成本有所缩减;其四,这一技术能够在低温环境中应用,同时借助非氧化类介质完成,符合热敏性以及常被氧化的物质的要求,这是此技术的突出特点,有利于快速获取食品样本。另一方面,此类技术存在一定的不足,即涉及的萃取流体属于非线性。
3.2 微波协助萃取技术
微波协助萃取技术属于利用各类化学物质具备各异的吸取微波的水平而实现的技术。此类特性由目标物质具备的介电常数来决定以及显示,当介电常数的绝对值升高,其吸收微波的水平提高。物质的起始温度与微波所处的频率影响微波吸收的效果。与以往的技术相比,微波协助萃取技术具有优越的选择性、反应迅速的特点,其回收率与以往技术相似,但是在资源耗费方面表现较好[2]。
3.3 固相萃取技术
固相萃取技术属于普及程度很高的制备工艺。通过这一技术,实验对象被有目的地 着在能够拆卸应用的萃取柱内。固相萃取技术取代了以往部分以吸附手段为基础的样品提纯技术,同时达到了过滤干扰化合物的要求,其被广泛应用到样品制备与提纯环节中。
3.4 固相微萃取技术
固相微萃取技术属于一类不涉及溶液的手段。其把取样、萃取与浓缩过程汇集在一起,具有过程简洁、投入量有限以及选择性显著的优势,同时表现出优越的兼容性。其于诞生之初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被大量投入具体实践。其实验过程一般涵盖两个方面:其一,将目标组分由基质内脱离;其二,将目标物质导入分析装置。固相微萃取装置一般是注射器的形态,这里面囊括的各异极性的固定相能够专门挑取对应的目标进行吸附。
3.5 顶空技术
顶空技术的基本应用方向为探索固体内的挥发性物质,其目标物质为气态。顶空技术既能够与气相色谱法相结合,又能单独使用。1965年这一技术诞生之后,在挥发性物质方面得到了普及。这一手法的缺陷为:系统不具备多种物质自动解读的能力,以及冷阱内投入的吸附剂将带来更高的误差。3.6 流动注射分析法
1975年流动注射分析法进入大众的视野。其属于一类能够按照顺序进样的工艺,样品溶液不连贯地进入不断流动的载体内,而实验所涉及的试剂提前已经被投放在载体内混合添置于检测器。此类手法的优势包括:具备优越的重复性,必需的反应试剂较少,同时其与紫外线、荧光等检测装置,以及微生物传感器等各式各样的检测仪之间有较高的兼容性。
现下我国的食品相关立法还未形成统一完善的体系,然而大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研究人员面临着成倍增长的分析化验项目。精锐的分析装置只有配备了同样优越的样品分析手段才能有效监管食品的状况,确保大众身体健康。迅速、耗能有限与兼容性突出的技术是未来食品分析领域前进的方向。
各式各样的萃取技术面向多类物质具有各异的成效,尽管萃取的手法多种多样,各自存在优势以及需要改进的问题。只有深入了解和把握各类技术的优势以及不足,挑取相对符合要求的技术手段,才会让食品检验中的样本制备环节更加平稳、精确进行,进而为人民大众的身体健康带来可靠的保障。
[1]李淑芳.食品分析中样品制备新技术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6(18):84.
[2]吴广枫,汤坚.食品分析中样品制备新技术概况[J].食品工业科技,2002(9):96-98.
朱玉洁(1988—),女,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