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鲁妙 (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农技站 311835)
寿建尧 (浙江省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11800)
影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因素分析和对策探讨
陈鲁妙 (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农技站 311835)
寿建尧 (浙江省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11800)
在过去家庭联产承包制落实时,曾激发了广大农民空前的种粮积极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种粮的比较效益及其占比不断下降,低小散的农业经营格局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现从诸暨市店口镇基层农技工作者的视角,分析了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农业技术推广;影响因素;对策建议;店口镇
店口镇位于浙江省诸暨市北部,东连绍兴,北接萧山,坐拥白塔湖国家湿地和杭坞山两大山水资源。区域面积106 km2,辖17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常住人口11.4万人,其中外来人口5.3万人;现有耕地面积2400hm2,其中水田面积2200hm2,常年单季晚稻种植面积1 733hm2,每667hm2产量650kg左右,是诸暨市主要产粮乡镇。201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4亿元,财政总收入1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 608元,成功入围2015年“浙江最具吸引力小城市”十佳。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一方面国家及各级农业科研部门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精力,研制了许多新品种、新农机、新药剂及各种栽培模式等成果;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经营规模低小散,乡镇一级的农技推广力量严重不足,造成大量的农业科研成果不能应用或应用率不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现从基层农技工作者的视角,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店口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
1.1 农业种植规模小
目前,各地农业生产模式还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模式,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而分散,既不利于农作物的田间管理,也不利于农业技术(如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等)的应用。据统计,诸暨市店口镇2015年拥有水田面积2160hm2,3.33hm2以上规模种粮大户33户,共承包及流转面积235.2hm2,承包及流转面积仅占全镇水田面积的10.8%。
1.2 农业种植比较效益低
目前,由于农民土地经营规模小、产值低,加上种粮的比较效益本身就低,所以种粮收益占农户家庭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小,甚至可忽略不计。以店口镇为例,一般农户种植的农田都是按每人266.67~333.34m2分配的口粮田,自己种点口粮,平时去企业上班或经商为主,没有太多精力、条件、愿望去应用新技术、新措施。
1.3 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文化水平低、年龄老化
目前,农村的年轻人或去企业打工,或经商办企业,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而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或妇女,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年龄又偏大,同时,他们的科技意识不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差,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例如店口镇2015年33户种粮大户中,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44岁,平均年龄58.5岁,文化程度大多是初中以下,甚至还有文盲2人。
1.4 乡镇农技推广力量严重不足
目前,诸暨市县(市)级以上各级农技科研部门人员配备齐整、业务分工明确,但到乡镇一级则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粮油、农机、特产、水产等业务线人员配备不齐,产粮乡镇粮油线人员配备不足。按诸暨市“三位一体”镇乡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农技人员配置要求:店口镇应有粮油2人(0.17万公顷以上配2人),农机2人(4万动力以上配2人),果蔬茶桑1人,水产1人,合计6人。但大部分乡镇的农技员都是身兼数职,疲于应付上级各个站(所)业务,时不时还要参加“拆违”、“五水共治”等中心工作。例如店口镇现有的1名农技人员,不但要负责业务条线上的工作,还要承担农业局各科室非技术性的行政工作,甚至还要参与乡镇的中心工作。
1.5 村级推广力量完全断层
一是村级干部三年一换届,拼村后村级规模增大,大部分分管农业的村干部不熟悉本村农业实际情况、不懂农业科学知识;二是村级干部思想上大多不太重视农业生产;三是原来村级的农科户因经费不落实等原因早已不复存在,造成乡镇农技人员需要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农户的局面。
1.6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现新进乡镇农技推广队伍的人员专业对口的较少,大多是转行过来的外专业人员,而原有的技术人员又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多样化发展的要求。
1.7 科学研究与生产需求不对称
农民需要的是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的技术,而一些科研成果往往过于细化、量化、规范化,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造成相关技术很难有效推广。例如,对水稻高产栽培研究,农民不可能先进行繁琐的测定再进行施肥。
2.1 扩大种粮规模
针对经营农户多、规模小、把种粮作为副业的实际情况,要结合当地实际,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采取反租倒包、股份合作、租赁经营等方式,实现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有序流转,使相对连片的地块集中到种粮大户手中,实行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从业余种粮转变为职业种粮,从没积极性、没条件应用农业新技术转变为主动学习新技术和创造条件应用新技术。
2.2 补强乡镇推动量短板
一是尽力减少乡镇农技人员非业务性的行政工作,保证农技人员有时间和精力搞好本职工作。二是加强技术培训。乡镇农技人员接触实际多,接受理论少,何况现在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发展较快,要求基层农技员有较宽的知识面和知识更新度。因此,各级上级部门要提供机会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农业新知识的培训。三是对缺岗严重的乡镇,上级部门一定要督促基层配好人员,且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性。
2.3 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
在扩大经营规模、种粮由副业变成主业的基础上,各级农业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粮农的文化素质及农业新技术新农机应用的培训,使他们既能享受新技术带来的好处,又能成为新技术推广的带头人、示范员。
2.4 种粮激励政策要具有操作性、实效性
多年来实施的规模种粮大户种粮补贴,对提高种粮大户的种粮积极性有一定的帮助,但乡镇对连片种植的晚稻、单季晚稻存在核实难的问题,牵制了乡镇农技人员大量的精力,给其工作造成了很大压力,因此建议参照国家相关粮食直补政策对本市种粮大户进行种粮补贴。另外,目前对于农户的耕地补贴虽然种类较多,但金额普遍不高,对地力保护、提高种粮积极性的作用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建议把这些资金整合起来用于农业生产环境改善,例如,每年可选择不同的田块进行沟渠改造。
2.5 不要把惠农政策变成基层的负担
各级制定政策的领导要多下基层听取基层农技人员的心声,不要把好的惠农政策变成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负担。如政策性农业保险本是一项惠农护农的好政策,但上级以任务的形式下达到基层,而乡镇农技人员又不能把任务分解到村一级,而要直接面对种粮农户,但对种粮农户又不可能下达任务,从而好的政策变成了乡镇农技人员无形的工作压力。
2.6 恢复建立村级农科人员队伍
可在种植养殖大户中挑选年纪较轻、文化较高、综合素质相对较好的人员充实到村级农科人员队伍中,并保证他们能在农业科普活动中取得一定的报酬,使其真正成为农技成果应用的实践者、带头人。
2016-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