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临玉3号的选育

2017-02-01 23:46李永清邓玉芳常琳燕杨希文马进华汪兰英李小宇马玉华
中国种业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先玉晚熟父本

李永清 邓玉芳 常琳燕 杨希文 马进华 汪兰英 李小宇 马玉华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临夏731100)

玉米新品种临玉3号的选育

李永清 邓玉芳 常琳燕 杨希文 马进华 汪兰英 李小宇 马玉华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临夏731100)

临玉3号是以HTⅡ6为母本、K1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玉米品种。经多年鉴定、品比试验,2013年参加甘肃省中晚熟玉米区域预备试验。在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中晚熟玉米区域试验,2年每667m2平均产量954.3kg,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3%。2016年参加甘肃省中晚熟玉米生产试验,5点次,每667m2平均产量998.6kg,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4%。该品种中抗禾谷镰孢茎腐病,高感丝黑穗病,抗大斑病、轮枝镰孢穗腐病。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水地春玉米类型区种植。

玉米;临玉3号;杂交种;杂交;选育

玉米是高产作物,饲料之王,加工业的主要原料,粮食总产的大幅度提高离不开玉米,而玉米增产的主要途径是新杂交种的选育与应用[1]。临夏州玉米播种面积已占粮播面积的1/3以上,玉米生产对临夏州粮食增产、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轮作倒茬、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巨大作用[2]。但该区气候和地理、地貌条件特殊,海拔高,阴雨天气多,湿度较大,低温寡照,有效积温不高[3]。不良气候条件下玉米生产对品种要求比较高,现阶段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较为短缺。临夏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临玉3号具有早熟、高产、稳产的特征特性,2017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170002。该品种高产、稳产、抗病性较好,适宜临夏乃至甘肃省玉米主产地区种植。临玉3号的选育成功,为甘肃省玉米生产提供了品种支持。

1 亲本来源

1.1母本 HTⅡ6是临夏州农业科学院自2005年起应用系谱法套袋自交、逐级选择而成的玉米自交系,生育期149d,雄穗分枝多,花粉量大,花丝红色,株高190.0cm,穗位高80.0cm,茎粗1.8cm,地上叶片数16片,上部叶片上举,叶色深绿,生长势较强,穗型筒型,穗行数16.6行,行粒数32.4粒,子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白色,田间抗病性较强。

1.2父本 K12是2006年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引进并逐年套袋、选择抗病性好的植株自繁而成。生育期141d,雄穗分枝多,花粉量大,花丝粉红色,株高220.0cm,穗位高85.0cm,茎粗2.0cm,叶片上举,穗行数14.4行,行粒数27.8粒,子粒黄色、硬粒型,穗轴红色,穗型短锥型,田间抗病性强。

2 选育过程

临玉3号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酒泉金禾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2010年以HTⅡ6作母本、K12作父本在临夏试配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临玉1。2011年参加中晚熟杂交组合初选试验,2012年参加中晚熟杂交组合鉴定试验及品比试验,2013年参加甘肃省中晚熟玉米区域预备试验,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中晚熟玉米区域试验,2016年参加甘肃省中晚熟玉米生产试验和抗病性鉴定试验,同时由区试主持单位统一进行品质测试和分析。2017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临玉3号。

3 特征特性

3.1农艺性状 临玉3号为中晚熟玉米品种。幼苗叶色深绿;生育期140d,抽雄期7月11日,吐丝期7月15日;雄穗分枝多,花粉量大,花丝红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2.0cm,穗位高123.0cm,地上叶片数16.0片;穗型筒型,穗轴白色,穗长20.8cm,结实长20.4cm,穗行数16.8行,行粒数40.9粒,出子率81.6%;子粒黄色、硬粒型,千粒重385.7g。一般每667m2产998kg,比适生地主栽品种先玉335增产6.4%。适宜在甘肃省河西、中部及陇东地区推广种植。

3.2抗性 经2015年和2016年2年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抗禾谷镰孢茎腐病(MR,病株率为21.4%),高感丝黑穗病(HS,病株率为46.7%),抗大斑病、轮枝镰孢穗腐病(R,平均病情级别为2.4)。

3.3品质 2016年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测定:水分11.4%,容重750g/L,粗蛋白(干基)10.19%,粗脂肪(干基)3.17%,粗淀粉(干基)77.21%,赖氨酸(干基)0.42%。

4 产量表现

4.1预备试验 2013年参加甘肃省中晚熟玉米区域预备试验。参试70个品种,比对照沈单16号增产的有21个,增产幅度为0.1%~13.3%。其中,临玉1产量及其他性状表现优良,被推荐参加2014年甘肃省中晚熟玉米新杂交种水地区域试验。

4.2区域试验 2014年参加甘肃省中晚熟玉米区域试验,设7点次开展,分别是酒泉市、武威市、张掖市、临夏州、白银市、平凉市、庆阳市。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5行区,行长7~10m,行距0.6m,每穴 2~3粒,种植密度 4500株 /667m2。收获时每小区取中间3行,两头除去2株,按实收面积计产,计产时水分标准为14%。7点次每667m2平均折产938.8kg,比对照增产7.8%。居13个参试组合的第3位。2015年续试,6点次,每667m2平均折产969.8kg,比对照增产4.8%。居13个参试组合的第11位。2014-2015年2年区域试验中,每667m2平均产量954.3kg,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3%。

4.3生产试验 2016年参加甘肃省中晚熟玉米生产试验,5点次,每667m2平均产998.6kg,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4%。位居5个参试品种第2位。

4.4生产示范 2014年在临夏县北塬乡曹家村自然隔离、人工去雄制种800m2,收获杂交种子320kg。2015年在临夏县先锋乡徐马村自然隔离、人工去雄制种667m2,收获杂交种子242kg。2014-2016年在临夏县先锋乡、北塬乡进行了生产示范,示范面积累计72036m2。在示范过程中,出现了部分高产典型,其中,2016年临夏县先锋乡徐马村徐尕虎农户示范400m2,每667m2产量1033kg,比对照先玉335(824kg)增产25.4%;徐万良农户示范1200m2,经测产平均产量966.2kg;北塬乡前石村周斌农户示范1670m2,经测产平均产量903.3kg;北塬乡松树庄村生产示范2130m2,经测产平均产量870.8kg。

5 制种技术要点

5.1安全隔离,规格播种 隔离方式有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屏障隔离与作物隔离4种。为确保隔离区安全,一般采用空间隔离与时间隔离的方法。父母本行数比例1父∶2母∶1父或1父∶4母∶1父。

5.2严格去杂去劣,及时去雄 生育期应去杂去劣,表现的劣株有:优势株、混杂株、劣势株、怀疑株,认真检查,若在苗期不能肯定,则应在拔节期加以鉴别拔除;母本彻底去雄,在雄穗未散粉之前必须及时、彻底、干净抽去,不能留下雄穗基部的小枝梗;去雄所拔下的雄穗,应及时携出田外;去雄工作必须做到责任到人。

5.3分收分藏,防止混杂 在收获时,可先将父本行果穗全部收完核实无误后,再收母本行,母本植株收获所得到的果穗即为杂交一代种,供生产应用。在隔离条件很好、母本行去雄干净彻底的情况下,父本行收获的种子即为父本同胞交配繁殖的种子,可作下一年杂交制种田的父本自交系使用。父、母本行应严格分收、分藏,防止与其他自交系或杂交种混杂。

6 栽培技术要点

6.1选择适宜种植的区域 临玉3号为中晚熟品种,适宜在甘肃省海拔2050m以下地区覆膜种植。前茬为小麦、马铃薯、蚕豆、油菜均可。

6.2精细整地 施足底肥,起垄覆膜。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晒垡,熟化土壤,立冬前打耱保墒,有灌溉条件的进行冬灌,底肥以有机肥为主,N、P、K配合施用,播前每667m2施农家肥3000~4000kg、尿素 10~15kg、磷酸二铵 15~20kg,化肥开沟施入后覆膜播种。

6.3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春播以4月8-15日播种为宜。种植密度4500~5000株/667m2。

6.4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放苗,3叶1心间苗,5叶1心定苗,清除田间杂草。拔节期结合灌水或雨天每667m2追施尿素20kg,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0kg。注意地膜覆盖种植时及时放苗,种子进行包衣,防治地下害虫。

[1] 孙卫永,尹航,郝德荣.玉米杂交种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关键措施 [J].中国种业,2015(5):17-19

[2] 何海军,王晓娟,寇思荣,等.甘肃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J].中国种业,2010(7):45-48

[3] 孙玉莲,边学军,黄成秀,等.甘肃临夏高寒干旱地区玉米种植气候区划与产量的气候预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49-55

2017-07-19)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1502NKDA00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院地科技合作项目(2015GAAS10);甘肃省科技创新项目(GNCX-2012-35)

杨希文

猜你喜欢
先玉晚熟父本
化控剂对不同玉米品种倒伏性及产量影响
晚熟
晚熟苹果摘袋五忌
会宁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期试验研究
晚熟脐橙映峡江
6个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比较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秧与施肥方式对其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晚熟宽柄芥(酸菜)新品种渝芥1号的选育
崆峒区中晚熟玉米不同品种试验初报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群体培养技术进展