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志洪,杨清山
(莆田市秀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 莆田 351100)
角蝾螺浅海筏式吊笼养殖试验
严志洪,杨清山
(莆田市秀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 莆田 351100)
蝾螺是热带、亚热带海洋品种,是一种较大型的经济螺类。前几年,鲍鱼养殖不景气,许多养殖户转行,导致原有养鲍的设施闲置。为了利用养鲍海区和设施,开发新的养殖品种,位于海岛的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兴南鲍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本地拥有野生角蝾螺资源优势,在福建省第一大离岸岛——南日岛浮屿海区开展角蝾螺养殖试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角蝾螺浅海筏式吊笼养殖方法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1.1 养殖地点
养殖区位于莆田市南日岛浮屿海区,周边无工业污染,无明显的生活污水排入,无溪河水注入。海水水深超过6 m,水质达到一、二类海水标准,海水盐度保持在30以上,水温在9~30℃之间,透明度1 m以上,潮流畅通,流速为0.5~1.5 m/s。
1.2 养殖设施
在原有鲍鱼养殖鱼排(3 m×3 m)上养殖角蝾螺4口鱼排,每口鱼排吊养角蝾螺16串养殖笼,每串为孔径1.5 cm的鲍鱼养殖塑料箱(40 cm×30 cm×12 cm)5层叠加的养殖笼。
2.1 螺苗放养
2.1.1 螺苗选择春季从南日岛自然海区中挑选壳高2.5~4.0 cm、外壳完整、活力强的野生角蝾螺1.28万粒作为养殖种苗。
2.1.2 螺苗投放投放前,把角蝾螺种苗按照不同规格分为3类,再用30 mg/L的聚维酮碘进行药浴10 min。根据不同规格分别在鲍鱼养殖塑料箱中每层一次性投入角蝾螺30、40、50粒。
2.2 养殖管理
2.2.1 饵料投喂投喂本地养殖的新鲜海带和无霉变的干海带、紫菜,切碎后投喂,干海带、紫菜需浸泡3~5 h。高温期勤投,2 d投1次饵料,每次少投,投喂量保持在清理时基本无残饵为宜;其他季节根据水温、摄食情况和饵料品种酌情投喂,一般鲜海带4~5 d投喂1次、干海带、紫菜3~4 d投喂1次。
2.2.2 赤潮防范赤潮发生时,及时下沉养殖笼至水面下4 m或更深的水层,同时,停止投喂饵料,直到赤潮生物消亡、海水恢复正常时重新投喂饵料。
2.2.3 病害防治对养殖笼和工具定期用聚维酮碘消毒,每次投喂饵料前,彻底清理残饵和死亡动物。整个养殖过程没有出现明显的病害。
2.2.4 其他管理做好养殖生产记录,收集死亡动物、废弃物于岸上无害化处理。台风来临前要加固鱼排,减少投喂量。
3.1 养殖效果
经过15个月的养殖,角蝾螺普遍生长到75 g以上,开始收获上市,共收获蝾螺约1.2万粒,重量1 200 kg,成活率约93%。
3.2 养殖效益
3.2.1 养殖收入角蝾螺售价平均80元/kg,计产值9.6万元。
3.2.2 养殖支出角蝾螺种苗费用1.3万元,饵料费用1万元,人工费用2万元,租金0.5万元,药品、燃油等其他费用0.3万元,计5.1万元。
3.2.3 养殖效益4口鱼排养殖收入9.6万元,养殖支出5.1万元,毛利润为4.5万元。平均每口鱼排利润1.125万元。
利用现有大量闲置的鲍鱼养殖设施进行角蝾螺养殖是可行的,既利用了宝贵的湾内浅海资源,又为养殖户开辟了新的贝类养殖品种。
角蝾螺养殖过程没有出现过明显的病害现象可能与种苗质量好、养殖密度不高有关。随着蝾螺养殖的继续开展,要进行适宜的养殖密度和病害防治研究。
目前,角蝾螺养殖种苗是来自野生资源,随着蝾螺养殖规模的扩大,可以进行蝾螺人工育苗试验。同时,探索将蝾螺苗工厂化培育为2.5 cm以上的种苗技术,为海区养殖提供适宜的蝾螺种苗。
蝾螺在鲍鱼养殖塑料箱中养殖成功,下一步可以进行底播养殖,促进海洋牧场开发。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2.005
2016-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