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
——随着高温期的来临,华中、华东等地的螃蟹养殖都受到严峻的考验,螃蟹大规模死亡事故频频发生。近日,因为螃蟹大量死亡而引发养殖户和渔药店闹矛盾的现象时有发生,引发行业的关注。发生事故后,养殖户要求渔药店赔偿损失,养殖户遭到损失固然值得同情,但将所有责任推向渔药店的做法也让人颇有微词。有人直言:“如果这种一死螃蟹就找药店赔钱的行为得不到遏制,那么以后到了高温缺氧期间没有人敢卖药了!”
——国内罗非鱼行情持续低迷至今已长达3年之久,而面对着今年以草鱼为首的淡水鱼行情复苏之年,罗非鱼价格依旧难有起色。国内罗非鱼销售主要依赖于出口,但目前罗非鱼出口美国并不顺畅,罗非鱼产品仍存在抗生素残留、违禁药品超标与产品卫生不达标等问题惨遭退货,国际市场上还受到来自越南巴沙鱼的冲击。总之,罗非鱼之所以价格疲软,很大原因在于过度依赖美国市场,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有人呼吁罗非鱼国际市场上的“战略高度上不去,光研究战术,肯定看不懂棋路。”应该由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或打开其他国家例如欧盟、中东市场等途径,从根本上打破罗非鱼销售被动的困局。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频频发生的渔药事故,令不少养殖户闻“药”丧胆。但很多时候,并不是药害事故而是药效事故,在药物使用过程中,水质、气候、密度、药量的过多或过少都影响药物使用效果从而导致渔药事故的发生,而作为有资质的渔药企业,首先要对自己产品原料和生产严格把控,其次要对养殖户使用进行指导,指导分心理指导和技术指导,心理辅导指在用户使用前,技术人员应告知用户使用后结果及可能会发生的副作用;技术指导指在产品说明上对药物用量做出科学的指导。只有将产品和服务规范化,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渔药事故的发生。
——近两年来,水产养殖品种病害情况愈发严重,不排除环境、水质、饲料、渔药等客观存在的原因,养殖户自身养殖模式和养殖思想也占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业内的人都清楚很多水产病害多是大规模爆发的急性病,若一旦发病,后期治疗的意义不大,大规模死鱼不可避免,用药治疗后养殖水体的恢复也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完成的,所以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以前期预防为重。但有些养殖户为了节省成本,不开增氧机、不改底调水、不用内服保健产品,等出了事死了鱼,开始花大成本治病、调水、改底,完全就是养殖者的思维问题,管理观念不正确。鱼并不会那么轻易就得病,是养殖者的管理思维有问题,才导致鱼生病。
(本栏目言论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