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银平 饶 毅
渔业系统的 基础性长期性数据监测 意义
盛银平 饶 毅
农业部2017年5号文《农业部关于启动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的通知》提出了要在农业生产中开展基础性长期性数据监测,共提出了作物种质资源、土壤质量、渔业科学等10个学科领域的观测监测任务,各学科又分了若干小分类,比如渔业科学提出了8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中国土著鱼生物多样性评价,内陆流域濒危水生动物种群评价,水产外来种调查分中心与生态安全评估监测,近海养殖结构与环境容量评估监测,典型流域水产养殖结构和养殖方式变化监测,渔业水域环境污染与生态效益监测,远洋渔场及关键渔业资源调查评估监测,水产养殖生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种质核心群监测,当然也还有一些与水产有关的内容划归到其他的学科领域,如水产养殖重大及新发疫病流行病学监测划归到动物疫病学科领域中。
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是支撑农业科技创新、指导农业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是农业部“十三五”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渔业系统基础性长期性数据监测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各个水域均进行过渔业环境监测,如针对鄱阳湖水域在1983年至1988年进行了第一次鄱阳湖科学考察,2012年进行了第二次;长江流域也进行了多次调查监测,最近启动的是长江、西藏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专项项目;黄河流域最近的渔业监测项目有黄河流域鱼类资源本底调查暨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科学考察、黄河流域梯级电站开发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项目等。因项目监测的组织单位不一致,监测数据缺乏统一的汇总分析平台,不利于对我国渔业资源状况进行全局性的把控。由农业部组织,中国水产科学院牵头的此次渔业科学监测任务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是对我国渔业状况进行全面摸底和汇总的一个工作。参与监测的各个单位,按照统一的标准整理监测数据上报到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网络平台,经过大数据处理分析即可获得当前我国渔业基础性、全局性的数据,为我国渔业健康发展与开发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目前我国许多野生的渔业资源面临着衰减甚至消亡的问题,因缺乏科学的数据指导,针对日益减少的野生渔业资源,往往很难提出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基于渔业系统的基础性长期性监测的大数据分析,可以探明珍稀濒危水生动物资源量的变化,从生态环境变化、水文变化、人类活动因素等多角度分析探索资源衰减的原因,继而提出保护措施,为保护渔业资源及提高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开展基础性长期性数据监测任务,可以培养一批从事渔业基础研究的专业队伍。渔业监测工作野外操作比较多,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专业基础人员参与。当前因各个单位研究方向与课题任务不同,各单位人员配置也各不相同,比如国家级院所从事渔业监测工作的人员较多,如中国水产科学院系统的各个研究所、中科院系统的水生所等,相对来讲各个地方研究所从事基础性渔业监测工作的人员不是很多,专业人员更是缺乏。通过农业部组织的此次渔业科学监测项目,在项目开展前期均分批对各任务参与人员进行了指导培训,制定了“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的原则和方法”,再通过长期性的工作实践,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一支渔业监测的专业队伍,必将对我国渔业科技、渔业资源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通联:330039,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江西 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