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运
从心论治高血压病探析
●杨运
高血压是以非特异性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状,是我国目前非传染性疾病中患病率最高、对心脑血管危害最严重的疾病。然而在中医理论中却无高血压病名,高血压属"眩晕"、"头痛"范畴,传统认为与肝脾肾三脏有关。《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现代诸多医家据此多从肝论治高血压病,但临床之中有很多患者疗效甚微,笔者转变思路,从心出发,另辟蹊径,旨在寻求一种新的思路,从而提高或丰富高血压病的治疗手段。
高血压病;从心论治;中医治法
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属于西医学的概念,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以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为主要表现;中医学无此说法,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将其归纳为“眩晕”“头痛”“心悸”“癫狂”等范畴。
很多现代中医家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多从肝论治高血压病,如蔡峥[1]用羚羊钩藤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张妍翎[2]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病,即是从肝入手治疗高血压病,究其病因病机。杨继兵[3]认为眩晕病以内因为基础,脏腑阴阳失调,肝病为关键,阳亢而致风、火、痰生。王凤荣[4]等则认为肝失疏泄为其关键,导致肝阴不足,肝阳化风;肝郁化火,肝火上炎;肝旺脾虚,痰湿偏盛;肝郁气结,气滞血瘀;肝肾阴虚,肝血亏虚。以上种种,以偏概全,仅以头晕代替高血压病,并且在临床中很多高血压病从肝入手,疗效甚微,高血压病,当从心论治,究其原因,论述如下: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病胕肿疼痠惊骇,皆属于火。”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肝病可引起头晕,而火热病可引起头晕,头痛,心悸,躁狂等,皆属于高血压病之表现,而心主火,因此,心火亢盛是引起高血压病的关键因素:心火亢盛,火动生风,上扰头窍,可见头晕;清窍不利,不通则痛,可见头痛;心阴(血)不足,热扰神明,可见心悸、狂躁等症。又《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善。天地之气,内淫而病何如?岐伯曰: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则地气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不下,鬲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少阴心火发病可见“目瞑”,厥阴风木发病之诸症,未见头晕、头痛、心慌等。究其病机,概言之,无非虚实而已:心阴血亏虚,或心火亢盛。
现代医学对于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有几种流行假说,如交感神经系统亢进学说,RAAS学说,肾性水钠潴留学说,细胞膜粒子转运学说,胰岛素抵抗学说等,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高血压病与血管阻力增高有关;在病理解剖方面,长期高血压会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该病变主要累及中、大动脉[5]。这也表明了高血压病与血管相关,而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中医心与西医心脏虽不尽相同,但二者密切相关。换言之,高血压病与心脏密切相关。
据上所述,由心所致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一般为新饮血亏虚,或心火亢盛。治疗当辨证而论治,《素问·至真要大论》“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心主血脉,心阴血亏虚不足,血脉失养,上不能荣养脑府及头面诸窍,正所谓不荣则痛,故可见头痛等,中不能营养心络,可见心悸不适,治当滋阴补血,养心通络,方以归脾汤加减;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木香,甘草(炙),人参,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头为诸阳之会,心为阳中之太阳,心阳不足,清窍失利,可见头昏、胸闷不适,治当温通心阳,开窍醒脑,方以炙甘草汤加减;组成:甘草(炙),生姜(切),人参,生地黄,肉桂,阿胶,麦门冬(去心),麻仁,大枣(擘),制附子。加清酒,水煎服。
心主神明,心火亢盛,热扰神明,可见头晕、心悸、狂躁等症,治当清心泻火,宁心安神,方以黄连温胆汤加减;川连,竹茹,枳实,半夏,橘红,甘草,生姜,茯苓。
心主血脉,血脉瘀阻,血瘀气滞,不通则痛,脑络瘀阻则见头晕、头痛,以通窍活血汤加减,组成:赤芍,川芎,桃仁(研泥),红枣(去核),红花,老葱(切碎),鲜姜(切碎),麝香(绢包),心脉瘀阻则见心慌、胸痛等,以血府逐瘀汤加减:组成: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药,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中医虽无高血压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纳为眩晕、头痛、心悸、躁狂等范畴,根据中医古典医籍,特别是《黄帝内经》中的相关理论,以及现代医学研究,结合本人几年的临床跟师经验及用药体会,认为高血压发病以心之气血为根本,心(阴)血不足,或心气(阳)亏虚,或心火亢盛,或血脉瘀阻等,皆可导致高血压病的发生,“人之一身,为气与血耳”,在治疗中当调理气血,补虚泻实,不仅是调控血压的重要手段,更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因此,在临床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思维不能局限于从肝入手,更要看到心的重要地位,从心论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1]蔡峥,金为群,张轶英等.羚角钩藤汤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观察[J].福建中医药,2005,36(6):1-3.
[2]张妍翎,裴英,杨冬玲.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眩晕29例[J].陕西中医,2007,28(10):1298-1299.
[3]杨继兵.从肝论治高血压病浅见[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4):17-18.
[4]王凤荣,王帅,郑娴.高血压病从肝论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7(6):1172-1173.
[5]胡大一.心血管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