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与流变的情感价值观
——兼论青年农民工临时夫妻现象

2017-02-01 11:0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夫妻农民工价值观

(青岛农业大学,山东 青岛266000)

2014年我国农民工总人数达2.74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有1.68亿人,[1]学界和媒体一直在关注数量庞大的外出农民工婚外性的问题,但鲜有研究将性与情感与婚姻家庭联系起来,这不利于对农民工问题的全面反映。

一、研究现状

早在2006年,风笑天就呼吁学界关注青年农民工的婚姻家庭问题。[2]尹子文在第二代农民工婚姻家庭问题研究中发现:第二代农民工在从农村向城市的转变过程中婚姻家庭生活面临着窘境,在维护家庭稳定和选择定居地方面也存在艰难的抉择。[3]陈利娜的研究中指出,青年农民工的婚姻家庭生活表现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特性,主要原因是社会流动、双重挤压、双重边缘人的身份尴尬、婚姻策略的盲目调整等。[4]

社会学者们对青年农民工的婚姻家庭现象给予了关注,但目前很少从农民工情感角度进行研究,青年农民工情感的研究仍是一个边缘的、零散的领域。针对青年农民工情感状况的研究还没有大范围的问卷调查,对这个群体的情感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清晰、全面的描述,这个庞大的流动群体是否存在社会情感风险尚未形成基本判断;从研究方法上来讲,目前研究缺乏有力的理论研究范式的解释。本文力图用情感社会学的理论研究范式研究青年农民工的情感状况,把情感的主观性与现实性、个体性与社会性结合起来,探究青年农民工情感问题背后的社会结构。

二、研究设计

从情感社会学的角度,我们把情感界定为一种“主观社会现实”。为了问卷调查,我们把抽象概念的“情感”转化为一个变量概念——“情感状况”。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共设计了60个问题,具体题目内容包含了青年农民工的情感价值观、社会情感、婚姻家庭情感、工作情感四个方面,本文只对情感价值观进行分析。

本文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方式,主要资料搜集方式是对随机抽样的农民工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地点是青岛市农民工比较聚集的用工市场、火车站、汽车站、批发市场等地方。调查人员是经过社会调查专业学习和训练的本校社会工作专业大三学生,我们的问卷调查工作从2014年5月开始,6月结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率为80%。其中符合本文所指青年农民工条件的有216份(出生于1980年后,户籍地在农村),青年农民工的基本信息如表1。

表1 调查基本信息

三、研究结果

(一)情感价值观

情感价值观反映人们对情感的看法及态度,以及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情感评价和情感意向。本文通过对青年农民工理想性、环境性、政治性、社会性、经济性以及生活性的情感价值观的调查实证分析,揭示我国社会转型和现代化发展时期青年农民工情感价值观的现状和特点。

表2 情感价值观

1、情感态度的调查

调查对情感的态度主要是考察人们如何看待情感的,情感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如何。我们的调查表明,在216位调查对象中,表示重视情感的人数达182人,占总数的84.3%;表示根本不看重情感的人仅占总数的0.9%,但对情感持无所谓态度的却5.6%,这两项合计为6.5%;另外,还有20人对此问题说不清,占9.3%。关于情感在人生活中的关键性和不可或缺性的调查显示:“人没有爱情、亲情、友情这些情感的支撑就不能活下去”选择非常同意、同意的总数为146人,占67.6%,不同意、很不同意的占25.5%,还有6.9%的选择无所谓。在情感需求在需求体系中的地位的调查中,选择生理需求的占33.8%,比例最高,情感需求的占27.3%,事业需求的占25.9%,交往需求的占11.6%,其他1.4%。在“您最看重的感情”的调查中,选择最看重亲情的占总人数的65.3%,比例最高,选择爱情的36人,占总人数的16.7%,友情的占6.9%,还有占总人数11.1%的选择说不清。

2、情感的隐私性与自由性调查

对情感的隐私性和自由性的看法调查显示:选择非常同意、同意“应当尊重情感生活的隐私性”的人数占88.9%,说明近九成被调查者认同情感的隐私性;选择非常同意、同意“个人的情感是完全自由的”人数总计166人,占总数的76.9%,不同意、很不同意的占18.5%,说明近八成被调查者认同情感的自由性。

3、情感的功利性调查

对情感与利益关系的认识上,“人与人的情感交往应当建立在利益交换的基础上”的调查中,选择非常同意、同意的总计70人,占总数的32.4%,不同意、很不同意的总计124人,占总数的57.4%,无所谓的占10.2%,说明近六成的被调查者反对情感建立在利益交换的基础上,表现出情感的非功利性。

4、对自然的情感调查

对自然的情感态度的调查中,对“人应该崇敬和爱护大自然”的选择非常同意、同意的总计202人,占93.5%,无所谓的占6.0%,只有0.5%选择不同意,九成多的被调查者认同对待自然应该持崇敬和爱护的态度。

5、爱国主义情感的调查

爱国主义感情的调查显示:在“您是否关心中国、菲律宾南海争端这类事情”的调查中,选择了十分关心、比较关心的共计67.6%选择,不很关心的占19.9%,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关心涉及国家利益的中外事件;在“我国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送和返回成功,您对此的反应是”的调查中,感到十分自豪的有146人,占总人数的67.6%,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占1.9%,还有18.5%的选择不清楚,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具有强烈的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

6、社会同情感调查

对社会同情感的调查结果显示:“见到残疾人或乞讨者应给予帮助”选择同意的有87人,占总数的40.3%,选择视情况而定的有118人,占54.6%,还有5.1%的选择不同意。

7、社会正义感调查

对社会正义感的调查结果分析。“见到犯罪现象应该”,选择挺身而出,与之斗争的有35人,占总数的16.2%,报警的占41.2%,走开的占4.2%,视情况而定的占38.4%。

8、乐观与悲观的调查

对未来生活看法形成的乐观或悲观情感调查结果分析。“生活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的调查中选择同意的有172人,占总数的79.6%,不同意的占8.3%,说不清的占12.0%。

小结:

如果我们把情感价值观分为理想性情感价值观、环境性情感价值观、政治性情感价值观、社会性情感价值观、经济性情感价值观、生活性价值观、婚姻家庭价值观七类,根据青年农民工调查的数据按从高到低的排序可以看出(图1):青年农民工以自然为中心的环境性情感价值观非常突出,排在第一位,体现了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对自然的情感态度是崇敬和爱护的,崇尚自然。

图1 情感价值观调查

应当尊重情感生活的隐私性并表示重视情感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反映出青年以情感为中心的理想性情感价值观突出,对情感的隐私性要求强烈,认为个人的情感是完全自由的排在第五位,也反映出青年对情感自由的渴望。被调查对象中占总数47.2%的青年农民工尚未结婚,占总数48.6%的已婚,年龄在35岁以内,处于旺盛的婚恋和生育期,对情感的需求较强烈,对情感的隐私性和自由性较渴望。

青年农民工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排在第四位,近8成的青年农民工认同乐观主义为中心的生活性价值观。这个调查结果与笔者在近四年的农民工访谈中的结论基本一致:未婚的青年农民工因为婚恋的不确定性对于未来有担忧,显示出特定生命历程阶段的特点,[5]但对于进城务工带来的种种可能性及其在机会、成长方面的收获,仍让大多数青年农民工对未来充满期待。已婚青年农民工的未来主要建立在为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好环境的主观意愿基础上,对未来的乐观程度高于未婚农民工。[6]综上可以看出,虽然目前城乡二元体制的制度性限制仍然在客观上制约着青年农民工的个人发展,但他们对于未来整体比较乐观。

青年农民工对于涉及国家利益的事件的关注度比较高,排在六、第七位,从调查的样本人数看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反映出以社会责任为中心的政治性情感价值观比较强,爱国主义情感比较浓。但近三分之一的青年农民工对于国家利益事件的关注度低甚至无所谓,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场化以来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的影响在扩大。

涉及以爱为中心的婚姻家庭价值观的调查数据排在第八、九位,青年农民工同意没有爱情、亲情、友情这些情感的支撑就不能活下去的观点占到三分之二,最看重的感情中,选择最看重亲情的近三分之二,在情感需求在需求体系中的地位中,按照比例高低分别是生理需求、情感需求、事业需求、交往需求、其他,青年农民工需求状况比较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从低到高的先后顺序,但这同时反映了处于婚恋阶段的青年农民工对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的强烈,需求层次属于生存阶段的底层需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的弱势地位。

以有效实惠为中心的经济性情感价值观的调查中,青年农民工选择人与人的情感交往应当建立在利益交换的基础上的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弱,排在情感价值观调查的倒数第二位,显示出青年农民工情感的经济性很弱,功利性不强,青年对情感的追求没有呈现明显的功利性。

在见到犯罪现象选择“挺身而出,与之斗争”的调查中,只有16.2%的人选择,反映出青年社会正义感低;选择对残疾人或乞讨者应给予帮助的占五分之二,青年以群体或他人为中心的社会性情感价值观较弱,社会同情感差,也暴露出社会信任度低的问题。

(二)青年农民工情感价值观的特点

青年农民工情感价值观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具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和主流价值观相吻合的、积极进步的风貌,对每一个调查问题的回答,选择积极的情感取向都占最高比例,具备了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和主流价值观相吻合的、积极进步的情感价值观,绝大多数人看重情感,这是我国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归纳出青年农民工情感价值观的四个基本特征:

其一,情感价值观呈现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并存并呈现现代趋势。应当尊重情感生活的隐私性并表示重视情感在整个情感价值观调查中位列第二和第三,认为个人的情感是完全自由的排在第五位,这些都显示青年农民工注重权利和个人情感的自由性、隐私性,将情感纳入私人范围,定位私人属性,与公共、集体等范围相区隔。追求情感的私人性,关注情感的隐私性、个人情感的自由,都表现了青年农民工对个人情感权利的强调。从“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注重义务向强调权利,从注重集体向强调个人转化,青年农民工正在摆脱传统的影响。远离农村这个熟人社会的共同体,进入城市这个匿名社会环境,为青年农民工追求自由隐秘的个人情感提供了可能,也说明他们的情感价值观是比较理想化的。

其二,情感价值观的道德性、社会性降低,开始呈现理性化、工具化趋势。市场经济在中国20多年的发展,促使发展的话语、讲究效益、注重利益等诸如此类的理性话语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人的价值观。调查中近三分之一认同情感的功利性,青年农民工社会同情感低,与坏人坏事作斗争不是单纯选择见义勇为,而且选择视情况而定,选择报警而不是盲目或冒险,对残疾人或乞讨者施加帮助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经过理性判断视情况而定的,诸如此类倾向都反映出青年农民工情感理性化的一面,也从侧面说明了农民工当中道德性、社会性情感降低,功利性情感价值、工具性情感价值的存在。

其三,情感价值观开始呈现多元化和非主流倾向。在涉及国家利益的事件关心程度的调查中,近二成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不清楚”,在涉及民族自豪感的调查中也有近二成的被调查者选择了 “不清楚”,在社会同情心和社会正义感的调查中选择“视情况而定”所占的比例在五成和四成左右。“不清楚”、“无所谓”、“视情况而定”等这样的选择结果说明了青年在价值观方面开始呈现的多元倾向和非主流倾向。

其四,影响情感价值观因素的非规范性和情感控制的弱规范化趋势。从情感价值观念的影响因素来看,青年农民工情感观念更多的受非正式组织和日常意识形态的影响,社会规范的制约作用被排在了后面(图2)。在影响情感价值观因素的调查中,按影响大小的比例分布是:家庭、同伴或朋友、社会规范、大众传媒、学校、其他。这种分布状况显示出影响青年农民工价值观的主要是非社会规范的私人关系,反映出情感私人领域的属性,也反映出情感的弱规范性,情感影响因素的非规范性一定程度上看出社会规范对个人情感影响力的降低,说明情感的外控力弱化。

图2 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四、临时夫妻现象与社会情感风险预防

(一)临时夫妻现象与情感价值观流变

在我国现阶段社会转型时期,尤其城乡流动频繁的背景下,夫妻之间、亲人之间、亲密关系等的情感关系打破了原来相对封闭、静止的状态,处于开放、动态的变化当中,在婚姻家庭领域和情感方面也因此产生了许多为法律道德所困惑而又难以回避的具体现实问题,临时夫妻就是其中之一。吴国平认为临时夫妻行为在性质上属于“既违反社会公序良俗和道德规范,又违反法律的行为”。[7]徐京波认为临时夫妻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社会问题,与我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分不开,是传统乡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某些变化中的一部分。”[8]笔者认为,临时夫妻现象显示出青年农民工情感价值观的流变,作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现象,临时夫妻是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工情感类型转型的表现,是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问题的共同产物,城乡二元体制未完全打破境况下加剧了农民工临时夫妻问题的凸显;同时临时夫妻是农民工在现有环境下的一种理性策略。

人类情感发展的过程伴随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先后经历非情感主义、情感主义、反情感主义(理性主义)和后情感主义四个阶段。[9]中国农业社会是以宗亲关系为基础的熟人社会,人们的情感关系主要集中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的范围内,情感交往密切,情感纽带牢固,处于情感主义阶段,农民个体处于粘稠的人情关系之中。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中,农民工的经济活动从传统农业生产转向非农就业,调查中的青年农民工就业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农民工在城市打工过程中经历着职业变迁,也面临情感转换与适应的过程。城市社会作为现代社会,情感表现出自由性、平等性、民主性,情感结构的尊卑等级模糊化,但情感和理性的法律、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表现出理性的一面,属于情感的理性主义阶段。临时夫妻现象反映出青年农民工在情感类型上的过渡和转型,临时搭伙的夫妻关系,是基于经济上的理性计算,节省生活开支,是一种生存理性的表现;不破坏各自婚姻家庭的情感节制,也是一种情感的理性选择。临时夫妻是一种功利的、理性选择,表现出青年农民工从传统情感型向现代理性的转变。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关于对“临时夫妻”现象的态度调查中,20%的被调查者持同意或非常同意的态度,12.5%的被调查者选择无所谓;对“已婚者可以有比较亲近的异性朋友”的态度调查显示:44.8%的人选择非常同意或同意。调查反映出青年农民工越来越关照、在乎行动者自己的情感,感情意识上升,利他主义向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流变,反映了传统婚姻价值观的现代转型。

临时夫妻是青年农民工在不破坏原有夫妻关系的适应性选择和生存策略:从人情关系稠密的农村到疏离、孤独的城市,青年农民工选择成本较低的“临时夫妻”共同应对情感孤独,在城市的陌生社会临时搭建生活、情感共同体。[10]稳定的夫妻关系,意味着长期、稳定、有安全感,是一种有依据的男女关系;临时夫妻关系则是临时的、暂且的、无未来、无依据、无安全感的男女关系。在城市的异地漂泊中,同居有定居的象征意义,能给漂泊者带来家的感觉和温暖,同居代表着安定,不再漂泊和流动。临时夫妻抱团取暖的方式,显示出其弱势地位,也是农民工在现有境遇下的一种生存策略。

(二)社会情感风险预防

情感社会学把自然性情感发展为社会性情感,把个体情感发展为集体情感,把内在情感性能发展为外在情感行动,把自发的情感存在发展为自觉的情感力量,情感的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三维意义的相互补充,再次说明了情感主观社会现实性的根本特质。情感秩序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情感秩序出现不稳定性,社会秩序就会出现不稳定性,因此对情感必须进行合理的社会控制,以维持社会和谐。从情感秩序与社会秩序、社会情感风险与城市社会风险相互影响的角度解读城市社会发展的结构及风险状况,为和谐平安的城市建设提供新视角。

作为一种风险,社会情感风险指的是由社会情感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到社会和谐的不确定性,包括由违背道德的情感行为引发的道德性情感风险、违反法律的情感行为引发的法律性情感风险。[11]社会情感风险具有普遍性、不定性、传染性、影响具有深远性。[12]临时夫妻行为既违反法律,也违背道德,其引发的情感秩序、情感角色混乱而产生的情感风险甚至社会犯罪等问题已经开始引起广泛关注。

在社会结构的变动过程中,情感作为一种主观的社会存在参与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并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从根本上说,社会情感风险是一种社会结构性风险,社会结构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社会情感风险的性质和走向。当前我国社会结构中就存在助长情感风险的因素,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完全解体,异地打工的农民工不能实现全家迁移。长期夫妻分居不仅造成农村的留守问题,也使夫妻、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纽带更加脆弱,未成年子女的情感社会化不能正常、健康发展,婚姻家庭情感维系也面临挑战,由此带来的情感危机和风险不止是临时夫妻问题。应对青年农民工的临时夫妻问题,从社会结构治理角度,社会应重视和加强情感的社会结构合理化建设,如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二元制的相关改革,尽快实现城乡一体化,以杜绝和减少滋生、诱发社会情感风险的社会结构因素。

从对社会情感风险调控角度讲,应对临时夫妻等社会情感风险还必须选择合适的社会情感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具体包括:

1、预防和回避情感风险。即对社会情感风险采取预防、回避措施,在社会情感事故发生前消除风险源,降低情感风险和情感事故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或是事前切断风险来源,尽量把风险因素消灭在萌芽阶段。针对“临时夫妻”问题,解决与城乡二元结构相连的分配方式、生产方式仍是最根本和迫切的,创造满足人以及人的情感发展需要的良好社会条件,消除负面的情感体验以及情感价值冲突。

2、分散和疏导情感风险,即从时间上、空间上把社会情感风险加以分散、化整为零,从而避免或降低负面性情感的集中爆发对社会产生的危害性。实现分散和疏导情感风险,加强青年农民工的情感教育和引导是必由之路。情感教育和引导旨在提高个人情商力,培育个体具有健康人格的情感,并塑造群体的合理情感内核。这包括培养农民工对伟大和崇高事物的畏惧,引导愤怒的情绪转化成建设性的活动,把怨恨的心理升华为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成为具有道德感、自爱感等高级社会性情感的社会人。

3、抑制情感风险,即通过采取积极措施,减少社会情感风险事故的发生和降低损失的程度。如加快农民工的城市社区融入,通过社会工作,扶助农民工参与社区、融入社区,减少农村脱域带来的流动和不稳定,降低情感的不安全性。

应当看到,情感对社会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情感风险是社会解构之因,社会动荡之源。要注意防止不满情绪的累积和爆发,升华积极的情感力量,把它们导入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渠道。通过社会建设,社会结构调整,加强情感的社会结构合理化建设,不断提高人们情感的幸福指数,尤其是情感的满意指数,是预防情感风险,构建社会和谐的关键。

[1]2015年03月01日08:56,京华时报[N].

[2]风笑天.农村外出打工青年的婚姻与家庭: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J],人口研究,2006(1):57.

[3]尹子文.第二代农民工婚姻家庭问题探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0(3):13—23.

[4]陈利娜.新生代农民工婚姻家庭研究的理论与前瞻[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4):39.

[5]刘霞.漂泊·成长·抗争·迷茫——新生代农民工的打工叙事分析[J],西北人口,2013(3):116.

[6]刘霞.隐藏与沉默的身份转型——女性农民工的日常生活叙事[J],山东女子学院,2013(4):55.

[7]吴国平.论外出农民工“临时夫妻”的性质及其解决对策[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4(4):23.

[8]徐京波.临时夫妻:社会结构转型中的越轨行为—基于上海服务业农民工的调查,中国青年研究,2015(1):59.

[9]郭景萍.情感社会学[M],上海三联书店,2008:68-88.

[10]刘霞.农民工“临时夫妻”现象分析及其情感风险预防[J],经济研究导刊,2015(10):258-260.

[11]郭景萍.情感社会学[M],上海三联书店,2008:191.

[12]郭景萍.情感社会学[M],上海三联书店,2008:192.

猜你喜欢
夫妻农民工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