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沟县农牧局 沈红丽
小麦发黄死苗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扶沟县农牧局 沈红丽
(一)症状
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很多地区连日阴雨,持续低温,光照时间少,小麦苗情整体较弱,受低温冻害影响表现出黄叶。
(二)防止措施
寒流到来前加强管理,喷施叶面肥。
(一)症状
干旱造成小麦发黄是指当小麦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难以补偿蒸腾消耗时,小麦体内水分收支平衡失调,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变黄,严重时死亡。田间表现为整个麦田发黄较一致,分蘖慢,叶色灰绿,生长缓慢或停滞,新叶短小,根小而细。
(二)防止措施
抢墒播种,及时浇封冻水。
(一)症状
玉米收获后秸秆还田不当,致使耕层不足20 cm,有的还不配施氮肥,这样,便使田间部分小麦出苗后根系扎在疏松秸秆上,难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造成秸秆腐熟与麦苗生长争水争肥。并且有些地区一直没有小麦追肥的习惯,小麦黄化减产在所难免。
(二)防止措施
秸秆切碎后一定要镇压保墒,防止出现中空,直接影响小麦苗期的营养。要及时补施氮肥,最好在年前补施氮肥。
(一)小麦缺氮型发黄
1.症状:由于播种过早﹑基肥施得不足或基肥中含氮量低,导致小麦叶片发黄。
2.防止措施:这种情况应在小麦返青期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左右,起身期或拔节期每667 m2再追施尿素12~15 kg。
(二)小麦缺磷型发黄
1.症状:小麦基肥中磷肥施量不足或土壤中缺磷,常使小麦缺磷发黄。田间表现为:次生根极少,分蘖少,叶色暗绿,叶尖黄。
2.防止措施:当小麦苗缺磷时,每667 m2可追施磷酸二铵10 kg或过磷酸钙45~50 kg。
(一)症状
小麦的播种适宜深度为3~5 cm,如果超过了5 cm,那么即使能出苗,也是赖苗。如果是旱天,若能出苗,但出的苗长势弱﹑黄﹑分蘖率偏少;如果遇到涝天,会出现大面积的死苗现象。
(二)防止措施
发病轻的田块,抓紧到农技部门买药喷洒,既要生根壮苗,又要杀菌,两者配合施用较好。部分死亡太多的田块,应抓紧时间补种。
上茬作物的除草剂药害,例如上茬作物为玉米,玉米除草剂莠去津的用量较大,也会引起小麦苗发黄现象。
(一)虫害
麦蚜和麦蜘蛛吸出叶片汁液而造成的叶片发黄,主要发生在越冬期前后。
1.麦蚜防治方法:适期冬灌和早春划锄镇压,减少冬春季麦蚜的繁殖基数;保护利用天敌,实行小麦—油菜﹑小麦—绿肥间作种植,增加天敌数量,并诱集天敌向麦株转移;返青期肥水要避开瓢虫产卵盛期,保护瓢虫卵和幼虫;严格掌握害虫防治指标和天敌利用指标,减轻对天敌的杀伤。药剂防治:可用2.5%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3%天达啶虫脒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效可达95%;每667 m2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0~12 g,对水15~30 kg喷雾,防效达90%,对天敌基本无害;或用尿洗合剂(尿素洗衣粉和水之比为1:1:300~500)喷雾,具有较好的灭蚜效果。
2.麦蜘蛛的防治方法:要加强农业防治措施,重视田间虫情监测,及时发现,争取早治,消灭在点片时期。一是拌种,每667 m2用75%甲拌磷(3911)乳油100~200 mL,对水5 kg,拌50 kg麦种,对两种麦蜘蛛防效均较理想。二是田间喷粉,用3%混灭威粉剂,或1.5%乐果粉剂,或1.5%甲基1605粉剂,每667 m2用量1.5~2 kg。三是田间喷雾,用40%氧化乐果乳油2 000倍液,或40%三氯杀螨醇乳油1 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2 000倍液,每667 m2喷施75 kg药液。
(二)小麦病害
小麦病害主要有叶枯病﹑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它们都是真菌病害,发病初期都能使叶片发黄。
1.小麦叶枯病:喜低温高湿环境,如有小雨时传播较快,更容易发生和流行。
小麦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初发病叶片上生长出卵圆形淡黄色至淡绿色小斑,后期形成黄褐色大斑块,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枯死逐渐向上发展,在晚秋及早春,病菌侵入寄主根冠,下部叶片枯死,致使植株衰弱,甚至死亡。防治方法:用恶霉灵(治病)+苯·丙(壮苗治病)+生根剂(养根)+芸薹素(防冻害)+磷酸二氢钾(壮苗)喷雾防治。
2.小麦纹枯病:每667 m2可用12.5%禾果利20 g,或20%井冈霉素50 g对水50 kg进行茎基喷雾防治。
3.小麦全蚀病:严格检疫制度,禁止从病区调种, 严禁发病田自留种,严禁病残体直接还田。最好高茬收割,把病茬病秆清除,以减少菌源。增施腐熟有机肥和生物菌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益菌治菌,修复土壤,克服重茬障碍。深耕细作,深耕将遗留在土壤表层病原物深埋,有效地消灭病菌。实行轮作倒茬,发病田可与花生﹑棉花等双子叶作物轮作,切断菌源积累。苗期喷药:年前11月和翌年返青期各喷1次。防治方法:每667 m2用20%三唑酮50 mL(20~30 g禾果利)+5%井冈霉素15 g(甲霜咯菌晴20 mL),对水30 kg,顺垄喷雾将药液喷至茎基部,可有效控制全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