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明星 胡英清 邱 团 韩 羽
中国景区青少年营地教育设计研究*
莫明星 胡英清 邱 团 韩 羽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2)
文章分析当前中国景区、青少年及营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中国景区营地教育的发展优势及机遇,借鉴国外营地教育先进理念,提出旅游+体育+教育三者以安全第一、融合共赢、因地制宜、等级联盟等理念进行跨界融合,依托景区的自然资源,开展营地教育,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形成中国景区青少年营地教育产业链,以服务于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的需求,为自然风景区由观光型转变为休闲度假型提供参考。
景区;营地教育;设计
20世纪 90年代初,孙云晓的一篇《夏令营的较量》,通过描写中日两国孩子在内蒙古的一次户外夏令营活动中的不同表现,暴露出中国教育的薄弱环节,由此揭开了中国素质教育的序幕[1]。青少年营地教育是实现“全民健身工程”的新举措,为青少年开辟了新的教育活动空间和方式,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力补充。依托景区的旅游资源,实现营地教育的生活化,通过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孩子走进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玩中探索自我,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景区青少年营地教育的开展,必将带动更多的青少年走入景区中,增强景区产品的体验性和参与性。
参照1998年美国露营协会对于营地教育的定义,结合中国的实际,笔者认为:景区营地教育是指依托景区的旅游资源,以团队为主要形式,采用旅游+体育+教育的模式,以自然科普、传统体育项目、户外实践、文化艺术、趣味比赛、为内容,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体验式学习,为青少年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帮助青少年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最终达到生理、心理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成长。
营地教育起源于美国1885年在纽约城郊举行的YCA露营活动,随后在发达国家迅速普及。经过近150年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营地教育日趋成熟,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完善的产业服务。营地教育在帮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培养品格与领导力、创新能力以及21世纪学习能力上效果显著,因此影响了很多人的成长,罗斯福、克林顿、小布什、比尔盖茨等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发达国家的营地教育针对孩子生病疗养、生活习惯改善、各种运动特色、艺术特色等内容设置了课程体系。在美国,以体育运动、创作类和户外技能类为主要课程内容。在日本,营地教育依据国外营地教育经验,结合本国特点,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营地教育理念: 促进青少年建立本国风土的自然观,在此基础上理解和传承日本文化、日本精神[2],青少年营地教育以“自然教育”为主题,提供各种户外自然教育、传统教育、人文社科教育、手工制作教育等。
发达国家营地类别细化,按主题可分为运动型、科技型、艺术型;按人口特征有性别、年龄等要素分类;按技术分为日间营、周末营地、寒暑假营地;按生源可分为国际营、本地营;对客户需要进行细化可分为减肥营、多动症儿童营和童子军等。
就营地场地而言,许多国家公园成了营地教育的场所,如日本奉行把最好的留给孩子体验的理念,几乎涉及青少年营地教育的基地都占据了该国最好的风光地段和最佳的观景位置,日本有3000个营地,遍布日本全境,几乎免费,每年90%以上的青少年参与。其他发达国家营地数量更多,其中美国有1.2万个营地,每年为 1000 万青少年提供营会和营队活动,复购率达65%,80%以上青少年参加过营地教育,64%的女CEO参加过女童军的营地教育;俄罗斯有5.5万个营地,每年为 600 万青少年提供服务[3]。
发达国家营地文化浓厚,有很多国家将营地教育纳入了中小学生的学分课程体系,每个学生每学期必须有5天的营地生活学分。日本文部科学省至20世纪60年代起,在小学至高中推行自然体验,小学每学年修学旅行总课时达35课时。
中国景区青少年营地教育涉及景区、青少年及营地教育三方,三者分属不同领域,但进行跨界融合可形成新的产业链,发展具有不同的问题,需分析其痛症,才便于对症下药。
3.1.1 中国景区存在观光型多、体验性弱、二次消费少、回头率低等突出问题。
从旅游资源上看,传统的旅游资源主要有自然旅游、人文旅游资源,这两类资源都属于观光性旅游资源。从景区等级上看,目前国家将旅游景区按照质量等级进行划分,共分为五级,从高到低依次为:5A、4A、3A、2A、1A级。从表1看出,我国旅游景区呈橄榄球式发展,在全国7000多A级景区中,5A级和1A级数量较少,2A-4A级景区居多。从5A级景区看(详看表2),观光型景区高达89%。目前,国内游客主要目的地指向为A级以上景区,门票收入为景区收入主要来源,当前我国大部分5A级景区门票收入占景区收入比重超过40%,最高超过90%。从表1中发现,5A级景区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其平均接待人次是其他A级景区平均接待人次的3.35倍,平均收入是其他A级景区平均收入的6倍,可见,垄断旅游资源(5A级景区)优势明显,优势旅游资源(4A级)经营尚可,但一般旅游资源(3A以下及尚未评定A级的观光型景区)生存艰难。
表1 中国A级景区情况一览表(截止2015年8月,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整理)
景区等级数量(家)接待总人次(亿)平均接待总人次(万)总收入(亿元)平均收入(元) 5A2016.6亿378万10866亿 4A204613.5亿66万12896558万 3A24175.8亿24万4462100万 2A18492.9亿16万164947万 1A1170.1亿6.6万3249万
3.1.2 中国景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观光型景区特色不鲜明,可替代的旅游资源多;其次,观光型景区体验性弱,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很难吸引游客停留,因游客进入到景区二次消费少,更难吸引回头客,因此景区主要收入源自于门票,单一的景区门票收入难以支持景区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可替代性和体验性弱最终导致的是很多景区进行的是一次性生意,往往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导致景区的市场美誉度下降。产品、市场单一、体验性差,无法满足游客希望景区可看、好看、回头看的消费需求,因此低A级景区和尚未评定级别的观光型景区的生存状况会越来越艰难。
3.1.3 中国青少年普遍存在自然缺失、亚健康率高等问题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下一代,其身心是否健康关乎自身的发展、家庭的幸福、民族的复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生活在水泥森林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常见的问题,对大自然的认知少之又少。美国作家Richard Louv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提出“自然缺失症”的概念,脱离了自然环境,可能会导致儿童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4]。再者,中国青少年的亚健康率、肥胖率、近视率等问题突出,体质状况不容乐观,这与电子科技产品使用过多、运动量少有很大的关系[5]。同时,当下的青少年因独生子女的大环境,易缺乏合作精神、创造力和责任感,不善与人沟通,亲子关系淡漠。因此,如何帮助孩子更快地学会适应环境,在实践中加深对于合作、沟通、创新的理解亟待解决。优秀青年的培养,仅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不够的。
3.1.4 中国营地教育存在资金投入薄弱、精品营地数量不足、管理及技术人才缺乏、季节性强资源闲置浪费等问题
营地教育在国外有150多年的发展历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而在中国内陆,营地教育起步晚,起点高,存在问题较多。据北京营地文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国自营营地55处,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以民营企业为主,年度运营金额大多在50万以下,小微企业居多,如万科资金比较雄厚能有专属营地的不多,多多拓展训练基地转换而来,精品营地数量不足。2013 年,我国高中在校人数 2447 万人、初中 3234 万人、小学 8500 万人、学前教育在校人数 3895 万人,合计近 2 亿人,不足200个的国家级青少年户外营地教育基地无法满足2亿多的青少年进行营地教育的需求,对比美国目前 100 万青少年配比1.2万 个营地的渗透度,远远不够。同时,调查显示以为存在人才缺乏问题的人数比例达到了72.5%,目前国内从事营地教育的人多为户外达人、拓展训练师转型,活动组织偏游乐为主,教育属性不突出。国内目前的主题营主要为周末主题营和寒暑假营,其中主推寒暑假,因此营地教育淡旺季明显,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导致营地教育基地闲置问题突出,不利于。维护和使用的同时,对于管理执行团队的构建培养亦是不利的因此营地教育维护和运营成本较高,导致客单价也较高,在5000元左右,无法实现营地教育的大众化。
目前国内也有机构开始与旅游度假区合作开展营地教育,如福建福州市旗山飞越丛林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该项目由福建森林人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引入,并将户外体验项目建在闽侯旗山森林温泉度假村,在树上进行的探险项目为主,以在玩耍中得到锻炼, 挑战自我,超越真我为理念[6],偏体验为主,教育点不足。当然,亦有一些机构引入国外营地教育的课程及方法,但如何针对中国青少年的情况实现营地教育特色化和本土化值得思考。
虽然中国的景区、青少年及营地教育都存在各自的问题,亦存在国际营地教育机构的威胁,但是在市场需求、政策的推动和支持下,如能三者能有机融合,实现本土化、特色化,景区营地教育可释放出无可比拟的优势。
3.2.1 中国景区青少营地教育发展机遇
3.2.1.1政策利好,人才培养体系形成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进华司长曾说:仅有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融合社会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完整的教育,而社会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营地教育,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软素质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7]。国务院发布的《国民休闲旅游纲要》(2013)和《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明确提出了研学旅行的要求;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大学校体育工作、加大体育旅游发展力度;2016年,教育部网站发布了《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游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并对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和组织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中学生的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8]。景区青少年营地教育作为研学旅行的升级产品,可以将政策落到实处,有效实现旅游+,对旅游、体育、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产业链,互利共赢。
在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2015年中国成立中国营地教育联盟,2016年中国登山协会建立了营地标准、师资、指导员培训体系。其实,中国登山协会自从2015年起,就定期举办营地管理员培训班,目前已经是第3期;就营地实操服务人才的培训,今年将举办20期左右的营地指导员培训班,从管理及操作层面构建青少年户外营地服务体系,保证营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高校设置营地教育专业或者在体育类专业中融入营地教育的相关课程,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9]。
3.2.1.2资源丰富,新科技助力转型
我国旅游景区数量已达26000多家,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民俗风情应有尽有,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分布地域广,涵盖了全国的31个省市,全域旅游的实现指日可待。且国家注重景区对先进科技的应用,2015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4A级以上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实现免费Wi-Fi(无线局域网)、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在全国打造1万家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这些为营地教育的基地建设和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2.2 中国景区青少年营地教育发展优势
3.2.2.1实现多方共赢新举措
在观光型景区植入营地教育产品,结合景区原有的旅游资源,融入当地文化,设计主题性营地教育,一方面可解决我国营地教育基地数量不足、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实现轻投资、设施全、服务好、数量足、单价低的目标,以此实现青少年营地教育大众化、常态化;另一方面,可解决景区体验性、参与性不足的问题,以此开拓客源市场,实现景区综合性开发。
3.2.2.2青少年综合素质提高
景区营地教育,对于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塑造青少年的优秀品格大有裨益。营地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步进行,可以完善我国教育体系。在景区中进行营地教育,青少年在纵情山水之余,在营地中参与形式多样的户外活动,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乐中炼,让青少年完成“体验-体会—体悟—体现”的四个过程,可有效提高青少年独立活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环保意识、创造力等综合素质。
基于中国景区、营地和青少年存在的问题,结合其跨界融合的优势及机遇,借鉴发达国家营地教育的先进理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景区青少年营地教育中国本土化、特色化。
以景区青少年营地教育将旅游、体育、教育三者融合,以此让传统变得时尚,让文化变得可爱,让自然可以接触,让学习变得有趣,让运动变得生动,让营地教育进入生活;让景区可停留、可体验、可回味,从而吸引回头看。最终形成产业链,实现其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4.2.1 安全第一
户外有风险,教育需谨慎。因此,不管是技能提升类还是心智成长类营地教育项目的开展必须以安全为前提,需要政府、景区营地、家庭共同为青少年营地教育的安全保驾护航。就政府而言,需尽快出台统一的营地教育规范标准,其中包括项目课程设计、食宿标准、服务流程以及风险管控等内容,可借鉴A级景区的评定,根据国家标准对景区营地教育进行资质认证并建立评价体系,开展级别评定、监督、指导、整治并通报信息,引导营地教育产业安全、健康、有序的发展。就景区营地而言,强化团队安全意识,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除了在营地导师和营员配比上坚持1:5-7之外,规范和透明也是促进营地教育安全及效果的重要环节,可结合新媒体和新科技对青少年进行实时监控。就家长而言,详细了解景区营地教育的资质、理念和活动安排,综合评估孩子身体素质,科学选择适合孩子的项目至关重要。
4.2.2 融合共赢
从资源的融合上,将旅游、体育、教育实现有效融合,形成产业链,实现社会及经济效益;从机构融合上,实现政府、景区、保险、学校、家庭联动融合;从营地导师构成融合上,专兼职联合培养,除了专职营地管理及技术人才的培养,导游、教师、医生、救生员、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经过营地指导员培训后选拔成立人才库,就近随时抽调,同时可以考虑在专职营地导师的指导监护下,以高级勋章青少年老营员带小营员的方式进行人才的培养;从营地教育产品融合上,自然、文化、历史、体育、科技、比赛实现点线面覆盖。
4.2.3 因地制宜
从市内景区和综合景区进行划分,实现传统文化,现代解读;传统资源,现代产品;传统产品,现代市场。针对市内景区,以日营的形式开展,青少年就近进行体验。充分挖掘本景区及其所在地区的资源特色进行课程设计,实现一营一主题,如以水体资源为主要旅游资源的景区可将水上项目作为主要课程内容,以文物历史为主要旅游资源的景区可将当地文化历史作为主要课程内容,以民族风情为主要旅游资源的景区可将民族手工作为主要课程内容,以地形生物为旅游资源的景区可将户外技能作为主要课程内容,没有突出特色资源的景区可将生活常识、定向寻宝、传统体育、趣味比赛等作为主要课程内容。针对综合景区,可以开展周末营及寒暑假营地,将自然探索、文化艺术、户外技能、趣味比赛、传统体育等内容整合串联起来。
4.2.4 等级联盟
本区域内景区营地进行联盟,互认等级勋章,实现一营一主题、一营一等级、一营一勋章,青少年根据自身的综合素质,利用课余时间选择就近的景区营地教育基地学习基础技能,通过营地导师的观察、考核、认证后,青少年可获得相应等级的勋章。青少年学习高一级的营地教育需前往综合性景区进行定期课程学习,通过获得相应等级勋章。在区域营地联盟中定期进行营地教育比赛,选拔培养营地教育人才库。
景区营地教育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点亮了景区发展的新方向。旅游、体育、教育强强联合,实现中国营地教育特色化发展,任重道远。随着中国营地联盟的建立,正如启行营地教育的创始人赵蔚女士所说:“中国营地教育起步晚,起点高,正融入世界营地的大家庭中”,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在借鉴国外营地教育先进理念的同时,需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青少年的实际出发,实现中国营地教育产品的本土化和特色化,将旅游、体育、教育三者相融合,实现跨界合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将是一个冉冉升起利国利民的朝阳产业。
[1]顾晓芳.营地教育破题中国教育改革——首届中国国际营地教育研讨会举行[EB/OL].[2014-04-11]. http: //edu.163.com /keywords /8 /2/84255730655980b2783498984e2d56fd655980b265399769 /1.html.2014-04-11.
[2]李凌.青少年户外体验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重庆: 西南大学,2006.
[3]薛保红,南燕.发达国家营地教育发展及其启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6).
[4][美]理查德·洛夫 著.自然之友.王西敏 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8(1).
[5] 张晓玲.“万科学校”起航 看地产商如何构建多元化教育体系[N].21世纪经济报,2015-06-19.
[6] 中国登山协会.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夏令营福建站侧记[EB/OL].2015-7-24.
[7]颜晓芳.营地教育破题中国教育改革——首届中国国家营地教育研讨会举行[EB/OL].网易教育,2014-04-11.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http://www.moe.edu.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612/t20161219_292360.html[EB/OL].2016-12-
[9] 中国登山协会[EB/OL].http://cmasports.sport.org.cn/sshd/xhgg/2017-05-04/519420.html[EB/OL].2017-05-04.
[10] 颜晓芳.营地教育破题中国教育改革——首届中国国家营地教育研讨会举行[EB/OL].网易教育,2014-04-11.
On the Designing of Youth Camp Education in Scenic Sports in China
MO Mingxing,etal.
(Guangxi College of Spo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Nanning 530002, Guangxi, China)
基金项目: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体育旅游产业化发展下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特色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XGZJG2016B076;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校级教改课题:《户外旅游视阈下导游实务课程教学与创新-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项目编号:2014JGY09。
莫明星(1987-),广西南宁人,讲师,研究方向:休闲旅游。
胡英清(1963-),广西南宁人,教授,校长,研究方向:休闲旅游、运动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