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院校生物饵料培养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7-02-02 10:35王先锋高云霓周传江
河南水产 2017年4期
关键词:桡足类饵料水产

王先锋,董 静,高云霓,周传江

(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水产院校生物饵料培养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王先锋,董 静,高云霓,周传江

(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生物饵料培养学是高等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专业应用性较强。前期教学发现,以传统多媒体形式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导致部分学生不能有效掌握本门课程有关知识。为适应现代养殖渔业发展需要,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对生物饵料培养学理论课教学的系列改革措施,以期为水产养殖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生物饵料培养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我国是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由于强渔惠渔政策的实施,中央渔业基本建设投资达157.51亿元,财政支持资金达1290.52亿元,全国渔业产值高达11328.7亿元[1]。但是,受资源限制,我国水产品中人工养殖所占比例较重,人工养殖过程中,常出现养殖水环境污染、水产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2]。为适应现代水产养殖要求,维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的支持,以引导和支持传统养殖方式的改变,进一步提升我国渔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生物饵料培养学课程是高等院校水产养殖学专业一门专业课,应用性较强,主要包括生物饵料培养学的发展,生物饵料的种类,不同生物饵料的生物学特征、营养价值和培养技术等内容,目的是确保生物饵料的规模化和高质化(营养全面、价值高)培养[3]。本课程重点介绍了光合细菌、微藻、轮虫、枝角类、卤虫、桡足类、糠虾、淡水钩虾以及水生环节动物等生物饵料,要求学生掌握水产生物饵料的种类特征、培养方法、适用范围及合适的使用时期,为合理开发利用生物饵料资源打下理论基础。

本文针对生物饵料培养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工作安排,总结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对生物饵料培养学理论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本课程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生物饵料培养技术,为以后的工作创业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1 课程内容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生物饵料培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参考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上海海洋大学成永旭教授主编的《生物饵料培养学》教材,该教材内容包括绪论、光合细菌的培养、微藻的培养、轮虫的培养、枝角类的培养、卤虫的培养、桡足类的培养、糠虾的培养、淡水钩虾的培养、水生环节动物的培养以及生物饵料营养价值评价和营养强化共十一章内容[4]。

《生物饵料培养学》是一门以《养殖水环境化学》、《水生生物学》等课程为基础,为《池塘养殖学》、《水产动物营养学》和《水产动物饲料学》等课程提供理论指导,以生物饵料培养为目标,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水产养殖专业中起着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桥梁作用,是评价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程度及未来专业技能运用能力高低的关键学科。同时,可为水产养殖中的绿色养殖、特种营养供给养殖等提供理论支撑,为人类健康提供源头保障,是水产养殖专业中最具实用性和生命力的学科之一。

2 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物饵料培养学作为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课的授课方式一直以来均是以大班多媒体,教师讲解为主。由于水产养殖专业学生的课程较多,加之本科生没有提前预习课程的习惯,以及考核方式的单一,引起学生过于注重考核理论知识的记忆,对不考知识点忽视较为严重,导致对该课程的掌握理解是片段化的,对知识连贯性及全局性理解不到位,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也不利于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严重影响以后的专业工作技能。因此,加强和深化生物饵料培养学课程教育改革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

3 教学内容改革

3.1 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进入大学后,一部分学生仍采用高中时的学习方式,即老师讲解为主,并且每个知识点均反复讲解,频繁回顾。相对高中而言,大学课程涉及面较广,课时少,讲课进度相对较快,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步骤而有一定挫折感,学习积极性下降,出现了上课睡觉、玩手机、看视频等违纪行为,因此,从思想上改变学生对大学课堂的认知是当代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时往往会为自己定下学习目标,且对新学期新课程的内容及任课老师有很多好奇,是学习积极性高,注意力较集中的时期,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对学生已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并告知学生大学学习方法与以往学习方式的不同,教其转变学习方法,认可其自学能力,并通过精心组织绪论课的教学,介绍本课程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和前景,让学生认识到生物饵料培养学课程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解答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习本门课程等问题,确立生物饵料培养学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为后续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3.2 将教学内容与创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调查发现,61%的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来源于所学课程对就业和创业的帮助[5]。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课程开课之初认真听课的学生较多,随着上课次数增加,认真听课的学生反而越来越少的原因。生物饵料培养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专业课,并在当今市场上有较高的需求,引导和鼓励学生毕业后从事生物饵料方面的工作或者相应的创业,可以有效增加学生们的求知欲。因此,将教学内容与就业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其学习态度,有助于教学内容的高效开展。

3.3 合理分配教材内容

生物饵料培养学是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水产养殖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之一,近年来一直选用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上海海洋大学成永旭教授主编的《生物饵料培养学》教材。随着培养方案的调整,在校本科生学科多课时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当前形势下,想要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部分相关内容整合讲解,详略得当。如,第六章桡足类的培养,包括桡足类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桡足类的生物学、桡足类的收集和大面积培养、哲水蚤的集约化培养和猛水蚤的集约化培养共五节内容,内容较多。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首先通过实例介绍桡足类在水产方面的应用及其应用优势,其中第二节的内容已经在《水生生物学》的教学中重点介绍,此处主要是回顾介绍,相对来说减少课时,其中第三节内容,桡足类的收集和大面积培养是本节课的重点问题,也是本课程的关键所在,应做详细讲解,第四节和第五节内容是在第三节内容上延伸出来的具体种类分析以及案例,此处主要介绍不同生活习性(浮游生活或底栖生活)的桡足类动物的培养方式,特定种的案例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自行了解。除教材内容之外,课堂上可增加现实中的培养实例,以及在学生的生产实习过程中,选择相应企业实习,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双重培养模式。

4 教学方法改革

4.1 采用翻转课堂

目前中国高校的主要授课方式是教师以PPT形式讲授,学生只是被动接收相关知识点信息,参与性不强,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由于当代中国高校网络及智能手机十分普及,通过翻转课堂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外获取相应知识显得尤为重要。采用翻转课堂,教师不再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讲授信息,而是引导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观看视频讲座、听播客、学习相应APP、浏览百度贴吧和各种论坛等多种途径查阅课程所需资料[6]。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未解上课,有助于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效果。

4.2 鼓励学生运用图表、通路图和框图等多种形式总结知识点

目前中国高校的培养模式普遍采用将整个课程的学时平均分配于整个学期,导致上课时间不集中,知识分散不连贯。因此,鼓励学生运用图表、通路图和框图等多种形式总结知识点,通过以点带面建立整个章节及整个课程的完整知识链体系,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能力。

4.3 精心设问,采用启发式教学

由于采用翻转课堂,学生课前整理相关资料,因此,重难点问题采用“启发式”提问,既能督促学生课前预习相应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满足学生正确回答问题的自豪感及对未知问题的求知欲,提高他们对本门课程的兴趣。

4.4 重视学生信息的反馈

通过弹幕或者学生提问的形式在课堂上集中解决共性及重难点问题,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充分解决现存问题,不至于使问题累积,造成理解困难并产生厌学情绪,有利于本门课程的开展。

5 考核方式改革

合理科学的考核机制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且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督促作用。长期以来的考核机制主要以出勤率及最后的考试成绩相结合共同作为最终成绩,因此,不注重平常知识的理解,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成为部分学生追求高分的手段,导致考试成绩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整体掌握和理解。为了消除已有考核方式的弊端,避免只为追求高分而不注重平常知识的理解和积累,保障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取以下考核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如下:(1)出勤率占总成绩的20%。现在的高校在校生有多种形式的活动,部分学生认为参加课外活动比上课更重要,引起逃课参加活动或玩电脑等违纪行为,因此通过出勤率考核促使学生进入教室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2)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包括课前相关资料的收集、问题的自我解答、上课时的互动、以及平时设计的一些开放性问题作业的解答情况等。(3)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试题类型以考察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及对本课程的整体理解掌握为主。

6 结语

结合生物饵料培养学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完善和丰富生物饵料培养学基础理论知识,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新知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及整合知识的能力,对该门课程理解和掌握有良好效果,达到培养具有科学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人才的目的。

[1]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J].中国水产,2017,2:6-15.

[2]龚天辉.水产养殖中水环境污染源的产生及防控对策[J].低碳世界,2016,10:9-10.

[3]黄权,谢从新.生物饵料培养学内容的整合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4:161-162.

[4]成永旭.生物饵料培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5]吕富,於叶兵,赵卫红.生物饵料培养学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88-90.

[6]潘炳超.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83-88.

Abstract:Biological food culture,practical and applicable,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courses of aquaculture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previous survey indicated that us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could not motivat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n class,leading to some students have little initiation and command of knowledge in this course.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aquaculture fishery,a serie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s including 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s,and assessment mechanisms wer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in College of Fisheries,Henan Normal University.It aimed to cultivate specialized green healthy breeding talents with steady theoretical basis at aquaculture.

Key words:biological food culture;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s;assessment mechanisms

Study on the reform of biological food culture for aquaculture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Xianfeng,Dong Jing,Gao Yunni,Zhou Chuanjiang
(College of Fisheries,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Henan,China)

王先锋(1988-),男,汉族,河南商丘人,博士,主要从事水产品质量与安全,环境毒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xianfeng0216@126.com

周传江,E-mail:chuanjiang88@163.com

猜你喜欢
桡足类饵料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香饵
香饵
加油!水产人!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白洋淀枝角类和桡足类初步调查
几种饵料对分叉小猛水蚤生殖量的影响
藤——致树及其它
秘制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