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视域下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与思考

2017-02-01 11:03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双师院校高职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工学院,安徽 合肥230011)

中国高校职业教育开展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张很快。然而,受限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也难以进一步发展。因此,切实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阶段的重中之重。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人力资源保证。基于此,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要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1]。因而,教育部、各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其中教学团队建设是子项目之一。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其二级学院环境与化工学院的化工技术类专业群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本文以此团队经验为例系统探讨高职教学团队建设。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

教学团队,是指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技能互补而又相互协作、沟通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2]。而高职教育的教学团队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具有结构双元性、职责多重性、行为复合性、发展协同性四大组织特征。具体如下:

(一)结构双元性

近年来形成的共识是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结构的核心特征是双元性,即双师。目前主流研究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两种提法。“双师素质”比较侧重教师个体,即要求高职院校教师既要有高等教育教学能力,又要有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能力。目前安徽省教育厅在这个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出台了安徽省高职院校双师素质认定办法。办法中将“双师素质”分为初、中、高三级,规定每级的认定标准。基本的思路是:依据高教系列职称+非高教系列职称或者相关职业证书+实践工作年限分别制定各等级“双师素质”标准。而“双师结构”更多的是强调团队整体,即要求整个教学团队整体上具有“双师素质”。“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即教学团队成员如全部具有“双师素质”,那么整个教学团队肯定具有双师结构,但“双师结构”的团队不一定要求每个成员都具有“双师素质”,也可以是由专业教师+若干来自相关行业企业、政府相关部门(部分专业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能兼职教师构成。

图1 “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逻辑关系图

(二)职责多重性

高等学校教师作为个体有三大职责,人才培养,创新研究,服务社会。同样,作为教学团队的整体而言,其职责更是如此。高职教育隶属于高等教育,因而同样具有三大核心职责。然而高职又有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属性,即职业性: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的是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体现职业性特点;在创新研究方面侧重教学方面研究,注重专业建设,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产教融合打造校内外基地等;在服务社会方面主要是通过开展应用研究服务地方发展,在职培训提升产业工人素质等。

(三)行为复合性

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同样要求高职教育的教学团队的教学行为上也要体现职业性,对教学活动的要求更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工学结合、教学做结合和教学与研究结合。工学结合指的是团队成员要结合新技术发展方向,定期下企业一线锻炼,参加企业技术开发,充实、更新专业知识,提升实践工作能力,保证教学的先进性和有效性。教学做结合是指团队成员在教学行为中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情景化工作任务的完成(或项目的实施)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同时提高理论素养和实践工作能力。教学与研究结合指的是团队成员在教学行为中要衔接应用技术研究。总之,高职教学团队的教学行为具有工学结合,教学做结合和教学与研究结合三种复合性。

(四)发展协同性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中的专兼职教师需要通过技能互补、协同合作育人。高职教育中无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优化等宏观性教学研究工作,还是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开发、教学做一体化教材的开发、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学资源库的开发等微观层面教学研究工作,都需要团队成员相互协同、通过技能互补共同完成。专兼职教师的侧重点不同,本校专职教师侧重理论教学,非本校兼职教师侧重实践教学。因而,在协同合作育人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个体要树立协同合作的意识,在协同机制下,专职教师向兼职教师传授教育教学经验,指导其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兼职教师则在实践教学、技术开发方面帮助提升专业教师,两者协同推进专业建设,培养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团队的分类

综合有关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发现,根据建设对象不同,教学团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专业,或者专业群为建设对象[2],一类是以课程,或者课程群为建设对象[2]。两种教学团队的成员组成、功能、职责等存在显著的不同。具体如下:

(一)专业(群)教学团队

专业或者专业群教学团队以高职专业目录里面的专业群(本科院校是以学科来划分的专业群),或者单一专业为建设对象,围绕若干个或者某个专业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这种团队是宏观层面的教学团队,适合于师资力量薄弱的高职专业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在国家示范职业院校建设的2006-2011年期间,教育部在教高2006年14号文《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要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1]。

(二)课程(群)教学团队

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补充和加强,课程或者课程群教学团队开始出现。这种教学团队以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某个课程或者系列课程为建设对象,一般都是核心课程。相比专业(群)教学团队,课程(群)教学团队可以认为是微观层面的。这种教学团队成员的学科教育背景一般相同,主要侧重课程的教学改革,如教学设计,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显而易见的是,这种教学团队适合师资力量强的高职院校,也就是近几年高职院校开始内涵建设期间才开始出现。如2016年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中支持的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其中专业(群)教学团队占34个,课程(群)教学团队占29个,充分说明课程(群)教学团队已经逐渐得到重视。

三、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存在的突出问题

缺乏相关法律和法规支持;目前,全职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的能工巧匠进入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想举措,但在目前法律法规政策下操作比较困难,具体表现在[3,4]:目前高校招聘教师一般都有较高学历要求,基本上是硕士以上,而来自企业能工巧匠一般学历很难满足;其次,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招聘教师的人事权仍然在上级主管部门,一般要通过先笔试+后面试的程序考核,而许多来自企业的能工巧匠由于长时间脱离书本,造成很难通过笔试关。因而,通过如此一刀切的方法引进来源于企业的能工巧匠进入高职教师队伍显得较为困难,迫切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制定相关支持政策,支持高职院校能顺利的全职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进入教学团队。

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由于以上的原因,来自企业的能工巧匠主要采取的是兼职形式参与教学团队的工作,这必然需要企业的支持。但是,现实是企业普遍不热心参与此类工作,究其原因如下:首先,目前国家未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责做出明确规定,而西方发达国家,如德国就有强制性法律法规要求,德国的《职业教育法》里面鼓励中小企业办职业学校,小企业如接受学生职业培训,可向政府申请一定数额的补贴。另外,德国的《职业教育学习位置促进法》也规定,如用人单位提供的实习岗位的数量比求职人数少于12.5%时,将征收一定比例的职业教育费。

兼职教师岗位管理困难;由于兼职教师的人事管理权限不在高职院校,造成很难对兼职教师进行有效管理。另外一方面,部分需要兼职教师的岗位也只需短期工作,很难用专职教师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目前,很少高职院校有统一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许多高职院校甚至直接将兼职教师的管理职能下放到二级学院(或系)。管理职能的缺失造成兼职教师不易融入教学团队,也难以组织培训提升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充分发挥其作用。

四、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

“双师”素质教师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和着力点。针对现阶段教学团队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工学院依据“制度保证、权责一体、内培外引、双向建设”的原则,制定“引进与聘用、送出去、下一线、传帮带”策略,着力建设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如图2所示。具体如下:

图2 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规划示意图

(一)引聘结合,拓宽教学团队来源

“引进”一方面指的是从生产一线引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带头人或者实践课教师。如在最近几年的招聘教师的条件上已经开始设置要求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并且特别要求是3年以上生产一线的工作经历,不是内勤,服务类岗位经历。当然,另外一方面,在可能的条件也可以通过引进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

基于目前高校的薪资的吸引力现状,全职引进来自企业、行业专家较为困难,因此,“聘用”主要是针对企业、行业专家等一些难以全职到校的高层次人才,通过聘请担任客座教授的形式,采取讲座,短期讲学等聘用他们做兼职教师。这种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在实际操作中,如学院曾在企业管理课程中进行改革,过去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师是管理专业教师,在最近的一学年中,学院改为聘请相关合作企业高管按照讲座形式授课,授课周期短,教学效果不错;

(二)上送下放,优化教学团队结构

“送出去”主要是针对存量师资力量中的一些实践应用能力强而理论相对薄弱的教师,有计划的选取、选拔其中部分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短期访学,或者攻读学位。目前主要有省教育厅组织的访学计划、学校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等国外院校师资培训协议、部分教师个人考取三种策略。

“下一线”主要是针对存量师资力量中的一些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尤其是一些从高校到高校的年轻教师,有必要下到相关企业生产一线进行挂职锻炼,提高工程实践知识和实践工作能力。目前主要有暑期省培计划,挂职、和学校外派三种策略。

(三)传帮带结合,加强教学团队梯队建设

教学团队的传承是梯队建设的核心。实践经验表明,优秀的教学团队的打造是需要长期的建设和积累,是需要进行梯队建设。“传帮带”主要是团队建设中要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梯队建设原则。以教师名师作为第一层次,专业带头人为第二层次,骨干教师为第三层次,采取层层传帮带的模式开展团队建设。通过系统,全面的指导团队中青年教师,使团队每个成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服务社会能力全面提高。为了强化传帮带,目前学校已经出台了青年教师导师制相关文件,一方面规定教师在晋升高级职称时,必须有指导青年教师经历,另外一方面也规定青年教师在晋升职称时,也必须有2年以上的被指导经历,通过这样的策略来使得传帮带能落地,促进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Z].教高[2006]14号,2006-11.

[2]邵建东.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高等研究,2013(04):99-101.

[3]吴吉东.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视域下的教师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2014(05):8-10.

[4]景有林.关于加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09(06):58-60.

猜你喜欢
双师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