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相其 (衡阳市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
衡阳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现状及建议
■ 刘相其 (衡阳市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
衡阳市是水产养殖大市,境内河网纵横,池塘、水库众多,全市水产养殖面积83.2万亩。水产品总量超过30万t,水产养殖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支柱之一。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各种病害越来越严重,而目前我市的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远远落后于生产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水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强衡阳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促进水生动物重大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是促进我市渔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水生动物防疫是动物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水产品公共卫生安全、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比陆生动物,我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起步较晚、进展缓慢 ,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2017年3月15日到3月31日期间,我们对我市4个水产养殖大县(衡阳县、衡南县、衡东县、祁东县)的水产养殖及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各县部分具备代表性的名特优养殖户及常规鱼类养殖户进行了走访,共计走访养殖户22户。
从养殖规模来看。以养殖面积比较,调研的4个县(衡南、衡阳、衡东、祁东)2016年水产养殖面积约57万亩,占比全市养殖总面积69%。
以养殖总产量比较,调研的4县2016年养殖总产量约20.65万t,占比全市水产养殖总产量30.5万t的67.7%。
从养殖品种看,我市的主养品种以四大家鱼为主、搭配养殖鲤鱼、鲫鱼、鳊鱼等。主养特种水产品种有鳜鱼、中华鳖、泥鳅、黄鳝、虾等,其产量见表3。
表1 养殖面积统计
表2 养殖产量统计
表3 养殖品种统计
此次调研点都是具有多年养殖经验的养殖大户,从发病情况、防治鱼病所采取的措施分析,所采取的主要防病措施可以概括为“严格清塘、季节防疫、抓住时机、及早治疗”,体现了“季节防控,以防为主”原则。每年冬季干塘,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有条件时对塘底采取曝晒措施,杀灭水体病原;春夏之交,水温上升及时采取调水、杀虫措施,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控制病原传播,取得了较好效果。
水生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与陆生动物有很大区别:一是水生动物主要通过水体、浮游生物、底泥等传播,而非空气传播,二是水生动物是变温动物,其发病与否与水温密切相关,只有在特定温度范围才爆发;三是水生动物个体小、数量大且生活在水体中,疫病防治只能群防群治方式。
水生动物疫病爆发具有季节性,爆发时间短,危害大。水生动物长期生活在水体中,前期病症很难被发现,在短短数天内爆发,可造成发病水体大量死鱼,人们往往很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水生动物病害发作与水温密切相关,病毒、细菌、寄生虫都只能在适宜水温下大量繁殖,春、夏时节是水生动物疫病高峰期,冬季处于蛰伏时期,季节性预防对于水生动物养殖疫病防控尤其重要。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国水生动物疫情测报体系不断健全,初步形成“国家-省-市-县-测报点”的五级测报工作体系,建立了“数据定期采集,分级统计、逐级上报、统一发布”的工作制度。作为市级测报,我市现在衡东县、衡南县、衡阳县3个县设有测报点10个,测报覆盖面积0.85万亩。
监测疾病以农业部发布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的36种水生动物疫病为主,兼顾其它易发、多发疾病。监测点每年按 9个监测月度统一上报,再由县、市、省逐级上报。
从2009年开始,根据湖南省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机构统一安排,我市开展鲤春病毒血症(SVC)、锦鲤疱疹病毒(KHV)、草鱼出血病(GCR)等水生动物重大疫病年度专项监测,年采集样品数30个,以进一步了解我市重大水生动物疫病发生规律、流行趋势,为相应防控措施提供科学支撑。
表4 调研病情统计
表5 主要监测病害种类
我市各级渔业部门普遍存在对水生动物防控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除市本级外,我市仅衡阳县设有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其他县市区均没有设立专门的水生动物疫病防控部门,由渔业管理部门兼管,没有配备专职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员,也没有专项防控经费,对省市级水生动物管理部门安排的工作不积极主动,工作开展流于形式。
现阶段我市水生动物养殖主体大多为个体养殖户,学历层次低,缺乏养殖技术。其水产养殖条件极其简陋,很少配备水生动物诊疗专用设备及仪器,疾病诊断全凭一双“慧眼”, 水生动物一旦发病,很难及早诊疗和控制,容易造成重大损失。疫病爆发后,病鱼、死鱼随处堆放,养殖发病水体的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增加疾病传播风险。
根据农业部和省水生动物疫病防控部门要求,我市在衡阳县、衡南县、衡东县设立了10个水生动物疫情测报点,水生动物监测网络布局初步展开。但与现代渔业发展相比,尚处于较低层次,监测防控体系的整体效能和应有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在工作实际中还存在对疫情测报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现象,易受到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运行模式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制约了疫情监测和疫病风险评估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和效能的发挥。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市共设立水生动物疫情测报点10个,测报面积0.85万亩,占比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全市水产养殖面积83万亩,省级疫情防控部门规定为3%),监测点多为原良种场、规范养殖场,还有很多零散个体养殖户、水产苗种繁育场未纳入监测范围,存在大量监测盲区。
水生动物疫病监测经费的投入具有长期性,短期无法看到明显的经济效益。各地为疫情监测配备的工作经费少之又少,远不能满足当前水生动物疫病监控工作的需要。
目前选取的10个水生动物疫情测报点多为个体养殖户或私人承包性质的养殖场,测报点工作人员主要为农民技术员,电脑操作水平低,测报工作是他们的兼职,在现阶段没有疫情监测财政经费补助的情况下,测报工作消极。测报人员责任心不强,表现为:测报工作不及时、不准确、应付了事,个别测报点未履行测报任务,拒绝测报现象时有发生。
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基础工作是对监测信息的汇总、分析,以疫病监测信息为依据的预警与预估发布,并为进一步采取的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由于监测信息统计周期长,数据分析上报和交流时间滞后,导致这些数据作为疫情预警与发布作用完全没有发挥。在监测工作还存在轻分析、重统计的倾向,缺乏对监测结果的分析评估和疫情预警评估。
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各地必须充分认识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疫病防治工作列入重要的议程,各县市区要尽快成立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组织,加快市县各级检测试验室建设,稳定人员和经费保障。配备必要实验室设施,加强实验室方面专业人才培育。市县各级渔业部门应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和培养,组织培训与交流,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控队伍建设。
水生动物疫病监测主要包括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和水生动物重大疫病专项监测,是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渔业的关键时期,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及防控工作面临许多新形势新要求。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机构要主动入位、积极作为,从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生物安全、渔业生态安全和渔业产业安全的高度,谋划和推动疫病监测及防控工作,为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水生动物疫情、不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提供重要保障。
坚持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科学布局的原则,不断扩大监测范围和影响。科学选择监测点,并保持监测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加水生动物疫情监测点数量,覆盖全市具有代表性养殖品种的大中型水域。全市应设立不少于40个水生动物疫情监测点。每个区县挑选不少于3个具有代表性养殖品种的大中型水面,作为水生动物疫情监测点,并对监测点实行挂牌,各县养殖测报水面不少于总水面3%。
为使全市的水生动物的重大疫病得到有效监控,要建立、健全水生动物测报网络,市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或水产站)、各县市区测报点三线联成一体。依托县级渔业组织,强化县级疫情防控组织的建设,每个县成立县级疫情测报站,设专职或兼职测报员,由县级疫情测报站统一对所辖区内监测点进行测报;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根据病害测报工作任务,制定测报工作实施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及时报告,确保有效。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监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全面掌握疫情形势积累经验,收集数据,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市、各县市区制定水生动物重大疫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反应机制。成立水生动物疫情应急组织,储备应急物资,安排水生动物疫情处置经费。一旦发生疫情,由事发地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派人到现场协助养殖户处理,控制疫情发展。掩埋病鱼、死鱼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被污染水体未经有效处理不可排放,控制病害传播途径。对重大疫情,县市区水生动物防控机构须及时上报县政府和市级水生动物疫情防控机构。
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设立渔业服务机构。一把手亲自抓,配备专家、技术人员,配备病害诊疗设备,备用应急药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农村基层和各养殖户,直接指导水生动物养殖户的疾病防治工作。
渔会组织是政府实施渔业政策的重要助手,对保障养殖户权益、提高养殖知识技能、增加渔业生产效益、促进渔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衡阳县畜牧水产局2003年倡导成立的渔业协会在引导该县渔业养殖方向、生产经验交流、渔业信息共享、渔业物资供应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其他县市区渔业协会或者有名无实,或者没有成立。建议各级渔业组织机构根据所处单位的养殖状况,引导当地渔业民间团体,吸纳水产养殖户、运销业户入会,成立渔会组织。渔会组织在水产品货源组织、市场销售价格、资金借贷、专业运输车辆等方面,为会员提供贴心服务;渔会可收取一定的会费,促进渔会发展壮大。同时,渔会聘请专家及有经验的养殖户授课,组织对养殖经验示范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互相交流、互通有无,提高渔业养殖疫病防控经验。(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